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菜类蔬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菜类蔬菜Chinese cabbage group

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芸薹种(B.campestris L.) 中的栽培亚种群。它包含芜菁亚种(ssp.rapifera Metzg.)、白菜亚种〔ssp.chinensis(L.) Makino〕 和大白菜亚种 〔ssp. pekinensis(Lour.) Olsson〕。芜菁亚种有明显叶柄,叶片深裂或全裂,具膨大的肉质根,属根菜类蔬菜。白菜亚种叶片开张,株型较矮小,多数品种叶片光滑,具明显的叶柄,无明显的叶翼。有普通白菜变种(var.communisTsen et Lee)、乌塌菜变种(var. rosularis Tsenet Lee)、菜薹变种(var.utilis Tsen et Lee)、紫菜薹变种(var.purpurea Bailey)及薹菜变种(var.tai-tsai Hort.)。大白菜亚种株型较大,有明显的叶柄和叶翼。其中有散叶变种(var. dissoluta Li )、半结球变种(var.infarcta Li)、花心变种(var. laxaTsen et Lee)及结球变种 (var. cephalata Tsenet Lee)。上述亚种及变种的染色体数都是2n=2x=20。并且具有同一个基本染色体组,所以各亚种及变种之间自然杂交率高。
白菜类蔬菜原产中国。晋代稽含在《南方草木状》中将白菜称为“菘”。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了种菘的方法。南北朝陶弘景将菘菜分为莲花白、箭杆白、杵杓白三种类型(见《名医别录》)。唐代苏恭则认为菘有三种:叶大而厚、味甘的为牛肚菘,叶薄而细、味稍苦的为紫菘,形似蔓菁的为白菘(见《唐本草》)。明代王世懋在《学圃杂疏》中所记述的黄芽菜,即现今大白菜中的花心类型。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已将菘称为白菜,有茎圆厚微青的青梗和茎扁薄而白的白梗两种类型。清代《顺天府志》、《胶州志》等地方志,有大白菜性状及栽培方法的记载。吴其濬编撰的《植物名实图考》(1848)中,对白菜特点有详细的描述和绘图。1875年白菜由中国传入日本,20世纪20年代大白菜传入朝鲜,以及东南亚、欧、美洲一些国家。至今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已普遍栽培。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李家文将大白菜的栽培种群作了更科学的分类(见大白菜)。
白菜类的产品有绿叶、叶球、花薹、嫩茎等,风味佳美,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少量蛋白质、醣类及纤维素等。白菜类蔬菜属于喜冷凉的作物,适宜栽培的月均温为15~20℃。乌塌菜和薹菜在白菜类中耐寒性最强,普通白菜有些品种较耐热。种子萌动后或幼苗在15℃以下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期可完成春化过程。长日照及较高的温度(18~22℃)条件,有利于抽薹、开花和种子成熟。用种子繁殖,可直播或育苗移栽。根系浅而吸水力弱,叶面积大,蒸腾耗水多,要求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较大的空气湿度,在栽培中应注意及时灌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需要较多的矿质营养,要求肥沃的土壤。施肥以氮肥为主,注意磷、钾肥的配合使用。氮肥可促进叶丛生长,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大;磷、钾有利于叶球的充实,也有利于花薹的分化与发育。此类蔬菜的病害和虫害相同,生产上应注意轮作。

白菜类蔬菜Chinese cabbage crops

白菜、结球白菜等一类蔬菜的总称。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中的栽培亚种群。包括白菜、大白菜和芜菁3个亚种。均为一二年生草本。起源于中国,喜冷凉湿润气候,生长期中需充足肥水,要求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一般第一年秋冬形成叶丛或叶球,在15℃以下的低温条件经一定时间即可完成春化,翌年春季在长日照条件下抽薹、开花、结实。异花授粉,染色体数均为2n=2x=20。种子繁殖。亚种间和品种间均易杂交,注意隔离留种。有相同病虫害,要注意轮作。产品以柔嫩叶丛、叶球、花薹或嫩茎为食用部位,风味佳,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少量蛋白质、糖类、纤维素。白菜类品种繁多,适应性广,是中国最主要疏菜之一,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欧美诸国也多引种而日益成为世界性蔬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