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疃丝绸
产于昌邑柳疃,主要有柳絮绸、宁海绸、五十码长绸、宝光呢、捻线绸、格子呢等。柳疃丝绸业始于清代康熙年间。相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母,娘家是邻近柳疃的寨里庄,其兄姜煦曾任苏州织造,他向家乡引进了丝绸锦锻的织造技术,逐渐发展成了讲究以优质柞蚕丝为原料,具有配丝合理、织工细密、经纬匀称等特点的丝绸工艺。19世纪中、后期,柳疃丝绸发展迅速,附近村庄几乎庄庄安机,户户织绸,大一点的村镇,都有丝绸店铺,仅柳疃街上就有上百家。清代王元綎《野蚕录》记载了当时的盛况:“机户如林,商贾骈柴。茧绸之名,溢于四远。除各直省外,至于新疆、回疆、前后藏、内外蒙古,裨贩络绎,不绝于道;镳车之来,十数里衔尾相接”。20世纪50年代后,柳疃丝绸业实现了机械化,更新了部分工艺,品种发展到60多个,产品行销日本、东南亚等地和欧美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