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植物保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

保护作物、林木、果树、蔬菜、特用经济作物及贮藏期农产品免受有害生物危害的农业技术措施。农业有害生物包括害虫、害螨、鼠、杂草、有害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他有害动物。植物保护的措施主要有植物检疫和农业、化学、生物、物理及机械等防治法。早在3 000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就开始注意使用农业、化学等防治法等防治害虫,历代均有防治病虫的记载。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有机农药的使用,促进了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农业院校成立了植物保护专业,各级农业机构设立了植物保护站。但由于长期不重视科学用药,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天敌被大量杀伤,特别是出现公害和破坏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故自7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防治策略。中国于1975年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在小麦、水稻、棉花、果树等病虫的综合防治中取得很大成绩。随着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不育技术、植物免疫等新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植物保护的内容和方法正不断发展,日臻完善。

植物保护

控制有害生物对植物侵害的措施。有害生物主要有鸟类、鼠类、昆虫、植物及微生物5大类。中国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908年的2630年间发生过645次大的虫害。世界每年草害造成粮食损失约200亿美元,中国每年草害造成粮食减产约75 万t。防治措施主要有:植物检疫、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5类。

植物保护工作手册/植保手册/植保手册/植物保护手册/植保手册/植保手册/植保手册/植物保护手册/植物保护手册/植保手册/植保手册/植保员手册/植保员手册/植物检疫性病虫杂草调查手册/植物检疫工作手册/植物检疫害虫鉴定手册/防旱工作手册

☚ 家庭种植致富手册   植物保护工作手册 ☛

日英汉植保词典/植物保护手册/庄稼医生技术手册/全国农业期刊植保资料目录汇编/英汉植物病理学词汇/虫传植物病毒及其媒介名称/植物病毒比较诊断指南/山西经济植物真菌病害志/中国水稻害虫天敌名录/浙江植物病虫志/泰山蝶蛾志/云南农业病虫杂草名录/广西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规范手册/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云南烟草病害防治手册/烟草病虫害及其天敌/陕西渭北烟草病虫防治手册/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新编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柑橘病虫害防治实用手册/柑橘病虫害防治手册/苹果梨桃葡萄病虫草害防治手册/花木病虫害/英拉汉杂草名称/河南农田杂草志/化学除草技术手册/化学除草应用指南

☚ 水果蔬菜贮藏保鲜实用技术手册   日英汉植保词典 ☛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1949年,发展植保事业成为农业生产上一项重要措施。全省各地普遍建立植保专业机构,培养病虫防治技术队伍,连年开展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对减轻病虫危害,保障农业增产起了重要作用。
主要病虫害防治 历史上安徽省沿江淮和滨湖地区是全国5大蝗区之一。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治蝗工作,从1950年到1952年,每年都广泛发动群众,采取人工捕打和挖掘蝗卵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办法,迅速控制了蝗害。1953年至1961年转入以药械防治为主,并使用飞机喷药灭蝗,增加了防治效果。据1950年至1961年统计,累计防蝗面积2130万亩次,占发生面积2600万亩次的32%,同时结合兴修水利垦荒、植树造林等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将大片杂草丛生适合蝗虫孳生繁殖的河沼滨湖荒地,改造成良田绿林。到1984年止,共改造蝗区面积284万亩,占50年代初期蝗区面积398万亩的73%。一些滨湖蝗区如寿县寿西湖,霍邱城西湖,颍上唐垛湖、邱家湖,嘉山潘村湖,宿县、灵璧老汪湖等以及阜阳、濉溪等13个内涝蝗区基本根除了蝗害。
三化螟是水稻最主要害虫。50年代主要采取人工防治,开展大规模的冬季治螟活动,发动群众掘毁稻根,消灭越冬三化螟,同时结合诱蛾采卵等办法,降低螟虫的危害。从1963年开始示范、推广六六六药剂治螟以来,全省每年药剂治螟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螟害率一般降至2%以下。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改变,沿江、江南地区双季稻面积扩大,秋种冬耕面积增加,稻螟的越冬、栖息、食料等条件有所改变,导致三化螟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螟害进一步得到控制。
锈病是小麦生产的大敌。50年代至60年代,安徽省条锈病有6次大发生,杆锈病两次大流行,锈病严重年份,全省发病面积2000余万亩,大片麦田几无幸免,因病减产损失惨重。70年代以来,由于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的努力,在揭示锈病流行规律的基础上,推广了以选育、繁殖、推广抗锈丰产良种为中心、结合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在生产上发挥了显著效益。
除对上述“两虫一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成就外,在种子处理防治麦类黑穗病、小麦线虫病,毒谷、毒饵、毒土防治地下害虫,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小麦吸浆虫、粘虫、玉米螟、豆天蛾、大豆食心虫、甘薯黑斑病、棉蚜、红蜘蛛、棉铃虫、红铃虫,以及茶、烟、桑、果、麻、菜等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80年代以来,不仅病虫害防治规模扩大,效果显著提高,而且加强了农田化学除草和农田鼠害防除工作,开拓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领域。
植保工作现状 安徽省植保工作在前进中不断改进和发展,1992年各级植保部门密切监视和注意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和警报,通知组织农民因地制宜开展防治。1992年全省稻、麦、油菜主要作物病虫防治1.59亿亩次;农田化学灭鼠480.34万亩;农田化学除草1924.45万亩次。全年使用农药(折纯100%)6089.16吨,通过病虫防治,挽回粮食114万吨,棉花7.35万吨,油菜籽2.87万吨。全省植保系统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提供病虫信息,培训农民,指导防治,全方位开展服务。1992年各级植保部门供应农药5900多吨,承包面积1500多万亩,开展技术咨询480多万人次。与此同时,加强了植物检疫,努力提高全民检疫意识和执法自觉性,组织检疫对象调查面积1281万亩次。全省建立无检疫对象种苗基地100多万亩,颁发产地检疫证的合格种子1.45亿公斤,苗木6900万株;进出境检疫587批次1.2万吨,价值1.28亿元。

☚ 肥料使用   三 农村能源建设 ☛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即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和改变耕作制度等方法来消灭或减轻杂草和自然灾害,保护农作物正常生长。其措施有拍打、捕捉、喷施药物、机械设施 (诱捕、驱赶、杀灭)、培养天敌、改进耕作制度、选育抗逆(抗病、虫、旱、涝、倒伏等) 性品种、加强灾害性气象预报,以及植物检疫等等。

☚ 区域试验   病虫害预测预报 ☛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用多种方法保护植物不受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危害。生物因素危害,包括各种病原物 (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所致的病害,昆虫和螨类所致的虫害,杂草及各种鸟兽的危害等。非生物因素危害,主要指不适宜的环境条件 (包括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 对植物发生不良影响 (如水分和温度不合适) 的危害。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即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展规律、作物特性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加强植物检疫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因地制宜地采用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等多种防治措施,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 经济系数   化学防治 ☛

植物保护

plant protect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