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果实采后处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果实采后处理postharvest handling offruits保持采后果实新鲜品质或保存其营养成分的技术措施。通常指入贮和运输前的预处理, 包括预冷、洗果、化学处理(防腐、防病)、打蜡(涂料)、或催熟、脱涩分级、包装。从广义上说, 也包括贮藏、运输、销售以及加工工艺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果实的采后处理技术不断的变化。过去中国的果农采用小规模的传统方式贮藏梨时, 入贮前, 把采收的果实先放在田间堆放, 直至果实表面出现一层露珠之后再入贮, 称为“放露”。目的是除掉果实的田间热, 是一种利用自然低温的简易预冷技术。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果产区, 可以获得相当好的预冷效果。柑橘入贮前,也要进行“发汗”处理,作用是降低果实外皮细胞的膨压, 以减少运输中的机械损伤。经过“发汗”, 油泡萎缩, 能够抑制果汁水分的蒸发, 并有增加色泽的效果。有的柑橘贮前还要进行“愈伤”处理。橙、柚采后, 梗与皮之间的离层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形成; 苹果、梨、核果类的果实都有类似情况。为了使采收时形成的伤痕干缩枯愈, 必须在采后将果实放在通风处进行0.5~3天的愈伤处理。自从有了化学处理和冷藏、气调贮藏后, 上述措施已逐步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