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柑橘盾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柑橘盾蚧citrus armoured scales

吸食柑橘叶、枝、果汁液的蚧虫。是柑橘介壳虫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为害性大。同翅目,盾蚧科。中国常见的有: 褐圆蚧,红圆蚧,矢尖蚧,黑点蚧和糠片蚧。其他国家为害柑橘的主要盾蚧还有:紫蛎蚧、长蛎蚧、橙圆蚧、橘雪蚧(橘矢尖蚧)等。
褐圆蚧 学名Chrysomphalus aonidum (Lin-naeus)。分布世界各地。除柑橘外,寄主植物有200余种。雌介壳圆形,直径约2毫米,暗紫褐色,边缘灰褐色,中央隆起较高,第一龄和第二龄蜕皮壳黄褐,壳点红褐色。雌成虫体长约1.1毫米,淡黄褐色,倒卵形。雄介壳与雌介壳相似,但较小,边缘一侧扩展,灰白色,第一龄蜕皮壳黄色较暗淡。2龄后期出现黑色眼斑。雄前蛹和蛹附肢显现。雄成虫体长0.75毫米,淡橙黄色,触角细长,翅一对,腹末具淡色交配器。卵淡黄色,椭圆形。华南地区年生4~6代,以若虫越冬。在福州第一代1龄若虫盛发期为5月中旬,第二代7月中旬,第三代9月下旬,第四代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一年中以夏季为害果实最烈。雌成虫产卵于介壳下。初孵若虫爬离介壳后,这一阶段称为爬动若虫。固定后,开始吸食为害,随即分泌绵状蜡质物覆盖体背,此时称绵壳期。第一次蜕皮后,足和触角均告消失,即为2龄若虫。继续分泌蜡质物,又蜕一次皮,变为雌成虫,并继续分泌大量蜡质物,使介壳增加完整。雄若虫蜕第二次皮后变为前蛹,再蜕皮为蛹,最后羽化为雄成虫。雌虫多定居于叶背和果实上为害,雄虫多固定于叶面。每雌产卵量80~145粒。天敌有寄生蜂多种,以纯黄蚜小蜂最为普遍,此外有红点唇瓢虫,细缘唇瓢虫,整胸寡节瓢虫等。尚有红霉菌寄生 (寄主除褐圆蚧外,还有红圆蚧、黄圆蚧、矢尖蚧、黑点蚧、长蛎蚧、荔枝缨单蜕蚧等),阴湿的果园寄生尤多。
红圆蚧 学名Aonidiella aurantii (Maskell)。广布世界许多地区。寄主除柑橘外,还有油榄、杧果、香蕉、椰子、无花果、苹果、梨、桃、梅、山楂、榅桲、葡萄、柿、核桃、桑等近200种。中国南北都有分布,通常局部发生严重。雌介壳圆形,直径约1.8毫米,橙红至红褐色,边缘淡橙黄色,中央稍隆起。第一龄蜕皮壳色近黑褐。雌成虫淡橙黄至淡橙红色,肾形,从介壳背面可隐约透见虫体。雄介壳较小。在中国年生2~4代,以受精的雌虫越冬,二代区第一代成虫于8月间出现,第二代10月中旬出现。此虫不产卵,直接产下若虫,爬动约30分钟后在柑橘树的适当场所固定吸食。每雌平均产若虫160头,多者350头。红圆蚧已成为美国南部,南美,南非,地中海沿岸和大洋洲的重要柑橘害虫,许多国家引进天敌进行防治。如美国引进过多种食蚧瓢虫,跳小蜂和蚜小蜂; 近代从中国引进双带巨角跳小蜂,梨圆蚧扑虱蚜小蜂和岭南黄金蚜小蜂,又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引进印巴黄蚜小蜂定殖控制红圆蚧。
矢尖蚧 学名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分布于日本、法国及中国的四川、湖北、湖南、广西、江西、福建、浙江和江苏。是一种重要的柑橘害虫,并能为害龙眼和茶树。雌介壳箭头形,长3.5~4毫米,棕褐色至黑褐色,前端1、2龄蜕皮壳黄褐色。介壳背面有明显的纵脊,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伸的横纹。雌成虫橙黄色。雄介壳长1.2毫米,粉白色,背面有3条纵隆脊,1龄蜕皮壳黄褐色,位于介壳的前端。中国甘肃和陕西一年发生2代,湖北,湖南和四川3代,福建3~4代,以受精雌虫和部分若虫越冬。第一代1龄若虫盛见期在4、5月,初发日期迟早受这段时期的气温所左右,初发日后约14天为1龄若虫第一次高峰,随后经20余天至一个月又出现一个高峰。2代区1龄若虫初发日通常在5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3代区1、2两代的1龄若虫初发日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各代1龄若虫盛期约出现在5月、7月和9月。3~4代区1龄若虫高峰大约在4月,6、7月间,9月及12月初。雌蚧分散寄生,雄蚧群集寄生于叶背。产卵于介壳下。中国西南部越冬雌成虫于4月下旬在日平均19℃以上开始产卵,10月下旬在日平均17℃以下停止产卵。卵期短,通常不到1小时,雌虫产卵量以第三代为最多,第一代其次,平均都达100余粒。第二代最少,仅几十粒。天敌有日本方头甲,寡节瓢虫,盔唇瓢虫和多种小蜂。日本于1980年从中国引进矢尖蚧黄蚜小蜂和花角蚜小蜂控制矢尖蚧取得成效。
黑点蚧 学名parlatoria zizyphus (Lucas)。广布世界各地。寄主植物除柑橘类外,尚有枣、椰子、槟榔、油棕、月桂、茶树等。雌介壳长椭圆形,长1.5~2毫米,第一蜕皮壳小,椭圆形,呈漆黑色,位于全壳的最前端。第二蜕皮壳甚大,长方形,黑色。均有背纵脊。介壳末端附有灰白色蜡质物,全壳边缘呈灰白色。雌成虫倒卵形,淡紫红色。雄介壳狭长,较小,灰白色,1龄蜕皮壳椭圆形,漆黑色,附于介壳前端。中国南方年生3~4代,以雌成虫和卵越冬。各柑橘区普遍发生,局部严重。四五月份第一代若虫陆续出现,在柑橘春梢的新枝嫩叶及幼果上定居为害。第二代初龄若虫7月盛发。10~11月发生第三代若虫。自7月蔓延至当年秋梢,此后继续在叶和果上繁殖为害。天敌有整胸寡节瓢虫、红点唇瓢虫、日本方头甲、盾蚧长缨蚜小蜂等。其中以盾蚧长缨蚜小蜂为优势种,寄生于未成熟的雌成虫。此蜂适应性广,可以寄生于多种盾蚧,寄生率高,有利用价值。
糠片蚧 学名Parlatoria pergandii Comstock。广布世界各地。寄主植物有柑橘类等。雌介壳长圆形或不正椭圆形,长1.5~2毫米,灰褐色或淡黄褐色;第一蜕皮壳甚小,椭圆形,叠于第二蜕皮壳的前方边缘,第二蜕皮壳近圆形,颇大,黄褐色或深褐色,均有背脊。成虫分泌的蜡质物上有数条不完整的脊纹。雌成虫体长约0.8毫米,淡紫色,圆形或椭圆形。雄介壳灰白色狭长而小,1龄蜕皮壳椭圆形,暗绿褐色,附于介壳前端。中国南方年生3~4代,以雌成虫和卵越冬。湖南衡山第一至三代若虫发生期依次为5月,7月和8~9月。四川重庆第三、四代若虫出现于4~5月,6~7月,8月和10月。第一代主要寄生于枝叶,第二代以后向果实迁移为害,7~10月发生量最大。天敌有多种小蜂,瓢虫,日本方头甲等。保护利用天敌;宜在冬季剪除虫枝,喷洒石油乳剂或松脂合剂,消除越冬蚧虫; 在若虫期,喷洒石油乳剂,松脂合剂,氧乐果,水胺硫磷,马拉硫磷,杀扑磷或喹硫磷等农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