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州古地区名。❶州名。隋开皇十八年 (598年) 改新州置。治所在昌城县 (大业初改郪县,今三台县)。唐辖境约当今三台、中江、盐亭、射洪等县地。北宋重和元年 (1118年) 改为潼川府路。 ❷路名。北宋咸平四年 (1001年) 分川峡路置。治所在梓州 (今三台县)。辖境约当今中江、盐亭、西充、渠县以南,金堂、资阳、荣县、屏山、筠连以东,大竹、邻水、合川、永川、合江以西地区。重和元年 (1118年) 改为潼川府路。 梓州 梓州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属剑南道。《旧唐书·地理志四》:“梓州:隋,新城郡。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为梓州,领郪、射洪、盐亭、飞鸟4县。三年,又以益州玄武来属。四年,又置永泰县。调露元年(公元679年)置铜山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梓潼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梓州。乾元后,分蜀为东、西川,梓州恒为东川节度使治所。旧领县7,户45929,口248394。天宝领县8,户61824,口246652。至京师2090里。” ☚ 淄州 梓潼郡 ☛ 梓州zǐ zhōu《本草纲目》金石部第10卷空青(6)。地名。今四川省三台中江、盐亭、射洪等县地。 梓州❶隋开皇末以新州改置,治所在昌城县(大业初改称郪县,在今四川三台县)。大业初改为新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梓州。唐时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中江、盐亭、射洪等县地。天宝初(742年)又改为临潼郡,乾元初(758年)仍复梓州,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升为潼川府。
❷当于牂州之误。详见 “牂州”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