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梦粱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梦粱录

梦粱录

笔记。南宋吴自牧作。二十卷。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风俗、建置、物产等。其中第二十卷“妓乐”、“百戏伎艺”、“角觝”、“小说讲经”等部分记载当时民间游艺、杂技、戏曲、口头文学的繁盛状况,有珍贵资料价值。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 都城纪胜   西湖老人繁胜录 ☛

梦粱录

梦粱录

见“文言小说、笔记”类。

☚ 都城纪胜   武林旧事 ☛
梦粱录

梦粱录

笔记。南宋吴自牧撰。二十卷。书前有宋咸淳十年(1274)的自序,自称“缅怀往事,殆犹梦也”,故名《梦粱录》。仿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宫观园苑、学校庙宇、街市店肆、湖山胜迹、历代名贤、节令风俗、游赏娱乐等;所记材料有些取自淳祐、咸淳《临安志》,有些则是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其中保存了许多有关宋杂剧、傀儡戏、大曲等民间技艺的资料。《元宵》、《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等三节记载了民间及宫廷内杂剧、大曲、傀儡戏等民间技艺的演出盛况。《瓦舍》节记述了城内瓦舍的设置情况,《妓乐》节分别介绍了杂剧、唱赚、大曲等伎艺的表演特色,还对演员的表演技艺作了简略的评述。其中对杂剧的体制、内容及演出特点的论述,尤有价值。

☚ 都城纪胜   武林旧事 ☛
梦粱录

《梦粱录》

南宋吴自牧所撰笔记体史书。书凡20卷,仿照《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述南宋京城杭州的风俗。其中关于乐舞、曲艺、教坊组织、杂伎散乐的内容见于卷一“元宵” 一节、卷三“上寿赐宴”一节、卷二十“妓乐”“百戏伎艺”两节。可与《武林旧事》相参看。

☚ 都城纪胜   事林广记 ☛

梦粱录

笔记。宋末元初吴自牧撰。二十卷。自牧,钱塘(今杭州市)人。因“缅怀往事,殆犹梦也”,故名曰《梦粱录》。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成书。在其前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此为合璧之作。所记部分材料源于淳祐、咸淳《临安志》,大都为耳闻目睹,与周密《武林旧事》并称。卷一至卷六以岁时为序,记正月、立春、元宵、清明、端午、立秋、七夕、中秋、重九、立冬、除夜等节日,民间风俗,并记宫廷节日、礼仪、庆典、祭祀、贡举殿试等;卷七记杭州桥道、禁城九厢坊巷;卷八至卷十记宫殿宫观、朝廷机构、官舍府治、仓场库务;卷十一至十三记杭州山岩岭洞井泉、西湖、市镇、团行、夜市;卷十四记祠祭、神祠;卷十五记学校贡院、寺塔古墓;卷十六记各色铺肆;卷十七记历代人物、状元、后妃列女等;卷十八记民俗、户口、物产等;卷十九记园囿、瓦舍、闲人等;卷二十记妓乐、百戏伎艺、角抵、小说讲经史等。于研究南宋都市社会、风俗民情、文化娱乐等均有参考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等。古典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五六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年刊行标点本,中国商业出版社于一九八二年出版《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与本书之合刊本。

梦粱录

地理杂志。宋吴自牧撰。二十卷。自牧,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他不详。吴氏仿《东京梦华录》例,取唐人小说“黄粱梦”名,追缅南宋杭州旧事,约于咸淳十年(1274)撰成是编。约十二万字。载清明节、中秋、观潮、杭州、大河桥道、六部、运司衙、诸山岩、堰闸渡、西湖、浙江、江海船舰、夜市、历代人物、民俗、户口、角觗等一百六十九事。凡郊庙宫殿、百工杂戏、风俗逸闻、山岭洞塘、河渠闸堰等无不备载。为研究考证古代杭州地区政治、建置、军事、水利、交通、物产、体育、文艺诸学科历史,提供重要参考文献。与《武林旧事》齐名,并受后事推重。清有《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本等多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铅印《东京梦华录》附印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点校本,最佳。

梦粱录

梦粱录

南宋笔记。二十卷。南宋吴自牧著。吴自牧(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梦梁录》体例上仿《东京梦华录》,记述南宋时代都城临安(今杭州)的情况。前六卷以岁时为序,记载杭州风俗;后十四卷记杭州旧都建制、西湖风光、塔院铺肆、历代人物、民俗、物产,等等。举凡山川景物、节序风俗、公廨物产、市肆乐部,无不详载。材料来源,部分根据作者耳闻目见,部分出自淳祐、咸淳两部《临安志》。吴自牧用唐人小说中的寓言“黄粱梦”作为书名,自序中说:“缅怀往事,殆犹梦也,名曰《梦粱录》。”
在纪录南宋杭州民俗的几部书中,《梦粱录》的卷帙是较大的。在此之前,已有《都城纪胜》、《繁胜录》相继问世,但两书都仅有一卷,而《梦粱录》则有二十卷,计一百六十九目,搜罗宏富,分类详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前六卷所述岁时节日,便表现了很浓的杭城地方特色。如二月十五日称“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这天城内居民纷纷赶往郊外或城内名园观花赏柳。记清明节也富有湖上特色,“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直到月挂柳梢,人们才陆续回城,又叫童仆挑着木鱼、龙船、花篮、闹竿等物归家,用来馈赠亲朋邻里,“杭城风俗,侈靡相尚,大抵如此”。又如载八月观潮之俗说:“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这些记叙,都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杭州市民在四时节序中的一些民俗活动情况。一般来说,书中所记杭州民俗,均有专项专条论列。如卷十三“夜市”、“天晓诸人出市”诸节,即反映出街市买卖的盛况。在“铺席”、“诸色杂货”两节中,更详列了杭州市面的各种店铺和所卖的各项物品。在饮食方面,所记各种小吃还表现出了时代的生活习尚。如早间卖煎二陈汤,饭前有卖馓子、小蒸糕,日午卖糖粥、烧饼、炙焦馒头、炊饼、辣菜饼、春饼、点心之类,都与北方大不相同。而其所记民间市行叫卖法与吆喝声,富有民俗特征和意义。如点茶婆婆敲响盏板招客,街市上唱曲儿卖糖,有挑担卖香辣灌肺、香辣素粉羹、腊肉、细粉科头、姜虾等等,“各有叫声”。至于茶坊、酒肆也别具特色,如小酒店挂着草葫芦、银马勺、银大碗,称为“打碗头”,有的酒店还兼卖血脏、豆腐羹、卤螺蛳、煎豆腐、蛤蜊肉等,都是下层人饮酒之处。这些都是市井民俗最生动的表现。而且,叙述市井民俗,还很注重细节及进行的全过程。如卷二十记“嫁娶”之礼和“育子”之俗,就比《东京梦华录》更为细致。此外,关于杭州的文化娱乐生活,书中也专列“百戏伎艺”、“角抵”、“小说讲经史”诸目,予以详载,可供研究市民文艺者所取资。
《四库提要》称此书“所记南宋郊庙宫殿,下至百工杂戏之事,委曲琐屑,无不备载”,“要其措词质实,与《武林旧事》详略互见,均可稽考遗闻”(《四库提要》卷七十)。
有清嘉庆十九年(1814)刊《知不足斋丛书》本,及《武林掌故丛书》、《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本等。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标点排印,收入《东京梦华录(外四种)》。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据同一版本标点出版了单行本。

☚ 西湖老人繁胜录   武林旧事 ☛

梦粱录

书名,二十卷,宋吴自牧撰。仿《东京梦华录》体例,记南宋末期临安的湖池苑囿、风俗人物,与另一部专记南宋都城杂事的著作《武林旧事》详略互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