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谏大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谏大夫

谏大夫

官名。秦代置。掌规谏皇帝失错。《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胡三省注: “《百官表》: 元狩五年 (公元118年)初置谏大夫,秩八百石。”

☚ 谏官   谏议祭酒 ☛
谏大夫

谏大夫

官名。汉武帝元狩五年 (前118) 始置。一说秦已有,汉初不置,武帝因秦而置。为郎中令属官,太初元年 (前104) 郎中令更名光禄勋后改隶之,秩比八百石,无定员,多至数十人。东汉光武帝时改称谏大夫,秩六百石,掌周旋侍从、参相讽议,名隶光禄勋。三国魏沿置,晋朝罢。南朝梁、陈亦置。北魏、北齐隶集书省,掌谏诤议论,从四品。隋初属门下省,从四品。炀帝大业三年(607) 废。唐初复置,正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正谏大夫,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旧。德宗贞元四年 (788) 分置左、右谏议大夫,左属门下,右属中书,掌侍从规谏。宪宗元和元年 (806)罢左、右之名,只称谏议大夫。武宗会昌二年(842),复分置左、右。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改制,升从四品,复专掌讽谕规谏。南宋高宗建炎二年 (1128),兼领登闻检院、登闻鼓院。辽朝沿置,左隶门下省左谏院,右隶中书省右谏院。金朝为正四品。明初亦置,不久废。

☚ 中大夫   左右光禄大夫 ☛

谏大夫jiàn dài fū

 官名,汉武帝置,掌谏争、顾问应对,议论朝政。《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皆无员(限),多至数十人。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谏大夫,秩比八百石。"东汉改称谏议大夫。见《后汉书·百官二·谏议大夫》。

谏大夫

官名。秦置,参与议论政事,无固定员额,常多至数十人,属郎中令。西汉属光禄勋,秩八百石,东汉更名谏议大夫,历代沿置。见“谏议大夫”。

谏大夫

门下省左谏议大夫、中书省右谏大夫之通称。《挥麈后录》卷2:“祖宗以来,除拜二府,必迁六曹侍郎或谏大夫,当时为寄禄官。”《宋宰辅》卷5,皇祐元年八月壬戌:“庞籍枢密使,自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授检校太傅、行工部侍郎充。”同上书卷,庆历三年三月戊子:“贾昌朝参知政事,自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除。”


别名

❶谏垣之长。元丰改制后,两省谏议大夫为谏官领袖。《通考·职官》4《谏议大夫》:“元丰……正名,左、右谏议大夫为谏垣之长,专言职焉。左隶门下,右隶中书。”
❷大谏。《三朝政要》卷2:“刘大谏推功赏以励军心。”《宾退录》卷九:“谏议大夫称大谏,始于近世,然于古有之。齐威公使鲍叔牙为大谏。”
❸大坡。《庆元堂禁》:“是日,新除谏议林行可方请对,自强至漏舍语同列曰:‘大坡今日上殿。’”
❹上坡。《石林燕语》卷5:“谏议大夫班,本在给、舍上,其迁转则谏议岁满方迁给事中,自给事中迁舍人。故当时语云:‘绕道斗上坡去,亦须都下坡来。’以谏议为上坡。”
❺谏坡。《宋宰辅》卷20,开禧三年正月:“丘崇……以谏坡疏落端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