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枇杷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枝葉 > 枇杷葉
枇杷葉  pípayè

薔薇科植物枇杷的乾燥葉。橢圓形,葉面灰緑色、黄棕色或紅棕色,有光澤。主治胃熱,肺氣熱嗽,頑痰,咳血。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中品·枇杷葉》:“主治卒啘不止,下氣。”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枇杷》:“枇杷葉,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氣之功耳。”又引宋·寇宗奭:“治肺熱咳嗽甚有功。一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將成勞。以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如常治訖,爲末,蜜丸櫻桃大。食後、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終劑而愈矣。”

枇杷叶【同义】总目录


枇杷叶无忧扇

枇杷叶folium eriobotryae

清肺化痰止咳药。出《名医别录》。见《蕃牧纂验方》。又名巴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Thhunb.)Lindl.的叶。全年均可采摘,晒干,刷去绒毛,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生用或蜜炙用。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苦,凉。入肺、胃经。功能清肺和胃,降气化痰。主治:❶肺热咳喘,与沙参、黄连、桑白皮配伍。
❷胃热呕逆,与麦冬、沙参、石斛、玉竹等配伍。牛、马30~90克;猪、羊15~30克。为末或煎汤灌服。风寒咳嗽及胃寒呕逆者忌用。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nerolidol)和金合欢醇(farnesol)。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有止咳作用。其水解产物苯甲醛在消化道有防止发酵作用。

枇杷叶

药名。出《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叶。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苦,微辛,微寒。入肺、胃经。清肺止咳,降气和胃,止渴。治肺热咳嗽气喘,咳血,衄血;胃热呕吐,呃逆,妊娠恶阻,小儿吐乳,消渴及肺风面疮,酒皻鼻赤。煎服:4.5~9g,刷去毛。治肺病蜜炙用,治胃病姜汁炒用。本品含皂苷、熊果酸、齐墩果酸、苦杏仁苷、枇杷佛林、金丝桃苷、鞣质、糖类及山梨醇。鲜叶含挥发油,油中主含反式橙花叔醇及金合欢醇等。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苦杏仁苷有止咳作用,其水解产物苯甲醛在消化道有抑制酵母、防止发酵的作用。

枇杷叶pí pá yè

《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批杷(30)。药名。
【基原】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
【性味】苦,凉。
❶《别录》:“味苦,平,无毒。”
❷《药性论》:“味甘。”
❸《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归经】入肺、胃经。
❶《滇南本草》:“入肺。”
❷《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❸《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用主治】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吵。
❶《别录》:“主卒啘不止,下气。”
❷《食疗本草》:“煮汁饮之,止渴,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❸《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❹《本草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
❺《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❻《安徽药材》:“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鲜者半两至一两);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枇杷叶pípáyè

中药名。出《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 Lindl. 的叶。主产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苦, 微寒。入肺、胃经。清肺止咳, 和胃降逆。治肺热咳喘、咯血、衄血、胃热呕吐、呃逆, 煎服: 6 ~ 9 克, 刷去毛用。叶含皂苷、熊果酸、苦杏仁苷、鞣质等。鲜叶含挥发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苦杏仁苷作用见巴旦杏仁条。

枇杷叶

枇杷叶

枇杷叶

枇杷叶,又名杷叶。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叶。主产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省; 原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功能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主治肺热咳嗽、阴虚劳嗽、咳血、鼻衄、胃热呕哕、妊娠恶阻、噎膈反胃、口渴,及酒皻鼻赤等证。治肺热咳嗽,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难出,口渴咽干者,可配菊花、杏仁、前胡、贝母等以止咳化痰;如痰多色黄,气逆喘息,则配金银花、黄芩、桑白皮、麻黄等以肃肺定喘。对于肺热久嗽,身热肌瘦,欲成肺痨者,《本草衍义》用枇杷叶与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皮、大黄制成蜜丸,食后及夜卧含化,可以清肺降火止嗽。若阴虚咳嗽而咯血者则可与北沙参、麦冬、生地、白茅根等养阴凉血止血药配用。枇杷叶又能清肺利咽,用治风热引起的咽痛口干、声音嘶哑,可取鲜品与淡竹叶煎水服。现亦制成枇杷叶膏、糖浆或冲剂服用,以治上述肺热咳痰诸证。若因肺热所致的鼻衄及肺风酒皻鼻赤,则均可用枇杷叶焙干研末,茶调服。枇杷叶降胃气,止呕逆,用治胃热呕吐,口渴、苔黄,或胃脘胀闷者,常与竹茹、半夏、陈皮、枳实等清胃、降逆、行气药配用; 若妊娠恶阻,可配苏子,橘红、竹茹、麦冬。又如《太平圣惠方》治小儿吐乳之枇杷叶散,以本品配丁香研末服; 《圣济总录》治哕逆不止,饮食不入之枇杷叶汤,即用枇杷叶配陈皮、甘草、生姜煎服。本品也治噎膈反胃,多与竹茹、芦根汁、苏子、麦冬等化痰理气、益胃生津药配用。以其能清胃热而止渴,故如消渴及热病暑热的口渴不解,均可用之,常与鲜芦根、麦冬、天花粉等生津止渴之品同用。此外,本品也可外用煎汤洗脓疮、溃疡、痔疮等疾患。煎服,5~10g; 鲜品15~30g。入药须去毛; 治胃病姜汁炙,治肺病蜜水炙。风寒咳嗽及胃寒呕吐忌用。
枇杷,亦可入药。味甘、微酸,性凉。有润肺,止渴,下气之功。可用于肺痨咳嗽、咯血、口渴、呕逆等证。但多食能助湿生痰,脾虚滑泄者不宜用。
实验研究: 叶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橙花叔醇和金合欢醇; 还含α-和β-蒎烯、莰烯、月桂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α-衣兰烯、α-和β-金合欢烯、樟脑、橙花醇、α-毕澄茄醇、榄香醇、牻牛儿醇和芳樟醇氧化物。又含苦杏仁甙。熊果酸、齐墩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维生素B及C等。并含山梨糖醇。苦杏仁甙能分解出氢氰酸,有某些止咳作用。叶的油脂质有轻度祛痰作用。熊果酸有抗炎作用。
枇杷果实含水分90.26%、总氮2.15%、碳水化物67.3%(其中含还原糖占71.31%,戊聚糖3.74%,粗纤维2.65%)。果肉含脂肪、糖、蛋白质、纤维素、果胶、鞣质、灰分(钠、钾、铁、钙、磷)及维生素B1、C。又含隐黄素、β-胡萝卜素等色素。核含苦杏仁甙、蜡醇。还含氨基酸: 4-亚甲基-DL-脯氨酸、顺式及反式的4-羟甲基-D-脯氨酸、脂肪酸、甾醇。又含游离的氢氰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异绿原酸、咖啡酸等。

☚ 百部   葶苈子 ☛

枇杷叶

枇杷叶

蒙古名额勒吉根·奇很—纳布其、芍木罕、僧普如木。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摘,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除去绒毛入药。
本品味苦,性凉、钝。有清热,祛痰,止咳,调经之功效。用于
❶肺热咳嗽,气管炎:与三红药、沙参、三子等配用。
❷肾脏及膀胱热,尿路感染:与三红药、诃子等配用;或制成四红汤用。
❸月经不调:与姜黄配用。
❹口腔疾病,如口唇糜烂、牙龈肿痛以及血、希拉性咽喉肿痛等:与沙蓬、紫草等配伍,制成八味沙蓬散用。

☚ 草木樨   檀香 ☛

枇杷叶

flower of loqua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