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原谓过时,本书中特指拿不到钱。挽歌郎,出殡时被雇唱挽歌的人。当出殡前先付雇钱。例同上。 ☚ 眼望旌节至,耳听好消息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 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惯挽歌郎:旧时在丧家送葬时,受雇为死者唱挽歌的人。比喻事情办成了才去讨要报酬。也比喻办事错过了时机。《水浒传》二一回:“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向你讨金子,正是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金瓶梅词话》四回:“西门庆道:‘干娘这般费心,我到家便取锭银子送来。所许之物,岂肯昧心。’王婆道:‘眼望旌旗至,耳听好消息。不要交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见“出了丧才讨材钱”。 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挽歌郎: 旧时送葬时沿途唱挽歌的人。比喻行动迟缓,错过时机。《水浒全传》二一: 你这黑三倒乖,把我一似小孩儿般捉弄。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却问你讨金子,正是~。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风流悟》一: 弄生道:“好呀,~,四十两头,一齐要的。” ◉【棺材出门之后,去讨挽歌郎钱】《连城璧》申: 殷四娘看见大势已成,恐怕众人到了一处,大家和好起来,说出两相情愿的话,这个和事老人就不但无功,反有过了。~,那里还得清楚?所以两边终日催促,要想完姻,殷四娘故意作难,只是延挨推阻,直等那三主谢仪陆续收完了,方才与他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