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钩虫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钩虫病

病名。又名黄胖病、黄胖、黄肿、食劳疸黄。由小儿赤脚或坐地,皮肤触及钩虫丝状蚴后,进入体中引起。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吸血,以面黄浮肿,全身无力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为主症。治疗以驱虫为主,配合调理脾胃。驱虫可选用贯众,榧子,苦楝根皮,土荆芥,槟榔等; 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血虚弱者,用十全大补丸。并可用《串雅内编》加味绿矾丸。

钩虫病

钩虫病

因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钩虫的成虫形似细小绣花针,寄生于人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经24—48小时发育为具感染性的钩蚴。人的皮肤接触污染的土壤,钩蚴即钻入皮肤,使人感染。幼婴多因尿布、衣服沾染上有钩蚴的泥土,或经污染的奶瓶、食具而受感染。症状表现:
❶钩蚴所致的症状:钩蚴钻入皮肤时局部可出现痒疹;移行至肺,可使患儿出现干咳、气促、发热等症状。
❷成虫所致症状:成虫吸着于肠壁,分泌抗凝血毒素,使局部损伤处的血液不易凝固以便于吸血。由于钩虫经常变换吸血部位,在肠粘膜上形成许多小出血点,不断出血。一条钩虫每 日 平均吸血0.04—0.06毫升。每失血1毫升就相当于丢失铁0.5毫克。由于小肠的溃疡、炎症,阻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以及慢性失血,患儿发生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初期,多食易饥,继因胃酸分泌减少而食欲减退。婴幼儿可出现呕吐、腹泻或便秘。某些患儿有“异食癖”,喜吃生米、泥土等。儿童期严重感染可致小儿发育迟缓、智力减退。预防措施:
❶普查普治:纠正贫血,驱虫治疗。
❷粪便管理:为消灭和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不随地大便。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❸个人防护:疫区,儿童应避免赤脚下地。避免尿布、衣服、食具等被钩蚴污染。不饮生水。不吃不洁的瓜果,蔬菜。

☚ 蛲虫病   绦虫病 ☛
钩虫病

钩虫病gouchongbing

由钩虫寄生于人体中所引起的疾病。钩虫感染遍及全球,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的钩虫病系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混合感染。人体感染钩虫的方式,主要是丝蚴经皮肤进入人体。钩虫幼虫可引起皮肤损害和肺部病变。幼虫可在侵入局部引起红色点状丘疹、疱疹、奇痒。一般3~4天消退,继续发展可引起淋巴结炎。感染后1周可出现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以及阵发性哮喘、声音嘶哑、低热等症状。成虫吸食人血,可引起小肠粘膜创伤,一般感染1~2个月后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及便秘交替,消瘦和乏力等。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逐渐引起严重贫血。治疗上主要根据临床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对病原体的治疗主要应用嘧啶类、咪唑类及吡啶类、硝硫氰胺类药物。因我国的钩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所以,多需两种驱虫药物联合治疗。预防以普查、普治为主,每年进行1~2次,连续3年,并加强粪便管理及个人卫生防护。

☚ 丝虫病   解剖学 ☛
钩虫病

钩虫病gouchongbing

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及小肠所致的疾病。流行特点:钩虫的成虫形似细小绣花针,寄生于人体小肠及十二指肠。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经24~48小时发育为具感染性的钩蚴。人感染钩虫的途径如下:钩蚴钻入皮肤→皮下组织→侵入血管及淋巴管→右心→肺泡→支气管→会厌→咯出或吞咽入胃→小肠→发育为成虫。此外,钩蚴亦可借污染的食物经口侵入人体,而直接到小肠。当小儿赤足或臀部接触具有钩蚴的泥土时,钩蚴即能钻入皮肤而受感染。幼婴则多因尿布沾染具有钩蚴的泥土或经污染的奶瓶、食具而受感染。症状:
❶感染初期,当钩蚴钻入皮肤时,局部可有痒疹,由于抓痒可继发细菌感染。钩蚴侵入血循环穿过肺组织时,可引起发热、咳嗽、哮喘等症状。
❷成虫吸着于肠粘膜上,吸血为生。由于钩虫经常更换吸附点,并分泌抗凝血物质,使肠粘膜形成许多小出血点,不断出血,使患儿发生失血性贫血,加上由钩虫引起的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更加重了贫血的程度。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儿常有面色苍黄、皮肤干粗、毛发稀疏、乏力、眩晕、气短等症状。某些患儿有“异食癖”、喜吃生米、泥土等。严重感染可影响生长发育、智力亦减退。防治:
❶普查普治:对流行地区的居民通过普查,对患者进行治疗。
❷粪便管理: 为预防钩虫病的重要环节。改善环境卫生,合理积肥,减少环境被虫卵污染。
❸个人防护:流行地区儿童避免赤脚下田; 避免尿布、食具被钩蚴污染; 不喝生水; 不吃未煮熟的蔬菜或不洁的瓜果。

☚ 蛲虫病   鞭虫病 ☛

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

系遍及世界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病人及钩虫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粪便污染水源、土壤后,虫卵可发育为蚴虫,人们在生产劳动等活动时皮肤直接接触蚴虫而感染。感染蚴虫最后寄生在十二指肠,叮咬肠壁吸血,造成病人胃肠功能紊乱与贫血。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初期感染有皮炎的症状,继之可有一过性肺部感染症状,成虫寄生在十二指肠后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由于失血表现出皮肤与粘膜黄白、营养不良、小儿发育障碍等。粪便中查到虫卵可确诊。治疗:肠虫清、驱虫净、灭虫宁对本虫均有良好杀灭作用;贫血明显者适当补充铁剂等。

钩虫病

钩虫引起的小肠寄生虫病,因皮肤或粘膜接触泥土中的钩虫丝状蚴而患病。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腹痛、腹泻,儿童可致发育障碍。除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外。用噻嘧啶、左旋咪唑、甲苯咪唑等药驱虫和中药治疗。预防重点在于加强粪便管理及个人防护。


钩虫病

由钩虫(主要有“仰口线虫”和“钩口线虫”)寄生于家畜小肠内引起的疾病。病畜消瘦、贫血、水肿,严重者衰竭而死。可用左旋咪唑、敌百虫等药治疗。预防见“蛔虫病”。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hookworm disease

系由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所引起。钩虫感染遍及全球,我国除西北地区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的农村中几乎均有流行,多为两种钩虫的混合感染。人主要是由于接触含有钩虫幼虫的土壤而受染。绝大多数为无症状的感染者。早期在幼虫入侵处可出现皮炎,当幼虫移行至肺部,常出现呼吸道症状。感染较重者可有上腹部隐痛,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从粪便中检获虫卵为确诊依据。甲苯咪唑、噻嘧啶等为目前常用的驱钩虫良药。

钩虫病

钩虫病

俗称“黄肿病”。湖南农村普遍流行,矿山也有发生,多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两种钩虫的混合感染。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常德广济医院从一名40余岁农民的大便中发现钩虫卵,为湖南首例钩虫病病例报告。以后,陆续发表发现钩虫病人的调查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开展调查和防治。据多次调查显示,农村感染率为25%或33%不等,有的县达72.10%; 而1955年在湘永煤矿调查,井下作业人员感染率高达93.2%; 1978~1980年对炎陵县、株洲县、涟源县、益阳市、益阳县和津市调查分析: 轻度发病为26.13%; 中度发病占3.71%; 重度发病为0.13%; 无症状占69.98%。在防治工作中,主要手段为反复查治病人和管理粪便。从1958~1979年,全省共粪检6500万人次,检出并治疗钩虫病人1300多万人次。经过多年反复查治,感染率逐年下降,平均感染率一般为1.81%左右。

☚ 丝虫病   肺吸虫病 ☛

钩虫病ɡōuchónɡbìnɡ

病名。又名黄胖病、黄胖、黄肿、食劳疸黄。由小儿赤脚或坐地, 皮肤触及钩虫丝状蚴后引起。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吸血, 见面黄浮肿、全身无力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症状。治疗以驱虫为主,配合调理脾胃。驱虫可选用贯众、榧子、苦楝根皮、土荆芥、槟榔等; 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气血虚弱者, 用十全大补丸。并可用《串雅内编》加味绿矾丸。

钩虫病

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寄生于小肠内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失调。钩虫状似细绣花针,雌雄异体。虫卵长圆形,壳薄透明,内含4~8枚卵黄,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湿泥土中,经24~48小时发育成具感染性的丝状蚴,不需中间宿主即可直接穿入人体皮肤或粘膜引起感染。小儿常因赤足或臀部直接接触污染土壤,或吞入污染食物而受染。丝状蚴经皮肤入血循环至肺,经枝气管向上达喉部而吞入胃肠道,至十二指肠发育为成虫,雌雄交配后产卵日达1万~3万个。我国流行地区以江南各省为主,5~9月感染率最高。学龄儿童较多见,也可见于婴儿。
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因严重贫血引起心力衰竭、营养不良。虫蚴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皮疹、肺部炎症及嗜酸粒细胞增多。成虫吸附于小肠壁并分泌抗凝物质,造成慢性出血和炎症,引起贫血及消化道症状。初病患儿可有食欲亢进,好食易饿,喜食泥土、生米、木炭等,通称嗜异症,继而出现纳呆、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等,大便隐血阳性。患儿面色指甲苍白,表情淡漠,毛发枯干,严重贫血者可伴全身浮肿,心脏扩大,偶有心力衰竭。慢性长期感染影响生长发育。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铁下降,IgE增高。
诊断主要依靠大便检查,用厚涂片法或20~25%饱和盐水法找虫卵或用钩蚴试管培养法。预防着重于粪便无害化,养成不随地大便及饮食卫生良好习惯,疫区避免手、足直接接触湿润土壤等。对患儿应同时进行驱虫和纠正贫血; 补充铁剂,每天口服维生素C及高蛋白饮食,严重贫血需先输血。驱虫可选用噻嘧啶15~30mg/kg(盐类),睡前一次顿服,连服3天。一日总量不超过1g(盐类); 甲苯咪唑(甲苯哒唑) 疗效亦佳,每次100mg,日服2次,连服3~4天; 中药苦楝根皮30g、槟榔15g,水煎后加糖,空腹一次顿服,连服2天。

☚ 鞭虫病   绦虫病 ☛

钩虫病

ancylostomiasis;hookworm disease;ankylostomias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