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陕西的秦腔、眉户和碗碗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陕西的秦腔、眉户和碗碗腔

陕西的秦腔、眉户和碗碗腔

陕西省的剧种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秦腔、眉户和碗碗腔。
秦腔是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它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形成于明代中叶。秦腔形成后,广为流传,在清代康熙末年到乾隆、嘉庆年间,盛极一时,给许多剧种以影响。秦腔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的影响。秦腔用梆子击节,音调高亢激昂,很适合表现悲壮的情绪。秦腔的唱腔又分为欢音、苦音两大类。欢音用来表现欢快的气氛,苦音用来表现悲凉的情感。秦腔的每一出剧目都按照人物的心理变化,来运用欢音和苦音。
秦腔的角色行当,被称为“十三头网子”,即4生、6旦、2净,1丑,一共13门。秦腔唱做并重。著名的秦腔演员有王喜儿、王天民、李正敏、苏育民、刘毓中等。秦腔的传统剧目中,常演的有《春秋笔》、《八义图》、《紫霞宫》、《和氏璧》、《渔家乐》、《长坂坡》、《卖华山》、《三娘教子》等。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演出的传统剧目主要有《游龟山》、《游西湖》、《赵氏孤儿》、《三滴血》、《卖画劈门》等。
眉户也叫“曲子戏”、“迷胡戏”、“弦子戏”。因产生于陕西的眉县、户县两地,故叫“眉户”。流行于陕西各地和甘肃、青海、宁夏等省。
在陕西,很早就流行小调曲子,这些小调曲子通俗流畅。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小调曲子、民间秧歌和社火相融合,形成了眉户。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一批艺人和专业戏班。眉户在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其他地方戏的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质量得到了提高。长期以来,眉户的演出都是以小戏为主。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梅笛为辅。新中国建立后,整理演出的传统剧目《张连卖布》、《杜十娘》、《曲江歌女》和现代戏《梁秋燕》等影响较大。
碗碗腔又叫“时腔”、“华剧”。它主要流行于陕西的华县、华阴及大荔地区。碗碗腔曾是陕西、山西两省流行的一种皮影戏腔调。1956年才正式成为由真人扮演的戏曲剧种。碗碗腔产生的年代,尚不可考。因以碗碗为击节乐器,而得名。碗碗腔分为东路和西路两个流派,其中东路碗碗在艺术上比较成熟。唱腔由欢音和苦音组成,音调清新优美。主要的伴奏乐器有月琴、硬弦、板胡、唢呐等。传统剧目有《金琬钗》、《香莲佩》、《春秋配》、《蝴蝶媒》、《火焰驹》、《清素庵》等。1956年后,经整理演出的剧目有《金琬钗》、《白玉瑱》、《女巡按》等。

☚ 海南的琼剧和雷剧   甘肃的陇剧 ☛
000011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