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石雕刻。高十五·五厘米,寬二五厘米,厚十·八厘米。玉料爲新疆産白玉,局部有玉璞原來之紅皮色。整器作成一美麗江南庭院景致。器中間有一圓月形門,上嵌半月形門板二扇。門半閉,中留一縫。門内外各立一長衣少女,一人手持如意,一人雙手捧盒,並透過門縫相互觀望呼應。門上面是數輪圓筒瓦,微微下垂。屋檐右下方爲一檐柱,柱一側有支撑屋檐之曲尺形雀替,青秀挺拔。作者巧妙地利用玉質之白色與紅色皮浸,製成茂密之桐蔭、蕉叢、壘石假山與石桌石凳。器底略平,光素無紋,陰刻乾隆皇帝御題詩與御識文。據詩文知,此器是利用製碗時所剩廢料由蘇州玉匠琢成。於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玉工巧運匠心,就玉璞原形原色與取料時所留之圓洞,因材施藝,製成此器,深得乾隆皇帝贊賞:“義重無棄物,贏他泣楚廷。”此器爲乾隆年間俏色玉之代表作。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