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钩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钩虫gōu chóng

一种寄生虫,口部有钩,寄生在人的小肠内。1942年乔树民《内科学·传染病》:“内脏虫传染病: 钩虫、日本血吸虫、丝虫等。”

钩虫

钩虫gouchong

无脊椎动物,线虫纲,钩口科。寄生人体内的主要有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和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2种。十二指肠钩虫体细小,线状,微弯呈“C”形,肉红色,雌雄异体,雌虫长约10毫米,雄虫长约7毫米。头端有1个圆形角质口囊,口囊内的腹侧有钩齿2对。雄虫尾端有扩大的膜状交合伞及1对交合刺,可由生殖孔伸出。雌虫尾端圆锥形。成虫用钩齿钩住人的小肠壁,损伤粘膜并吸血,引起钩虫病,造成严重贫血。成虫体内的生殖器官发达,雌雄虫在人体的小肠内交配产卵。卵呈椭圆形,壳薄,内常含4个细胞。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泥土中孵化为杆状蚴,经2次蜕皮再发育至丝状蚴,然后经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随血液循环至肺,顺气管上升到达会厌,便进入消化道,在肠内发育为成虫。美洲钩虫较十二指肠钩虫细小,体略呈“S”形,口囊内仅有1对板齿,雄虫的1对交合刺末端合并,形成倒钩状。发育过程与十二指肠钩虫大体相同,仅日产卵量美洲钩虫较少。除新疆、青海、内蒙古外,其他省市均有分布。

☚ 蛔虫   软体动物门 ☛

钩虫Hookworm

系寄生在人肠道内的一种寄生虫。可使人患钩虫病。包括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及美洲钩口线虫。虫体细长而圆、半透明、淡红色,十二指肠钩虫雌虫长约10~14mm,宽0.4~0.7mm;雄虫长8~11mm,宽0.3~0.5mm,虫的口腔有2对牙齿。美洲钩虫较十二指肠钩虫小,头向后弯曲,无牙齿,而有1对较大的角质切板,其传染力较弱。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雌虫每日排卵5 000~30 000个,卵在温暖潮湿的土中发育成丝状蚴,可经皮肤进入人体,最后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钩虫

线虫纲,钩口科。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1.十二指肠钩虫,体呈C形。口囊内有钩齿两对。雄虫稍小,约8—11×0.45毫米,尾端有扩大的近似圆形的交合伞;雌虫稍大,约10—13×0.6毫米,尾端圆锥形;2.美洲钩虫,体呈S形,较小,口囊内有一对切板。雄虫约5—9×0.3毫米,尾端的交合伞略扁,似扇形。雌虫约9—11×0.35毫米。两种钩虫的虫卵基本相似,呈椭圆形,壳薄,内常含四个细胞。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泥土中孵化为杆状蚴,再发育至丝状蚴,然后经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经血液循环至肺,沿气管上升至会厌,吞入消化道,在肠内发育为成虫。引起钩虫病。

钩虫

钩虫

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门,线虫纲,钩口科。寄生人体内的主要有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和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两种。成虫细长,肉红色用钩齿钩住人的小肠壁,损伤黏膜并吸血,引起钩虫病,造成严重贫血。成虫体内的生殖器官发达;雌雄虫在人体的小肠内交配产卵。卵呈椭圆形,壳薄,内常含4个卵细胞。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泥土中孵化为“杆状蚴”,经2次蜕皮再发育至“丝状蚴”,然后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随血液循环至肺,顺气管上升到达会厌,便进入消化道,在肠内发育为成虫。除新疆、青海、内蒙古等省区外,其它省市均有分布。

☚ 蛲虫   钉螺 ☛

钩虫hookworm,ancylostomum

寄生人体者主要是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均可引起钩虫病。前者的雌虫大小为10~13×0.6mm,雄虫8~11×0.45mm;后者虫体略小。成虫均寄生于小肠上段,紧咬肠粘膜,吸取血液。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泥土中孵出幼虫。当人体接触土壤,幼虫即钻入皮肤,随血循环到达肺部,然后经气管、咽喉、食管进入肠内,发育为成虫。狗、猫的钩虫如锡兰钩虫、犬钩虫、巴西钩虫及其幼虫侵入人体后,一般只能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图)。


雄雌
十二指肠钩虫

钩虫

hookworm


钩虫

hook wor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