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栾城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栾城集

栾城集

诗文别集。北宋苏辙作。辙曾官中奉大夫护军栾城县,故名。其集包括《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 《栾城应诏集》十二卷,均为苏辙自编。前三集今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凡八十四卷, 《应诏集》有影印宋钞本。

☚ 东坡全集   山谷集 ☛
栾城集

栾城集

诗文别集。一作《苏文定公文集》、《苏文定公集》、《苏文定公栾城集》、《苏辙集》。宋苏辙撰。据辙曾孙诩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己亥(1179)所撰《栾城集跋》,此集其时已有建安本、麻沙本、蜀本、家藏本。益以诩所刊本及诩之子于南宋宁宗开禧三年丁卯(1207)所刊本,则在宋时即有六种刊本。以后各代刊行不断。在流传过程中,此集形成两个系统。一为九十六卷本,即包括《栾城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第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据诩跋,前三者乃辙自编类。《郡斋读书志》卷四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之本即此本。现存最早宋刻,为《苏文定公文集》,存四十六卷;明清梦轩刻《苏文定公栾城集》、清宣宗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眉州三苏祠刻本(卷数、文字与清梦轩本有出入)、清宛陵贡彧刻本属此系统。另一系统则缺《应诏集》,且缺三十七篇章疏;属于此系统者有宋刻递修本《苏文定公集》、《栾城集》,皆残。有明世宗嘉靖(1522—1566)朱让栩本、明活字本、《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今人曾枣庄、马德富校点的《栾城集》及陈宏天、高秀芳点校的《苏辙集》,分别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于一九八七、一九九○年出版。前者辑得不见于以上各集的佚作三十七篇,后者辑得七十五篇。

☚ 东坡七集   鄱阳集 ☛
栾城集

栾城集

别集名。北宋苏辙撰。分为《栾城集》50卷、《后集》24卷、《三集》10卷,共84卷。正集乃苏辙为尚书右丞时所辑,皆元祐以前之作;后集则自元祐九年至崇宁四年所作;三集则自崇宁五年至政和元年所作。三部分皆为苏辙所手定,故宋以后原本相传,颇近原貌。正集卷十七收有《巫山赋》、《屈原庙赋》等赋作八篇,卷十八收《御风辞》、《上清辞》等辞5篇,亦属赋体。今传有《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及《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等主要版本。

☚ 唐宋八大家文钞   浪语集 ☛
栾城集

栾城集

50卷,《栾城后集》24卷,《栾城三集》10卷,《应诏集》12卷,宋苏辙撰。其集收赋10篇:《巫山赋》、《屈原庙赋》、《超然台赋》、《墨竹赋》、《黄楼赋》、《卜居赋》等。苏辙的作品虽然赶不上其兄苏轼,但在二流作者中亦属上乘。此集为《四库全书》所收。
该集有宋刊残本、明嘉靖辛丑刊本、明蜀中活字本、明王执礼校刊本、清道光壬辰眉州新刊本、《四部丛刊》本等。

☚ 东坡全集   清江三孔集 ☛

栾城集

书名。宋苏辙著。九十六卷。分“栾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三集”后有宋淳熙六年(1179)邓光后序及开禧三年(1207)苏森后序。明东吴王执礼清梦轩刊本。苏辙是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大名推官、河南推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官。本书集著者生平所作诗文。内分“栾城集”、“后集”、“三集”“应诏集”四部分。“栾城集”内分策问(有殿试武举策问等目)、右司谏论时事(有论台谏封事留中不行状等目)、左司谏论时事(有论青苗状、乞放市易欠钱状等目)、御史中丞论时事劄子(有论禁宫酒劄子、催行向役法劄子等目)、书、启、诗、记等类。“后集”内分诗、杂文、历代论(有尧舜、管仲、汉武帝等目)、册文、诏、劄子、叙、袁状、疏、祭文、杂文等类。“三集”内分诗、铭、赞、策、论、杂说、记等类。“应诏集”内分进论(有夏、商、周等目)、进策(有君术、臣事、民政等目)、秘阁试论(有史官助赏罚、刑赏忠厚之至论等目)、御试制科策等类。该书对研究宋代法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栾城集

诗文别集。北宋苏辙(1039—1112)撰。四集九十六卷。辙有《诗集传》已著录。是编有正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正集为元祐以前之作有诗十六卷,赋一卷,辞诗、铭赞一卷,新论、策问各一卷,书、记各二卷,墓、表、铭、传、叙、祭文、祝文、青辞二卷,西掖告词六卷,北门诏书二卷,论时事十二卷。表状三卷,启事一卷。为元祐九年至崇德四年间之作,有诗四卷,杂文一卷,《孟子解》一卷,《历代论》五卷,《颖滨遗老传》二卷,册文、手诏、策题、札子、叙录、笏记、表状、表疏、青词、祝文、祭文、杂文、墓志、神道碑等十一卷。三集为崇宁五年至政和元年间之作,有诗四卷,诗、赋、铭、赞一卷,《策问论》一卷,《论语拾遗》一卷,《易说》、《洪范说》、《诗病五事》一卷,《书传灯录后》一卷,记一卷。《应诏集》为策论及应试之作。四集皆辙手定,自宋至今,未改其原貌。有《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四部丛刊》本。另有《四部备要》本,无《应诏集》十二卷;《三苏全集》本中正集作四十八卷。

《栾城集》

诗文集。北宋苏辙作。苏氏先世为赵州栾城人,故名。50卷,又 《栾城后集》 24卷,《栾城三集》 10卷,《栾城应诏集》 12卷,四集均苏辙自编。前三集今有影印明活字本,后一集今有影印宋钞本,均为善本。

栾城集

《栾城集》

50卷,后集24卷三集10卷,应诏集12卷。收诗词、散文和辞赋。其早期文笔法雄隽,富有锋芒。晚期文沉静简洁,汪洋淡泊。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

☚ 苏辙   经进栾城文集事略 ☛

栾城集

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 栾城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宋苏辙 (1039—1112)撰。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嘉祐二年 (1057)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第。授商州军事推官。神宗时,王安石行青苗法,他力陈不可,出为河南推官。哲宗立,召为右司谏。司马光废新法,他建议缓行,不听。后迁起居郎、中书舍人。元祐初,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绍圣初,上疏谏事,落职知汝州,又贬至雷州、岳州。后筑室于许州,号颍滨遗老,不复见人,终日默坐近十年,卒。谥文定。苏辙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并称 “三苏”,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认为只有个人的修养、气质、阅历提高了,才能写好文章。苏轼评价其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还说:“子由之文,词理精确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虽各欲以此自勉,而天资所短终莫能脱”,苏辙文章特点于此可略见一斑。苏辙著有 《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及《诗集传》、《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龙川略志》、《道德经解》等,并行于世。《栾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 《三集》十卷,有 《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本,《栾城应诏集》十二卷除附于《四库全书》、《栾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外,还见《三苏全集·栾城集附》、《四部丛刊·集部》。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的曾枣庄、马德富校点本,是本总汇各家刊本之长,并辑录了一批珍贵资料,为目前较好的一种版本。

《栾城集》luan cheng ji

A Collection of Luan City→苏辙 (Su Zh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