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棠棣之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棠棣之花 棠棣之花五幕历史剧。郭沫若编剧。重庆作家书屋1942年7月出版。根据1920年所写的诗剧《聂嫈》改写。剧本写战国时代抗秦派与亲秦派的斗争。义士聂政受韩国抗秦派首领严仲子的委托,利用秦韩勾结的“东孟之会”的时机,刺杀了韩哀侯及其丞相侠累,最后含笑毁容,自刎就义。他的姐姐聂嫈为了传播烈士的英名,唤醒人民大众,不避斧钺,抚尸痛哭,亦英勇就义。剧本强烈谴责“勇于私斗,怯于公仇”的分裂行径,突出了反侵略、反分裂、团结抗暴的主题。此作发表时正值皖南事变之后,对于团结人民抗战产生很大鼓舞作用。作者把古老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化为愿自由之花开遍中华的悲壮颂歌,富有创新精神。 ☚ 愁城记 长夜行 ☛ 棠棣之花 棠棣之花五幕历史剧。郭沫若著。1937年11月22日再改作毕,1941年12月23日在重庆重新整理。1942年7月重庆作家书屋初版。当代文学丛书。1946年8月重庆群益出版社1版。 ☚ 梅子姑娘 喷火口 ☛ 棠棣之花 棠棣之花五幕历史剧。郭沫若著。1942年7月重庆作家书屋初版。剧本是在两幕剧《聂荌》(写于1925年)基础上改编成多幕剧。它取材于战国时代聂政助严遂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但又突破了历史记载中聂政仅仅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游侠”的局限,而赋予他为国家存亡、人民安危而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和坚贞气节。全剧紧紧围绕着抗秦还是亲秦展开矛盾冲突,突出了三家分晋的内容,升华了聂政刺杀侠累的动机。当秦国打着“共存共荣”的幌子企图吞并韩国时,韩相侠累却挑动内讧,积极推行三家分晋的亲秦路线。聂政受严仲子之托,趁东孟之会刺杀侠累,与他“并没什么私仇”,而是恨他“兄弟阋墙,引狼入室”, “勇于私斗,怯于公仇”,结果“削弱了中原力量,使那横暴的秦国愈加横暴起来”。最后聂氏姐弟和爱慕聂政的酒家女春姑先后自刎而死,也是出于为国为民,以身殉义的高尚动机和自我牺牲精神。这样,剧本就突出了促进团结抗敌、反对投降分裂的主题,借聂政姐弟勇于除暴牺牲的壮举,揭露了那“要吞蚀赤县神州”的“如狼如虎的恣雎暴戾”,号召鼓舞着人民,“快快团结一致,高举起解放大旗”,用自己“鲜红的血液,迸发成自由之花,开遍中华” (《〈棠棣之花〉主题歌》)。聂政姐弟的悲剧性结局,获得了一种虽死犹生的崇高的悲壮美,使历史悲剧和现实悲剧很好地统一在一起。作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棠棣之花》已经显示出作家善于把历史真实、艺术虚构和古为今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独特风格。全剧波澜壮阔,善恶对比强烈,诗情葱笼,都显示了郭沫若浪漫主义风格的发展。它的写作和演出,轰动了重庆剧坛,众多的剧评认为现代历史剧的前途,由于《棠棣之花》的创作和演出成功,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推进。 ☚ 兄妹开荒 长夜行 ☛ 棠棣之花 棠棣之花诗舞剧。编剧郭沫若,编舞高地安。该剧于1948年初,由香港地下党组织领导创作演出,影响很大,受到夏衍等同志的高度评价。 ☚ 杨贵妃 刘海砍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