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针jí zhēn比喻刺骨的寒气。孟效《寒地百姓吟》: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棘针jí zhēn比喻寒气袭人。孟郊《寒地百姓吟》:“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棘针四5902名酸枣树上长的刺。冀鲁官话。山东淄博。清蒲松龄《日用俗字・庄农章》:「皮㿶不愁水窊浓,胜如赤脚~䉦。」《聊斋俚曲集・慈悲曲》:「妈妈叫他坐下,扳起那脚来看看,见那鞋没有底,有半截~扎在那脚心里。」   棘针jí zhēn棘刺。比喻寒气刺骨。唐·孟郊《寒地百姓吟》:“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寒气 寒气严气 寒阴 寒清 霜雰 霜芬 霜氛 凛气 杀气 雪冰 冷风寒气:风寒 风露 寒冷的气流:冷气 寒氛 寒气和暑气:寒暑 霜暑 阴阳 五月的寒气:皋阴 北方的冷气:朔气 积雪散发出来的寒气:雪气 空中凝聚的寒气:寒棼 凛冽的寒气:劲气 刺骨的寒气:霜气 棘针 肃杀之气:肃气 阴气 杀气 冬季极盛的阴气:玄阴 残存的阴气、寒气:余阴 残余的寒气:余寒 余凛 (寒冷之气:寒气) ☚ 水气 热气 ☛ 棘针药名。出 《神农本草经》。又名白棘、棘刺、枣针、赤龙瓜。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Bunge) Hu exH. F. chow的棘刺。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辛,寒。消肿,溃脓,止痛。 ❶治痈肿有脓,腹痛,腰痛,喉痹,尿血。煎服: 3~6g。 ❷治疔肿。煎汁内服并外涂。 棘针jí zhēn《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白棘(21)。药名。白棘的别名,参见“白棘”条。 棘针〈名〉枣树或酸枣树枝上长的针刺。 《聊·慈》一: 妈妈叫他坐下,扳起那脚来看了看,见那鞋没有底,有半截~扎在那脚心里。 <方>今鲁中南、鲁西南话叫“圪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