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九品中正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这种制度以汉代的“察举”制度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可供操作的人才评估标准,以向朝廷提出准确的推荐意见。“九品”就是将士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中正”是官名,各州、郡、县都设有“中正”,负责对本地士人的德行和才能按照“九品”作出评估,送朝廷吏部,吏部依据所定品级的高低授官,故又称“九品官人法”。这一制度始于魏文帝曹丕当政的时代,在实行之初,由于不分门第尊卑,唯才是举,故对革新汉末吏治的流弊产生了积极影响。司马懿当政后,便开始任用世族豪门担任各地的中正官,这些中正官在品评人物的时候,常常注重出身门第,个人才能反倒退居其次。

而朝廷根据这种评估结果来授官,自然就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势族”就是门第显赫的大家族,如王、庾、桓、谢等;“寒门”并非经济贫寒的家庭,而是门第卑下的普通家族。

这样,“九品中正制”就渐渐蜕变为名门世族把持选举、垄断官场的工具,最后终被科举制度取代。但其“九品”的概念却流传了下来,成为唐宋以后划分官员等级的基本方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