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桑根结线虫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桑根结线虫病disease of mulberry root-knot nematode桑树根部病害之一,分布于中国、日本、美国,中国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均有发生为害。无论在丘陵地区、平原、砂壤土、粘壤土、肥土、瘠地、新老桑园或任何桑品种均能发生致病,尤以砂质土壤发生为多。
侵染 根结线虫以卵越冬,卵对低温的抗性很强,在—18~—20℃下能忍受2小时。卵的发育点在温度10℃左右,胚胎发育期需20天,根结线虫发育的土温16℃以上,最适土温为20~35℃,线虫发育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40~80%,40%以下和80%以上时线虫发育恶化,甚至停止。夏季高温期完成一个世代需40天左右,在比较冷的地区完成1个世代需50~80天;在中国广东的气候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需40~69天,一年可完成6~7世代,带病的土壤和病根是本病的侵染来源,病苗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介,水流是近距离传播的途径。带有病原线虫的肥料、农具和人畜也能传播此病。 病症 2龄幼虫侵入并寄生于桑的根系后,在取食过程中,从食道腺分泌一种唾液,刺激细胞过度生长,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根瘤,由于线虫使植株的地下部分引起伤害,地上部分通常表现受旱和营养不良的症状。刚发病的症状不甚明显,随后植株变得矮小,枝条小而纤细,长势明显衰退,叶片薄而黄化,叶缘卷缩,出现早期落叶,严重时,嫩芽卷曲,甚至不发芽,不生长,根系腐烂,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 防止传带根结线虫到无病桑区及本地区的无病桑园,实行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增施堆肥和有机肥,以改良土壤并促进肉食性线虫生长繁殖,形成新的自然生态平衡;带有根结线虫的桑苗可用48~52℃的水温处理20~30分钟,以杀死根瘤内部的线虫:如桑园少量发病或轻微发病(根部普遍结瘤,但地上部症状不明显),可采用除瘤入泥,加强肥培管理,即在桑行两边开沟除瘤晒白,亩施石灰或氨水150~200斤,然后填土,可减轻为害,有条件可施用二溴氯丙烷6~8斤,有较好效果。也可使用氯化苦、滴滴涕混剂或二溴乙烯EDB等药剂。 桑根结线虫病disease of mulberry rootknot nematode又称桑根瘤线虫病。分布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日本、美国也有分布。被害后枝叶发育迟缓,树势衰弱,侧根和细根生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瘤状突起。主要病原是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属圆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异皮线虫科。幼虫和雄成虫无色透明,线状。雌成虫乳白色,梨形,肉眼仅能看到。通过病苗、农具、灌溉水等传播。培育无病苗木;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用石灰每公顷2 250 kg土壤消毒均可有效防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