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榕村全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榕村全集

 诗文集。四十卷。清李光地撰。初刊于乾隆元年(1736年)。
 李光地,字晋卿,号榕村,又号厚庵。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三藩之乱时,曾派人引道清军击郑成功军,建议取台湾,官至吏部尚书兼巡抚,拜文学阁大学士。精经学、乐律、历算、音韵等。一生倡理学,为康熙时“主持正学”之中坚。奉命主编《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著有《榕村全集》、《榕村语录》、《周易通论》、《尚书解义》等多书,汇为《李文贞公全集》。
 是书四十卷中,含文三十四卷,诗五卷,赋一卷。内有《观澜录》、《经学笔记》、《春秋大义》、《尚书句读》、《周官笔记》、《初夏录》、《尊朱要旨》、《象树拾遗》等,多为经学著作,以程朱为旨归。而诗赋无甚可读。
 李光地论理学,有时含糊其辞,有模棱两可之处,言理与气之关系,以为“虽无位不得不有上下,虽无时不得不有后先”,然只有认定无上下之位,无先后之时,才“知此谓之知道,明此谓之明理”。(《尊朱要旨》)似有调停两者的意思。然而谈到知与行时,则又安排了智、仁、礼、义这样的顺序。以为“知行之序,性命之理,不可易也。”(《知行一》)这类似他所谈的“形”、“气”、“神”、“理”的关系,以为四者为一物,又最后归于“理”为至上(《经学笔记》)。进而则反对阳明之说,以为“王说之病,其源在心之即理,故其体察之也,体察夫心之妙,不体察夫理之实也。”谈心之妙,实际是崇虚,虚到了极点,便是无,因而说心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这就抛弃了理的原则,也抛弃了圣人的原则。因而王阳明要遗书史,略文字,扫除记诵见闻,以为它们不属于心。但这些恰是圣人所推崇的,而谬中之谬,当然还是进一步通过唯心而实取消了善恶之分,“此则于圣门传授全失,宜乎其学大弊而不可支也。”(《初夏录》)又谈到“主敬”,“以敬举两端,居其中者,贤不肖智愚也,智仁勇也,择善固执也,至圣至诚也,皆知也、行也,反覆于知行,而始终之于敬。”(《主敬一》)又以为虽然周子言主静,程子言主敬,两者实际上却是一样的。李光地在论述中多诡辩之词,玩弄概念,却创见不多。
 是书有乾隆元年本,由李光地孙李清植整理刊行。又有道光初年《榕村全书》本,由其后代李维迪、李斯洛、李治澧等人搜集整理刊行。周卿刊行于乾隆元年的《李文贞公全集》,所收篇目与《榕村全书》大致类似,似是全书的原起本。入《四库全书》。
榕村全集

榕村全集

别集名。清代李光地撰,40卷。光地字晋卿,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授编修,累官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通经善文。是集以说经为多,如《尚书句读》、《周官年》等,次则诗、文,卷四○为赋。有《木瘿瓢赋》、《忆昔年赋》、《眼镜赋》等计6首。集中诗为其自定,余由其孙编定。有乾隆刊本,清文选楼选本。李之为学奈其达官高位,实乏自得之言,唯其小赋属于可取。

☚ 蔡中郎集   颐庵文选 ☛

榕村全集

文集。清李光地(1642—1718)撰。其孙清植校刊。四十卷。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晚年拜文渊阁大学士。曾为康熙帝校理编辑《御纂朱子大全》、《性理精义》、《周易折中》等。此集成于乾隆元年(1736),约近三十万字。有观澜录一卷,注书笔记、读书笔录一卷,春秋大义、春秋随笔一卷,尚书句读、周官笔记各一卷,初夏录一卷,尊朱要旨、要旨续记一卷,象数拾遗、景行摘篇又附记一卷。又诸体文二十五卷,诗五卷,赋一卷。集中说经之作颇多,皆以阐明义理为主。宗朱子,为理学名儒。亦有某些歌功颂德之作。诗文风格不雕琢,善白描,奇秀深醇,言之有物,以学问胜,不以辞华胜。有乾隆元年(1736)刻本,《榕村全书》本。

榕村全集

《榕村全集》

40卷。《李文贞公全集》本。《榕村全书》本。

☚ 榕村集   榕村全集文录 ☛
000043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