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板Bǎ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陇川、盈江、泸水有分布。汉族、傣族、傈僳族有此姓。《万姓统谱》载: “汉桓帝时巴郡板循,寇掠三蜀。”又,闆,亦为姓,今简化为“板”。是“板”姓,或由闆姓所改。

《诗经·大雅》篇名。《毛诗序》云:“《板》,凡伯刺厉王也。”三家《诗》大致相同。这是托劝告同僚之名,实际劝告厉王的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混乱,财用匮乏,人民痛苦呻吟,周王众叛亲离。凡伯为周公后代,有人考证凡伯即共伯和,世称其修德行,好贤仁。周厉王失败逃往彘地,有一段时间诸侯立他为周王。全诗八章,每章八句,以“老夫”的身份进行“大谏”,因此直言坦陈,苦口婆心,有训斥,有劝导,极见意志迫切,激情难抑。行文颇多变化,比喻形象生动,措词精警入神,是谏诗中较富文采者。

☚ 民劳   荡 ☛

《板》

 上帝板板,上帝发疯不正常,


下民卒瘅! 下界人民都遭殃!


出话不然,话儿说得不合理,


为犹不远。政策订来没眼光。


靡圣管管,不靠圣人太自用,


不实于亶。光说不做真荒唐。


犹之未远,执政丝毫没远见、


是用大谏。所以作诗劝我王。



天之方难,老天正把灾难降,


无然宪宪。不要这般喜洋洋。


天之方蹶,老天正在降骚乱,


无然泄泄。不要多嘴说短长。


辞之辑矣,政令协调缓和了,


民之洽矣; 民心和协国力强;


辞之怿矣,政令混乱败坏了,


民之莫矣。人民受害难安康。



我虽异事,你我职务虽不同,


及尔同寮(11)。毕竟同事在官场。


我即尔谋,我到你处商国事,


听我嚣嚣(12)。忠言逆耳白开腔。


我言维服(13),我提建议为治国,


勿以为笑。切莫当作笑话讲。


先民有言: 古人有话讲得好:


“询于刍荛。”“有事请教斫柴郎。”



天之方虐,老天正把灾难降,


无然谑谑(14)。切莫喜乐太放荡。


老夫灌灌(15),老夫恳切尽忠诚,


小子𫐆𫐆(16)。 小子骄傲不像样。


匪我言耄(17),不是我说糊涂话,


尔用忧谑。你开玩笑太轻狂。


多将熇熇,多做坏事难收拾,


不可救药。不可救药国将亡。



天之方, 老天正在生怒气,


无为夸毗(18)。你别这副奴才相。


威仪卒迷,君臣礼节都乱套,


善人载尸。好人闭口不开腔。


民之方殿屎(19),人民痛苦正呻吟,


则莫我敢葵(20)? 对我不敢妄猜想?


丧乱蔑资(21),社会混乱国库空,


曾莫惠我师(22)。抚恤群众谈不上。



天之牖民(23),老天诱导众百姓,


如埙如箎(24),如吹埙篪和音响,


如璋如圭(25),如像玄圭配玉璋,


如取如携。如提如携来相帮。


携无曰益(26),培育扶植不设防,


牖民孔易(27)。因势利导很顺当。


民之多辟(28),如今民间多乱子,


无自立辟。枉自立法没用场。



价人维藩(29),好人好比是藩篱,


大师维垣(30),大众好比是围墙。


大邦维屏(31),大国好比是屏障,


大宗维翰。(32) 同族好比是栋梁。


怀德维宁,关心人民国安泰,


宗子维城(33)。宗子就像是城墙。


无俾城坏,别让城墙受破坏,


无独斯畏。不要孤立自遭殃。


敬天之怒,老天发怒要敬畏,


无敢戏豫(34)。不敢嬉戏太放荡。



敬天之渝,老天灾变要敬畏,


无敢驰驱(35)。不敢任性太狂放。


昊天曰明,老天眼睛最明亮,


及尔出王(36)。和你一起同来往。


昊天曰旦(37),老天眼睛最明朗,


及尔游衍(38)。和你一起共游逛。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板:同“反”,即违反常道。②卒:同“瘁”,病。卒瘅:痛苦。③犹:同“猷”,策谋。④管管:无所依的样子。⑤亶:诚信。⑥宪宪:喜悦的样子。⑦泄泄:读若“呭呭”,喋喋多言。⑧辞:指政令之辞。辑:和谐。 ⑨怿:借为,败坏。 ⑩莫:通“瘼”,病。(11)寮:同“僚”。(12)嚣嚣:《韩诗》作“謷謷”,用本字,“不听话而妄语也”(马瑞辰)。(13)服:事实。(14)谑谑:戏侮。(15)灌灌:犹款款,情意恳切。(16)谑谑:骄傲的样子。(17)匪:非。耄:八十曰耄。此处谓老糊涂。(18)夸毗:过分柔顺以取悦于人,即媚态。(19)殿屎:《说文》引作“唸㕧”,用正字,即呻吟。(20)葵:同“揆”。(21)蔑:无。(22)师:众。(23)牖:通“诱”,导。(24)埙:乐器,陶制。篪(chi):管乐器。(25)圭、璋:玉器。半圭为璋,合二璋为圭。(26)益:加,过分要求。(27)孔:很。(28)辟:同“僻”,邪僻。(29)价:善。(30)大师:大众。(31)大邦:大国诸侯。(32)翰:干,栋梁。(33)宗子:嫡姓长子。(34)豫:戏。(35)驰驱:放纵的样子。(36)王:通“往”。(37)旦:明。(38)游衍:放荡。



[赏析] 这首诗,旨意同《民劳》,即大臣讽谏厉王之作。其措词直率严厉,有教训口吻,且云作者“及尔同寮”,可知作者地位不低。《诗序》以为作者是凡伯,即后来代厉王执政的共和,虽于史无征,姑备一说。


《大雅》多长篇,此诗亦有八章六十四句。篇幅长,加上作者采用赋法,直言陈说,易使诗兴味索然。但此诗却比较感人,盖有如下原因:


一是情真意切。全诗直言不讳,正言敢谏,一开篇就责备厉王违反王道、天道,致使人民受难,明言自己因此“大谏”。接下来苦口婆心,反复劝戒厉王要敬天爱民,施行善政。作者明告厉王“无然宪宪”、“无然泄泄”,犹恐宪宪、泄泄是现象,未中要害,于是干脆正言:“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还觉不够,又反言相告,“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姚际恒云:“正反间杂,若无伦次,然正见意志迫切也。”(《诗经通论》)其款款真情亦由此显现。诗中有训斥,“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语气严厉;有劝导,第六章以“天之牖民”作比,连续三句为喻,要厉王诱导以使民顺。训斥、劝导都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锐意改革朝政的进取精神。读之觉正气漾溢,激情难抑。


二是行文变化多端。作者直抒胸臆,但不是平铺直叙。姚际恒说此诗“极文章变化之妙”,试援例以证。从结构上看,此诗完整又富于变化。第一章总撮提要,开章明义。其余各章则基本扣紧主题。如第二章顺接前章“大谏”,指斥厉王所施政教不得民心,俾使国家动乱。但第二章却岔题生枝,责备同僚不用心听谏。第四章进一步借题发挥,言同僚拒绝谏言,将不可救药。第五章始回到正题,劝谏同僚勿一味取媚于王,而须留意民间疾苦。但虽是另生枝节,却又与主题密切相关,而且形式上也钩锁紧密;即用“谏”字贯串,堪称奇文。在语言表述上,诗以直陈为主,而又往往直中含曲,或明或隐,极尽变化。比如第二章前四句与后四句内容相仿,但前四句只抓现象,后四句则切中要害,两相对比,一婉曲一明快。又如第六章,第七章比喻层出不穷,较之其他章节的直言不讳,就显得很含蓄。尤其是第六章“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只出喻体,本体隐而不现,很奇特,很生动,很富意蕴。可见姚氏之说不误。


三是讲究修辞。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对仗,如开篇以“下民”对“上帝”;有排比,如第三章;有众多的比喻;有双音词,如“板板”、“管管”、“宪宪”、“泄泄”;有双声词,如“殿屎”、“夸毗”等等。还有大量同义词,如屏障一义,就有“藩”、“垣”、“屏”、“翰”、“城”等不同词语;又如描写上天降灾,就有“板板”、“方难”、“方蹶”、“方虐”、“方”等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音韵铿锵,描述细致生动,富有文采。

《诗经》之《板》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原文〕
 上帝板板,(鲁板亦作版。)
 下民卒瘅!(齐卒作瘁,瘅作
 出话不然,𤺺。)
 为犹不远。
 靡圣管管。
 不实于亶。
 犹之未远,
 是用大谏!
 (板、瘅、远、管、亶、谏,寒部。)
 天之方难,
 无然宪宪。
 天之方蹶,
 无然泄泄。(鲁泄亦作洩。
 辞之辑矣,齐、韩泄作呭。)
 民之洽矣。
 辞之怿矣,
 民之莫矣。
 (难、宪,寒部。蹶、泄,祭部。辑、洽,缉部。怿、莫,鱼部。)
 我虽异事,
 及尔同僚。
 我即尔谋,
 听我嚣嚣。(鲁嚣作敖。)
 我言维服,
 勿以为笑!
 先民有言:
 询于刍荛。
 (事、谋、服,之部。僚、嚣、笑、荛,宵部。)
 天之方虐,
 无然谑谑。
 老夫灌灌,(鲁灌亦作懽。)
 小子蹻蹻。(鲁蹻作矫。)
 匪我言耄,
 尔用忧谑。
 多将熇熇,(鲁熇作塙。)
 不可救药。
 (虐、谑、蹻、谑、熇、药,宵部。)
 天之方,
 无为夸毗。
 威仪卒迷,
 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鲁屎亦作
 则莫我敢葵。㕧。)
 丧乱蔑资,
 曾莫惠我师!
 (、毗、迷、尸、屎、葵、资、师,脂部。)
 天之牖民,
 如壎如篪,
 如璋如圭,
 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
 牖民孔易。(三家牖作诱。)
 民之多辟,
 无自立辟!
 (篪、圭、携,之部。益、易、辟,锡部。)
 价人维藩,(鲁价作介,维作
 大师维垣。惟。)
 大邦维屏,
 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
 宗子维城。
 无俾城坏,
 无独斯畏!
 (藩、垣、翰,寒部。宁、城,耕部。坏、畏,寒部。)
 敬天之怒,
 无敢戏豫。
 敬天之渝,
 无敢驰驱。
 昊天曰明,
 及尔出王。
 昊天曰旦,
 及尔游衍。
 (怒、豫,鱼部。渝、驱,侯部。明、王,阳部。旦、衍,寒部。)
 〔译文〕
 上帝好像发疯很不正常,使天下百姓接连遭殃。说出的话不合道理,制定的政策也没有眼光。无视圣人自以为是,说了不做不讲诚信。执掌大政毫无远见,所以我作诗来规劝。
 老天正在降下灾难,请您不要神气活现。老天正在降下骚乱,请您不要喋喋多言。政治教令协调缓和,民心安定;政治教令腐朽败坏,人民遭害。
 我们虽然职务不同,但毕竟还是同僚。我到你处商议国事,听罢忠言你却那样傲慢。我的话完全为着国家,切莫当作笑谈从耳边溜过。古人有句话说得好:“有事向樵夫请教。”
 老天正在发威肆虐,请您不要狂妄得意。我忠心耿耿一片诚意,你小子却如此骄傲不听劝告。不是我说糊涂话,是你过于轻狂。坏事做绝必将遭祸,导致国家走向灭亡。
 老天正在发怒,您不要一味谄媚顺从。君臣的礼节全都破坏了,善人闭口无言。人民正在痛苦呻吟,难道没有人对我们怀疑?社会动乱国库空虚,可有谁曾想到抚恤黎民百姓?
 老天诱导百姓: 好像陶壎、竹篪乐器相和,好像玉器圭璋相配,好像提携相帮。对百姓进行培养教育,因势利导会很顺利。民间经常出乱子,枉自立法毫无用处。
 善人就是藩篱,大众就是围墙,诸侯就是屏障,同族就是栋梁。关心人民就会国家安宁,宗子好比是城墙。不要使城墙受到破坏,不要孤家寡人时时感到畏惧。
 老天发怒要敬畏,不敢嬉戏游乐; 老天降灾要敬畏,不敢放纵任性。老天如眼睛明亮,就和您出行四方; 老天如眼睛雪亮,就和您慢游天下。
 〔评介〕
 《板》,凡八章,章八句。诗篇嘻笑怒骂,淋漓尽致,情真意切,出语恢谐,通俗如话家常。历史背景不甚了了,因而有“凡伯刺厉王”(《毛诗序》)、“同列相戒”(《诗集传》) 和大臣“讽刺掌权者”之论。高亨说: “这是周王朝一个大臣所作的讽刺诗,讽刺掌权者荒淫昏聩、邪僻骄妄,使人民陷于灾难,同时也讽刺了周王。”“似作于幽王宠爱褒姒、将废太子宜臼前后。”( 《诗经今注》) 从 “上帝板板”、“天之方难”、“天之方蹶”、“天之方虐”、 “天之方”和 “敬天之怒”、“敬天之渝”以及“下民卒瘅”、“丧乱灭资”等诗句考察,高氏之说近是。
 据《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三川’,《集解》徐广注: ‘泾、渭、洛也。’《集解》韦昭注: ‘西周镐京地震动,故三川亦动。’) 是岁,三川竭,岐山崩。三年,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 (伯服为褒姒所生) 为太子。周太史伯阳曰: ‘祸成矣,无可奈何!’”又载:“幽王以䝞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后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是否从雅诗中得到启发而参之有关史籍则不得而知,但细读《板》诗而验之以司马迁的 《周本纪》便可发现,《板》诗中的许多诗句,都不是危言耸听的故作夸张,而是来自现实的呼声。从第三章“我虽异事,及尔同寮”的提示看来,《板》诗的作者,可能就是䝞石父的同僚。
 镐京地震,波及三川,三川干涸,“民乏财用”,流离失所。在“天之方虐”,“天之方”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百姓“丧乱灭资”,执政者“曾莫惠我师”,不仅置百姓死活于不顾,不给灾民以任何赈济,而且依然喜乐 “谑谑”,“夸毗”狡诈,作恶如常。“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集解》韦昭注:“过,失也。言民不敢斥王者也。”百姓“殿屎”,在死亡线上挣扎,却无人敢于为他们说句话,对执政者更不敢有所非议,“善人载尸”,“莫我敢葵”。致使先王的裕民政治和 “宜民宜人”,“求民之莫”的遗则而今“威仪卒迷”,先王的遗则全被搞乱了。所以诗人大声疾呼:“天之牖民,如壎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恢复先王的遗则,吸取宣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的中兴经验和“败绩于姜氏之戎” (《周本纪》) 的失败教训,“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军队、民众、诸侯、皇族,都是维护王朝安全不可或缺的力量,因而,要努力使国君有德。国君有德,就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得到他们的拥护,王朝才能安全,要使国君有德,首先要改变废长立庶成命,恢复宗子嗣位成规,不要胁于庶子的威势。与此同时,还要“敬天之怒”,抑制嘻游放纵,以取得上天的谅解。
 全诗以 “上帝板板”,天命将变,执政者必须悬崖勒马,不然,王朝命运将不堪设想的严重情况为讽谏依据,以上天对人间态度变化的预感为顺序,采取边谏边讽,讽谏结合的形式展开铺陈。先用 “犹之未远,是用大谏”二句领起,继而通过“天之方难”、“天之方蹶”的预感提出 “无然宪宪”,“无然泄泄”和政令败坏,百姓怨恨的警告。接着,说明拒绝批评进谏行为有背先贤遗风,为下文的进谏扫除思想阻碍。并以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二句深入一层,指出执政者拒绝批评进谏效果的严重性。然后以“天之方,无为夸毗”二句斥责执政者在天将发怒的情况下仍然胡作非为,不恤民情,致使王朝命运危殆的行径。最后用三章的篇幅,从牖民、修德和敬天节欲三个方面铺写“我即尔谋”的具体内容。开合承转极有神韵。所以旧评说:“ ‘犹之未远’ 二句,领通篇。‘辞辑’ 以下, 承出话, ‘方’ 以下,承 ‘为犹’。末章一篇归宿。‘我虽’ 八句,一句一转,极沉着,极跳脱。” (《诗义会通》)是“变大雅”中写得最跳脱、最有特色的一篇。

《诗经》-《板》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 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骄骄。非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 无为夸毗。 威仪卒迷, 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壎如箎,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日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于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西周厉王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王朝对人民实行高压政策,派遣巫人监视,压制臣民对朝政的讽喻和谏诤,并且从各方面对人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在那种暴力统治下,人们不敢直斥时弊,因此作者只得假托劝戒同行之词以对厉王进行谲谏。
 在阅读时,《板》与《民劳》可以参看。方玉润《诗经原始》比较二诗云:“前警同列以戒王,此亦规同僚以警王也。前‘用大谏’在篇末,此亦‘用大谏’,在章首也。大旨不殊,而章法略异耳。且前着意诡随,寇虐,故多从人心上说; 此着意违圣、慢天,故多从天命言。立义虽各不同,而实可参观。” (按:“前”指《民劳》。) 二诗写作的时代背景相同,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厉王当政时社会混乱、思想动荡的状况。正如吴闿生《诗义令通》所分析的那样:“冤愤迫切,若大祸之将至者,足以征世变矣。”
 全诗八章,六十四句。首章从天人交变的关系入手,指明天反其道使民尽病是当时大灾,而人间统治者又非圣慢天,恣已妄行,无所依据,以致酿成人祸。朱熹称这一首章:“世乱乃人所为,而曰上帝板板者,无所归咎之辞也。”一语道破实质,明确了诗篇主旨。方玉润称此章:“夫人心之患,莫患于非圣而自是; 主德之衰,又莫衰于慢天而无忌。”着重从人事方面探讨了“非圣”、“慢天”行为之于“人心”、“主德”的大害,揭示了诗篇“是用大谏”的根本原因。在第二章中,诗人目光从苍天上帝转向人间世界,承上章继续极言天灾,劈首直发耸听危言以警醒世人:“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于反复申咏之中,愈见忧国忧民之情深、伤时伤乱之意切。全诗情绪趋向高潮。但是,诗人并未止于这种激烈情绪的抒发渲染,笔锋旋然一转,以连续四个“×之×矣”的整齐句式,简洁透彻地申明政令优劣与民生疾苦的辨证关系,语气从愤慨激越的棒喝舒转为平和冷静的说理,一如飞珠溅沫的瀑布跌宕过陡涧危崖,流入幽幽谷底,汇成潺缓清溪。在这两章铺垫明理的前提下,诗人接下来准备提出自己换救时代危机的诤谏,又惟恐一片忠臣良苦不为君王采纳,所以诚惶诚恐,假托诫同僚而向君王说明先贤为成国不耻问樵的道理,极言时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的潜在危险,这就是诗歌的第三、四章。方玉润称“此二章乃进言之,故一言我言虽微,不可不听; 一言尔病之深,将不可救。”两相对比,言辞迫切,情绪又一次推向高潮。以后四章才是诗人进谏的实际内容,方氏以为五、六章为“救民之方”,七、八章为“自修之法”,从诗篇中不难看出确实存在这两个层次。结合首章中“用谏”目的来看,“救民之方”是针对“非圣”时弊为“人心”而发,“自修之法”是针对“慢天”时弊为“主德”而立,都是极有现实意义的匡救之计。第五章纯以赋的手法铺叙,覆盖面极广,从天界到人间,从朝延到村野,一片混乱,一片呻吟,“丧乱蔑资”、惨淡经营的西周末世世态图就在这寥寥几笔中被勾勒出来。第六章阐述了诱导百姓走向安宁康乐的道理和可行性,情绪再次趋于平缓,使水火之中的群黎和深深焦虑着的贤臣明士捕捉到朦胧希望。“天之牖民,如壎如箎,如璋如圭,如取如携”四句运用了比较典型的“比”的手法,类似现代汉语修辞中的“明喻”,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绘出导民之径的坦荡易行。在第七章中,诗人再次运用赋的手法,视角较第五章更为开阔,“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臣民、百姓、诸侯、宗族、如屏障垣墙,紧紧围绕在中央集权四周,何等安乐,何等富强。在苍凉满目、壁断垣残的厉王时代,这幅图画凝聚了整个社会的憧憬向往,曾几何时,鼎盛的周王朝已一去不返。诗人虽执着地不肯放弃难以实现的希望,但也明智地道出了“怀德维宁”这一保证上述理想的关键前提。而善德相和在当时已不可能施于朝政,因而民生安宁的美好幻想也只能成为泡影。明确了这一必然结果之后,诗人情绪在末章中第三次昂扬上去,呼应起首,重新提到上苍的威严明朗,前四句畏天敬天,后四句祈祷苍天保佑下界臣民,这正是无能为力的群臣对君王的情感,对君王的请求。综观全诗,打着天命旗帜开篇,而以匡救人间苦难、解脱时代危机为核心内容深入阐发,反复涵咏; 在扶危济困的理想彻底破灭之后,再次口称苍天求祷福佑,虽然没有仰天长啸的激烈奔放,但诗人愁肠百转、抑郁焦忧、有苦难言、有志难申的凄苦婉转出之,毕现纸上。
 《诗经原始》评论此诗时尤其注意到了形容词的使用,“日板板,日方难, 日方蹶, 日方虐, 日方, 其变也不一, 则其怒也不一”, 全诗以天变为线索贯彻始终,以衬托人的情绪变化,起承转合,章法井然,于平稳之中见动荡,既不失雅诗的雍容风范,又保持了刺诗的精警风格,此篇与《荡》常被后世并推为《大雅》中刺诗的代表作。

诗词《板》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寮。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11)老夫灌灌,小子蹻蹻;(12)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13)多将熇熇,不可救药。(14)
 天之方,无为夸毗。(15)威仪卒迷,善人载尸。(16)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17)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18)
 天之牖民,如埙如箎,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
 牖民孔易。(19)民之多辟,无自立辟。(20)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21)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22)无俾城坏,无独斯畏。(23)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24)敬天之渝,无敢驰驱。(25)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26)昊天曰旦,乃尔游衍。(27)

 
 【注释】 ①板:同“反”,即违反常道。卒瘅(cui dan萃胆):卒同“瘁”,病。卒瘅,痛苦。②不然:不对,犹:同“猷”,策谋。③管管:没有依据。自以为是。不实:不实行。亶:诚信。④方:正在。难:灾难。无然:不要这样。宪宪:喜悦的样子。⑤蹶:动、扰乱。泄(yi义)泄:亦作“呭呭”,喋喋喋多言。⑥辞:政令之辞。辑:和缓协调。洽:和协团结。怿:通“”,败坏。莫:通“瘼”,病、疾苦。⑦异事:职务不同。寮:同“僚”。⑧即:往就。谋:商量。嚣(ao敖)嚣:通“謷謷”,不听话而妄语。⑨维:是。服:事实。⑩刍:草。荛:柴。刍荛,指割草砍柴之人,即樵夫。(11)虐:暴虐。谑谑:嬉笑轻侮之态。(12)灌灌:犹款款,恳切的样子。蹻蹻:骄傲的样子。(13)耄:昏乱糊涂。忧谑:调笑。(14)将:行。多将:多做。熇(he)熇:火势炽烈,此指不可收拾。(15):怒。夸毗:过分柔顺以取悦于人,即谄媚。(16)威仪:此指君臣间礼节。卒:都。迷:乱。载:则。尸:祭祀时扮成神主之人,终祭不语。此指贤人君子因畏政敌而如尸不语。(17)殿屎(xi):呻吟。葵:通“揆”,猜疑。(18)蔑:无、没有。资:资财。惠:施恩。师:民众。(19)牖:通“诱”,诱导。埙(xun勋):陶制乐器。篪(chi迟):竹制管乐器。圭、璋:玉器。半圭为璋,合二璋为圭。携:提。曰:语助词。益:通“隘”,阻碍。无益,即不阻碍。孔:很。(20)辟:同“僻”,邪僻。立辟(bi):立法。(21)价:同“介”,善。维:是。藩:篱笆。大师:大众。垣:墙。大邦:诸侯中的大国。屏:屏障。大宗:周王国姓宗族。翰:干,栋梁。(22)怀德:有好的德行。宁:国家安宁。宗子:周王嫡子。(23)独:孤立。斯:这。畏:可怕。(24)敬:敬畏。无:同“毋”。戏豫:嬉戏作乐。(25)渝:变。驰驱:任性放纵。(26)昊天:皇天。曰:语助词。明:光明。及:与。王:通“往”。出王:进出来往。(27)旦:与“明”同义。游衍:游逛。
 
 【译文】 上帝行为不正常,下界人民遭祸殃。说出话来不像样,订出政策不久长。目无圣人自放荡,言而无信太荒唐。制定政策无远见,因此深切把你劝。上天正在降灾难,切莫得意喜洋洋。上天正在降动乱,不要这般夸夸谈。政令协调又合理,民心团结国有望。政令混乱遭败坏,民生疾苦难收场。你我虽然职不同,毕竟同僚在官场。我来找你商国事,傲慢无礼不听讲。我的忠言为治国,幸勿见笑把我伤。古人有言说得好,“遇事请教砍柴郎”。上天暴虐把灾降,不要这般乐无央。老夫诚心忠职守,小子趾高意气扬。不是我说糊涂话,戏弄于我你不当。坏事做多难收拾,不可救药悔之晚。上天正在发怒气,叩头谄媚也白忙。礼崩乐坏乱了套,好人闭口若寒蝉。百姓呻吟痛苦重,实话实说非猜想。天下大乱无生计,救民水火谈不上。上天诱导众百姓,如吹埙篪音和畅,如圭似璋紧配合,如提如携互相帮,彼此照顾无障碍,因势利导好主张。民处乱世邪事多,擅自立法没用场。好人齐心如藩篱,万众团结似围墙,大国强盛是屏障,同宗协力成栋梁。以德治国民安宁,嫡子好比是城墙。不要弄得城墙坏,自我孤立自遭殃。上天发怒要敬畏,莫当儿戏自轻狂。上天变异要当心,不要任性太放荡。老天圣明眼最亮,与你同来又同往。老天圣明眼最亮,和你一同守四方。
 
 【集评】 《毛诗序》:“《板》,凡伯刺厉王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七)
 宋·朱熹:“《序》以此为凡伯刺厉王之诗。今考其意亦与前篇相类,但责之益深切耳。此章(按:指首章)首言天反其常道而使民尽病矣。……世乱乃人所为,而曰上帝反之者,无所归咎之辞耳。”(《诗集传》卷六)
 元·胡一桂:“厉王无道,召公、凡伯以亲贤之故,宜极言而力救之,顾乃不直致其谏,而姑责同僚,以使之闻之者,岂非以监谤之故,不敢婴其锋以陷于罪乎?”(《诗集传附录纂疏》)
 明·钟惺:“夸毗二字分开,成不得小人,妙在合用。所谓寇虐之人,即诡随之人也。”(《评点诗经》)
 明·姚舜牧:“上篇(按:指《民劳》)先致责词,而以‘是用大谏’终,此篇略提责词,而以‘是用大谏’始。各一体。”(《诗经疑问》)
 清·魏源:“凡伯大谏厉王,托讽僚友也。上篇欲其畏民嵓,此欲其畏天命焉。”(《诗序集义》)
 
 【总案】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乱世的景象:统治者荒淫昏聩,政令混乱。奸佞之人骄狂放纵,良善之辈噤若寒蝉;老百姓呻吟挣扎,痛苦不堪却无人闻问。天下之势几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诗人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忧心如焚,于是向当权者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和诚挚的规劝。表面上是责同僚,骨子里则是刺君上(一般认为指周厉王);名义上称天反其道而使民病,实际上是说“乱世乃人所为”。由此苦口婆心地提出了敬天爱民,修明政治,收笼人心,以德行善的治国良策。读这首诗,给人印象和感受最深的不外乎两点:一是世道无论怎样混乱不堪,总是有有识之士能审时度势,抓住症结,提出挽狂澜于既倒的对策,问题在于当权者能不能从善如流,顺应大势与民心。二是愈是天下动荡,国势飘摇,便愈能分辨出人的忠奸善恶、真伪勇怯,所谓“板荡见忠贞”,诚哉斯言!读《板》,一位赤胆忠心、大智大勇,视国事与民生比生命还重要的规劝者的形象,就栩栩如生目前。他的敏锐果决、直言敢谏的凛然正气,实在应该使后世许许多多身居高位而祸国殃民的昏君佞臣为之汗颜!

《诗经》篇文之《板》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
 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靡圣管管,不实于亶
 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11)
 辞之怿矣(12),民之莫矣(13)
 我虽异事(14),及尔同寮(15)
 我即尔谋(16),听我嚣嚣(17)
 我言维服(18),勿以为笑。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19)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20)
 老夫灌灌(21),小子蹻蹻(22)
 匪我言耄(23),尔用忧谑(24)
 多将熇熇(25),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26),无为夸毗(27)
 威仪卒迷(28),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29),则莫我敢葵(30)
 丧乱蔑资(31),曾莫惠我师(32)
 天之牖民(33),如壎如箎(34)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35),牖民孔易。
 民之多辟(36),无自立辟(37)
 价人维藩(38),大师维垣(39)
 大邦维屏(40),大宗维翰(41)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42)
 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43)
 敬天之渝(44),无敢驰驱。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45)
 昊天曰旦(46),及尔游衍(47)


 

 【注释】①板板:乖戾。②卒瘅(dàn):劳瘁病苦。③不然:不对。④犹:谋。⑤靡圣:目无圣人。管管:无所依据貌。⑥亶(dǎn):诚信。⑦宪宪:通“欣欣”。喜悦貌。⑧蹶 (guì):动。⑨泄泄:喋喋不休。⑩辞:政令之辞。辑:缓和。(11)洽:和谐。(12)怿(yì):通“”。 败坏。(13)莫:通“瘼”。病。 (14)异事:职务不同。(15)同寮:即“同僚”。(16)即:就。(17)嚣嚣:不肯受言之貌。(18)服:用。(19)询:问。刍荛:樵夫。(20)谑谑 (xuè):喜乐貌。(21)灌灌:诚恳貌。(22)蹻蹻:骄傲貌。(23)耄(mào):老人。(24)忧谑:嬉戏。(25)熇熇(hè):炽盛貌。 (26)懠(qí):愤怒。 (27)夸毗(pí):说大话。(28)迷:乱。(29)殿屎:呻吟。(30)葵:庇护。(31)蔑资:无财物。(32)惠:体恤。师:民众。(33)牖 (yǒu):诱导。(34)壎(xūn):土制乐器。箎(chí):竹管乐器。(35)益:通“隘”。阻碍。(36)辟:邪僻。(37)辟:法。(38)价人:指卿士掌军事者。藩:篱笆。(39)大师:最高的执政者。垣:墙。(40)大邦:周邦。屏:屏障。(41)大宗:周宗。翰:栋梁。(42)宗子:周天子。(43)戏:嬉戏。豫:通“娱”。快乐。(44)渝:变,灾异。(45)王:通“往”。(46)旦:明。(47)游衍:游逛。
 【鉴赏】这是凡伯刺厉王之诗。
 凡伯是周公之后,入为卿士。厉王时,凡伯与召穆公为周之勋旧老臣,德高望重。故谓《民劳》为召穆公所作,《板》为凡伯所作,这是可信的。
 全诗八章。此诗在写法上与《民劳》篇不同。《民劳》篇是以“是用大谏”终,而此诗则是以“是用大谏”始。两相比较,《板》诗意尤深而词尤迫。可见此时政局混乱,国势危殆,已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一、二章斥王违圣慢天。上帝乖戾,反其常道,使百姓劳瘁不堪。何以至此?盖因厉王违圣慢天所造成的恶果。厉王出言皆不合情理,为谋也不远长;漠视先圣,恣意妄为;言行不一,信誉扫地;目光短浅,“是用大谏”。上帝正在降灾,而您还如此欣喜;上帝正在作乱,而您还如此夸耀。若政教宽缓,则百姓和谐;若政教败坏,败百姓疾苦。这二章造语犀利,促人猛醒。
 三、四章斥王不听善言。不听善言,是厉王违圣慢天的重要原因。您是君,我是臣,虽然职事不同,但同治天下则无异。我竭力出谋献策,而您却高傲自大,充耳不闻。我的话句句实在,不要以为是谈笑。古人说过“樵夫之言尚可询”,何况“及尔同寮”者之语呢?如今上帝正在暴虐,您不要如此喜乐。我诚恳忠告,而您却趾高气扬。不要以为我老昏而妄言,将我的话当作儿戏。您若行恶如炽盛之烈火,那将真正不可救药。这二章针砭入髓,意欲厉王猛醒,诗人之忠心于此可见。
 五、六章斥王不恤民情。不恤民情,是厉王违圣慢天的必然结果。上帝正在发怒,您不要如此夸炫。人们威仪已经丧尽,虽有贤者也不敢言讲,唯有缄口尸位而已。如今百姓正在痛苦中呻吟,也没有谁敢于庇护我。时遭丧乱,财用匮竭,乃不能救济苍生。其实上天诱民,如壎唱而箎和,如璋判而圭合,如取物即得,如携物即随。携物不要说有什么障碍,诱导百姓极其容易。如今百姓之所以多行邪僻之事,正是因为“厉始革典”(《国语·周语》)的结果。难怪诗人要警告厉王不要擅自制定不合理的法律。
 七、八章谏王修德敬天。由于厉王失德慢天,致使上帝震怒,民怨沸腾,故而规谏厉王要修德敬天。掌军权者是天下的藩篱,掌政权者是天下的围墙,天子之邦是天下的屏障,天子之宗是天下的栋梁。天子若怀明德,则天下太平。所以天子实乃天下的城墙。千万不能使城墙毁坏。若“城”坏,则“藩”“垣”“屏”“翰”也就随之而坏。于是劝谏厉王务必修德,不要成为孤家寡人,独居而可畏。诗人见微知著,可谓有识。至于天变,尤当敬畏。要敬畏上天的盛怒,不敢嬉戏游乐;要敬畏上天的变异,不敢驾马驱车。上天明察秋毫,实在可畏。您出行、游逛,上天无时无刻不在监临。若要回天,务必敬天。此言此语,足以唤得人醒。厉王若还执迷不悟,那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诗序》说:“凡伯刺厉王也。”此说不误。吴闿生《诗义会通》:“按诗明云‘及尔同寮’,其为戒同列之作,词意显然。”此说将“我虽异事,及尔同寮”理解为“戒同列”之词,实非。细察诗意,此句仍是斥厉王之语。王安石说:“事虽异,然同治天下。则凡伯与厉王,无以异于同僚矣。”(《李黄集解》)王氏此训,可谓启人疑窦,一扫诸家之肤见。此疑一消,那种“戒同列”之说实难成立。

〔原文〕
上帝板板,(鲁板亦作版。)
下民卒瘅!(齐卒作瘁,瘅作
出话不然,𤺺。)
为犹不远。
靡圣管管。
不实于亶。
犹之未远,
是用大谏!
(板、瘅、远、管、亶、谏,寒部。)
天之方难,
无然宪宪。
天之方蹶,
无然泄泄。(鲁泄亦作洩。
辞之辑矣,齐、韩泄作呭。)
民之洽矣。
辞之怿矣,
民之莫矣。
(难、宪,寒部。蹶、泄,祭部。辑、洽,缉部。怿、莫,鱼部。)
我虽异事,
及尔同僚。
我即尔谋,
听我嚣嚣。(鲁嚣作敖。)
我言维服,
勿以为笑!
先民有言:
询于刍荛。
(事、谋、服,之部。僚、嚣、笑、荛,宵部。)
天之方虐,
无然谑谑。
老夫灌灌,(鲁灌亦作懽。)
小子蹻蹻。(鲁蹻作矫。)
匪我言耄,
尔用忧谑。
多将熇熇,(鲁熇作塙。)
不可救药。
(虐、谑、蹻、谑、熇、药,宵部。)
天之方
无为夸毗。
威仪卒迷,
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鲁屎亦作
则莫我敢葵。㕧。)
丧乱蔑资,
曾莫惠我师!
(、毗、迷、尸、屎、葵、资、师,脂部。)
天之牖民,
如壎如篪,
如璋如圭,
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
牖民孔易。(三家牖作诱。)
民之多辟,
无自立辟!
(篪、圭、携,之部。益、易、辟,锡部。)
价人维藩,(鲁价作介,维作
大师维垣。惟。)
大邦维屏,
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
宗子维城。
无俾城坏,
无独斯畏!
(藩、垣、翰,寒部。宁、城,耕部。坏、畏,寒部。)
敬天之怒,
无敢戏豫。
敬天之渝,
无敢驰驱。
昊天曰明,
及尔出王。
昊天曰旦,
及尔游衍。
(怒、豫,鱼部。渝、驱,侯部。明、王,阳部。旦、衍,寒部。)
〔译文〕
上帝好像发疯很不正常,使天下百姓接连遭殃。说出的话不合道理,制定的政策也没有眼光。无视圣人自以为是,说了不做不讲诚信。执掌大政毫无远见,所以我作诗来规劝。
老天正在降下灾难,请您不要神气活现。老天正在降下骚乱,请您不要喋喋多言。政治教令协调缓和,民心安定;政治教令腐朽败坏,人民遭害。
我们虽然职务不同,但毕竟还是同僚。我到你处商议国事,听罢忠言你却那样傲慢。我的话完全为着国家,切莫当作笑谈从耳边溜过。古人有句话说得好:“有事向樵夫请教。”
老天正在发威肆虐,请您不要狂妄得意。我忠心耿耿一片诚意,你小子却如此骄傲不听劝告。不是我说糊涂话,是你过于轻狂。坏事做绝必将遭祸,导致国家走向灭亡。
老天正在发怒,您不要一味谄媚顺从。君臣的礼节全都破坏了,善人闭口无言。人民正在痛苦呻吟,难道没有人对我们怀疑?社会动乱国库空虚,可有谁曾想到抚恤黎民百姓?
老天诱导百姓: 好像陶壎、竹篪乐器相和,好像玉器圭璋相配,好像提携相帮。对百姓进行培养教育,因势利导会很顺利。民间经常出乱子,枉自立法毫无用处。
善人就是藩篱,大众就是围墙,诸侯就是屏障,同族就是栋梁。关心人民就会国家安宁,宗子好比是城墙。不要使城墙受到破坏,不要孤家寡人时时感到畏惧。
老天发怒要敬畏,不敢嬉戏游乐; 老天降灾要敬畏,不敢放纵任性。老天如眼睛明亮,就和您出行四方; 老天如眼睛雪亮,就和您慢游天下。
〔评介〕
《板》,凡八章,章八句。诗篇嘻笑怒骂,淋漓尽致,情真意切,出语恢谐,通俗如话家常。历史背景不甚了了,因而有“凡伯刺厉王”(《毛诗序》)、“同列相戒”(《诗集传》) 和大臣“讽刺掌权者”之论。高亨说: “这是周王朝一个大臣所作的讽刺诗,讽刺掌权者荒淫昏聩、邪僻骄妄,使人民陷于灾难,同时也讽刺了周王。”“似作于幽王宠爱褒姒、将废太子宜臼前后。”( 《诗经今注》) 从 “上帝板板”、“天之方难”、“天之方蹶”、“天之方虐”、 “天之方”和 “敬天之怒”、“敬天之渝”以及“下民卒瘅”、“丧乱灭资”等诗句考察,高氏之说近是。
据《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三川’,《集解》徐广注: ‘泾、渭、洛也。’《集解》韦昭注: ‘西周镐京地震动,故三川亦动。’) 是岁,三川竭,岐山崩。三年,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 (伯服为褒姒所生) 为太子。周太史伯阳曰: ‘祸成矣,无可奈何!’”又载:“幽王以䝞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后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是否从雅诗中得到启发而参之有关史籍则不得而知,但细读《板》诗而验之以司马迁的 《周本纪》便可发现,《板》诗中的许多诗句,都不是危言耸听的故作夸张,而是来自现实的呼声。从第三章“我虽异事,及尔同寮”的提示看来,《板》诗的作者,可能就是䝞石父的同僚。
镐京地震,波及三川,三川干涸,“民乏财用”,流离失所。在“天之方虐”,“天之方”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百姓“丧乱灭资”,执政者“曾莫惠我师”,不仅置百姓死活于不顾,不给灾民以任何赈济,而且依然喜乐 “谑谑”,“夸毗”狡诈,作恶如常。“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集解》韦昭注:“过,失也。言民不敢斥王者也。”百姓“殿屎”,在死亡线上挣扎,却无人敢于为他们说句话,对执政者更不敢有所非议,“善人载尸”,“莫我敢葵”。致使先王的裕民政治和 “宜民宜人”,“求民之莫”的遗则而今“威仪卒迷”,先王的遗则全被搞乱了。所以诗人大声疾呼:“天之牖民,如壎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恢复先王的遗则,吸取宣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的中兴经验和“败绩于姜氏之戎” (《周本纪》) 的失败教训,“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军队、民众、诸侯、皇族,都是维护王朝安全不可或缺的力量,因而,要努力使国君有德。国君有德,就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得到他们的拥护,王朝才能安全,要使国君有德,首先要改变废长立庶成命,恢复宗子嗣位成规,不要胁于庶子的威势。与此同时,还要“敬天之怒”,抑制嘻游放纵,以取得上天的谅解。
全诗以 “上帝板板”,天命将变,执政者必须悬崖勒马,不然,王朝命运将不堪设想的严重情况为讽谏依据,以上天对人间态度变化的预感为顺序,采取边谏边讽,讽谏结合的形式展开铺陈。先用 “犹之未远,是用大谏”二句领起,继而通过“天之方难”、“天之方蹶”的预感提出 “无然宪宪”,“无然泄泄”和政令败坏,百姓怨恨的警告。接着,说明拒绝批评进谏行为有背先贤遗风,为下文的进谏扫除思想阻碍。并以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二句深入一层,指出执政者拒绝批评进谏效果的严重性。然后以“天之方,无为夸毗”二句斥责执政者在天将发怒的情况下仍然胡作非为,不恤民情,致使王朝命运危殆的行径。最后用三章的篇幅,从牖民、修德和敬天节欲三个方面铺写“我即尔谋”的具体内容。开合承转极有神韵。所以旧评说:“ ‘犹之未远’ 二句,领通篇。‘辞辑’ 以下, 承出话, ‘方’ 以下,承 ‘为犹’。末章一篇归宿。‘我虽’ 八句,一句一转,极沉着,极跳脱。” (《诗义会通》)是“变大雅”中写得最跳脱、最有特色的一篇。

☚ 民劳   荡之什 ☛

板板/板屋/松/松桷/构/构祸/杭/枕/取/取妻/取譬/刺/直/苦/若/茇/茂/茂草/苴/苗/英/英英/茁/苟/苑/苑结/苞

☚ 析薪   板板 ☛

读音b·an(ˇ),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布绾切,上,潸韵。
❶片状的木头。
❷引申为板状的物体。
❸少变化;呆板;不灵活。
❹乐器中打节拍的板。

上一条: 下一条:

板bǎn

❶强制纠正或改正:小林呢,故意慢慢磨蹭,心想:“你急我不急,就是~~你的急性子。”(运新华《夏》)∣你不去,我找别人去了,你可别后悔。非~~你的毛病不可。(马星海 英宁《东北一家人》)
❷控制、忍耐:一个小伙子~不住了,大声说:“队长,棉花王对咱是没啥说的,到底生了啥事儿……”(白景利《猛队长审案》)∣金泰显的朴实答话令文庆等听了忍不住要笑,又~着,连后进屋的申茂、鲁增元也笑笑吟吟听着。(温福林《心路》)

板bǎn

纠正,克制。〔例〕书迷小时候定下一门儿亲事,哎,赶紧给娶过来吧,小两口儿感情一好,他就顾不得整天往书馆儿里跑了,慢慢的把书迷这魔症劲儿就板过来了。(瑞239)∣你特想喝酒吗?那我给你买一瓶去吧。放在这里,你慢慢喝。”“别别,医院有规定,病人不能喝酒,咱别破了人家的规矩。”“你不是特想喝吗?”“那也不行,人有该板着自己的时候就得板着点儿。”(德372)∣您看一说准了他就急了,男人都这样,这毛病要不板板还不惯大了。(五310)

板ban3

(形)(土壤)硬结,不疏松:那坟堆上面尽是新盖的松土,下面是留着草根的~土。(成报83.4.21)

板p53

❶原指锯解后的片状木头: 杨木~、柳木~。后指一切片状物:铁~,塑料~。引申为棺材。给老人做~。
❷干结。地~住了,苗出不来。
❸戏剧音乐节拍和曲调。一板三眼,尖~,慢~。
❹变化少,不灵活。~着脸。

〔ban〕 1.band: 木~。band ndut. 2.jid head: ~脸。jid head mes. 3. nchot:土地~得很.nchot doub yangljul.
板壁 〔ban bi〕 bangt cheidbloud; deid cheid bloud.
板凳 〔ban deng〕 band bend.
板栗 〔ban li〕 bid raos.
板牙 〔ban ya〕 xand beax.
板油 〔ban you〕 bant youl.
板子 〔ban·zi〕 band ndut;bant zit.

板being31[pεiŋ]

木板。也说[板板]。

板《广韵》布綰·緩;bǎn‖bǎn

❶方言指称较简单的棺木,由棺椁之材引申:~店bǎndiàm(棺材铺)
❍ 寿~siûbǎn。 《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計大官問道:‘家裹有板没有?’晁大舍道:‘家里雖有收下的幾付,祇怕用不着的。’”
❷古作动词,方言重叠作形容词表示(面孔)冷淡而无表情:面~~bbîn bǎnbǎn。 《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製臺聽了,面孔一板道:‘你這人真好糊塗!’”

◇ bǎn比喻呆板不灵活:做代志~~zuè dâizì bǎnbǎn。

ㄅㄢˇbǎn3096棺材。中原官话。山西吉县〖〗、芮城〖〗。河南许昌、濮阳、孟津、渑池、商城。晋语。山西长治〖〗、长子〖〗。河南汤阴、获嘉、修武。湘语。湖南衡阳〖〗。闽语。福建厦门〖〗、建阳〖〗。~店棺村店。照片的毛样。粤语。广东广州〖〗。相~。墙板,筑墙的工具。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把你奈~借给我打一下墙。旧时对铜板的简称。也指为数不多的银钱。吴语。浙江温州〖〗。寻几个~买包自来火火柴‖一部脚踏车值几个~呢,何苦伉与阿哥争呢‖一个月近挣该几个~。拼合起来的大块木板。闽语。福建漳平〖〗。台湾〖〗。办法,门道。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他底~大底很,啥事情都能办成呢。很深的交情(只用于否定式)。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我跟他莫~。这个事情办不成。情形;情况。闽语。福建厦门〖〗。好~‖败~情形不好。本事。闽语。福建厦门〖〗。有~‖无~。纠正;约束;使扭转过来。东北官话。东北〖〗。这个毛病,你应当帮助他~过来。运新华《夏》:「你急我不急,就是得~~你的急性子。」白景利《猛队长审案》:「一个小伙子~不住了。」北京官话。北京〖〗。非把你这些坏毛病~过来不行。冀鲁官话。河北〖〗。我咋就~不住动手动脚的毛病呢?胶辽官话。辽宁大连〖〗。以前他有口吃的毛病,后来好长时间才~过来。山东牟平〖〗。往里~,别往外~。顽固勾结,以相对抗。湘语。湖南长沙〖〗。他们咯一伙~起,给破案带来了困难‖他们几个一~起,你也拿他有办法。压紧。东北官话。辽宁本溪:鞋太~脚,不舒服。蹦;跳;滚。西南官话。四川成都〖〗。鱼在~,~得凶‖横~顺跳乱蹦乱跳。《四川方言朗诵诗》:「大的又在喊,小的也在~。」贵州沿河〖〗。快点,崽崽小孩~到边边儿上来了。躯体在承受物上屈伸翻动。西南官话。湖北宜都〖〗。挣扎。西南官话。四川成都〖〗。~不脱了。贵州沿河〖〗。那扒老二着抓到后,~得很凶那扒手被抓住后,挣扎得很厉害。扔,丢;放。中原官话。河北魏县〖〗。好!你给~那儿吧。江苏徐州〖〗。把锁~桌上就是了‖大门钥匙我给~了。河南商丘〖〗。晋语。河南新乡〖〗。叫他~了吧,~了太可惜。江淮官话。安徽合肥〖〗。她把小孩往奶奶家一~,就赶紧来了。跌。西南官话。广西桂林〖〗。~伤了。翻动;检修。吴语。浙江金华岩下〖〗。件衣裳晓弗得囥园哪里,~弗着那件衣服不知藏在那里没有翻到‖今天帮侬~屋去今天给你去翻翻(检修)屋顶。摔。湘语。湖南长沙〖〗。她一气,就乱~东西。死(指儿童)。中原官话。河南沈丘。晋语。河南新乡〖〗。俺俩孩子都~了。打。西南官话。广西桂林〖〗。~死你去。平。西南官话。云南昆明〖〗。纸压呢~~呢‖这撑铺最~。扁的。晋语。山西太原〖〗。~头扁脑勺儿。陕西商县张家塬〖〗。~石头‖~豆儿扁豆儿。座,用于板状物。闽语。台湾〖〗。一~桥。豆制品最大的计量单位。吴语。上海松江:一~豆腐‖两~豆腐干。必然,一定。吴语。上海〖〗、上海松江:伊晓得我~勿会拿错个。《中篇弹词选・晴雯》第二回:「因为你是爆炭性子,晓得了这样一桩事体,~要跳起来的。」评弹《孟丽君・洞房刺奸》:「拨倷实梗一说,格是我~要吃格。」江苏苏州〖〗、江阴、常州。◇ 鲍乐乐等《火烧豆腐店》:「我老早晓得~要出事体格。」评弹《玉蜻蜒・庵堂认母》:「她晓得我就是她的亲生伲子,个是~会相认。」浙江黄岩。

板闆bǎn

❶片状的木头;较硬的片状物体;特指黑板
 △ 木~|铁~|~书。
❷打节拍的乐器;也指打出的节拍
 △ 快~
❸不灵活;缺少变化
 △ 呆~|死~。
❹使表情严肃
 △ ~着脸。
❺结成像板子一样的硬块
 △ 地太~,很难锄。
❻见473页“老板”。

板bǎn


❶片状的较硬的物体:~子丨~障丨~壁丨~墙丨~书丨~报丨~凳丨~刷丨~斧丨~锉丨~油丨~鸭丨石~丨木~丨铁~丨纸~丨案~丨砧(zhen)~丨干~丨黑~丨画~丨地~丨门~丨床~丨顶~丨铺~丨楼~丨闸~丨甲~丨搓(cuo)~丨模(mu)~丨薄~。
❷印刷用的板片:雕~。
❸我国民族乐器中打拍子的用具:鼓~丨檀~。
❹戏曲音乐的节拍:~式丨~眼丨走~丨快~丨慢~丨一~一眼。
❺不灵活;少变化:~滞丨呆(dai)~丨平~丨刻~丨死~丨古~。
❻使面部表情严肃:~着脸。
○老~((一)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经理。(二)过去称某些著名的演员)丨~~六十四(形容不知变通或不能通融)。

板bǎn

❶ 较硬的片状物:木板|钢板|平板。
❷ 店铺的门板:店铺上板了。
❸ 黑板:板报|板书。
❹ 一种打击乐器:檀板。
❺ 戏曲或音乐中的节拍:快板|慢板|板眼。
❻ 不灵活:呆板|表情有点儿板。
❼ 表现严肃:板着脸。
❽ 老板。
❾ 姓。

即电子信息板(BBS)。

板ban

板报 板壁 板擦儿 板材 板车 板锉(cuo) 板刀 板凳板房 板斧 板鼓 板胡板结 板块 板票 板门 板墙 板桥 板实 板式 板书 板刷 板瓦 板鸭 板牙 板岩 板眼 板印 板油板障 板直 板滞 板子 案板 薄板 搓板 倒板 呆(dai)板 地板 顶板 钢板 古板 鼓板 光板儿 龟板 黑板 滑板 画板 夹板 甲板 脚板 叫板 刻板 快板 老板 楼板 慢板 门板 模(mu)板 木板 拍板1 皮板 平板 铺板 舢板 身板 石板 手板死板 踏板 跳板 铁板 停板 铜板 图板 望板 线板 锌板 雪板 样板 腰板儿 砧板 纸板 走板 黑板报 冷板凳 滑雪板 胶合板 七巧板 蹊跷板 三合板 天花板 纤维板 血小板 板凳队员板上钉钉2 铁板一块 有板有眼 一板一眼 坐冷板凳 一字一板过桥抽板 离弦走板 板板六十四3

板bǎn

指人民币1元。有行话色彩。例如:“她不知道什么叫‘一板’、‘两根’,回到厂里问了一个时髦的小青年,才知道这是一种‘黑话’,‘一板’即人民币1元,‘一根’代表10元。”(《长城》1982.1.104页)

电子信息板(BBS)。

板bǎn

❶片状长条的竹木制品;板子:金荣此时随手抓了一根毛竹大~在手,地狭人多,那里经得舞动长~。(九·209)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打了十来下。(三三·758)
❷用以做棺材的木板:我们木店里有一副~,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十三·274)
❸呆板:众人道,“好个‘走’字!便见得高低了。且通句转的也不~。”(七八·1952)
❹曲子中的节拍:(宝玉)唱完,大家齐声喝彩,独薛蟠说无~。(二八·644)
❺量词,用于使板子打人的量: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还要进来叩谢。(十四·292)


板bǎn

板壁:(金桂)说着,便将头往隔断~上乱撞,撞的披头散发。(一○○·1282)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詔誥 > 板
板  bǎn

亦稱“板令”。古代帝王詔書或官府文件。初多刻於木板之上,故稱。後寫於紙上,多貼於板,仍襲用舊稱。《後漢書·楊賜傳》:“宜絶慢傲之戲,念官人之重,割用板之恩,慎貫魚之次。”李賢注:“板謂詔書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高貴鄉公薨”劉孝標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王經諫不聽,乃出懷中板令投地曰:‘行之决矣!’”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章牘版籍部 > 版籍 > 雕板 > 板
板  bǎn

即雕板。《宋史·真宗紀二》:“已鏤板文集。”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板鐸鐃缶 > 拍板 > 板
板  bǎn

“拍板”之省稱。《資治通鑒·唐昭宗天復二年》:“全忠與之宴,胤親執板,爲全忠歌以侑酒。”胡三省注:“板,拍板也。古樂無之。玄宗時,教坊散樂用横笛一,拍板一,腰鼓三,後人因之,兩手各執其外一片而拍之。”元·楊立齋《哨遍》套曲:“鑼敲月面,板撒紅牙。”清·洪昇《長生殿·驚變》:“不須他絮煩射覆藏钩,鬧紛紛彈絲弄板。”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具部 > 板拶 > 板
板  bǎn

亦稱“板子”。板製刑具。元·關漢卿《金糸池》第四折:“[石府尹云]既然韓解元在此替你哀告,這四十板便饒了。”清·佚名《麟兒報》:“我不是板子就是夾棍,直打得他皮開肉綻,直夾得他腿斷脚折。那時人怕我,我雖不貪贜,而贜自至矣。”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材料部 > 其他 > 板2
2  bǎn

木板;片狀木材。《墨子·備城門》:“三十步置坐候樓,樓出於堞四尺,廣三尺,板周三面,密傅之。”《禮記·内則》“大夫七十而有閣”漢·鄭玄注:“閣以板爲之,庋食物也。”唐·杜甫《過故斛斯校書莊》詩之二:“斷橋無復板,卧柳自生枝。”清·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銘》:“征南以樓上穴板窺之,得梗概。”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材料部 > 工具 > 版1 > 板1
1  bǎn

同“版1”。

板bǎn

旧时山西晋南地区言话谓土地。语见潘家懿《山西晋南的秘密语“言子话”》。

板、呆、死;活

○板bǎn

(形)不活泼;不灵活:~滞|古~|拘~|表情太~|他们表演都很活,我有点~|他做事太~了 |刻~的公式|死~的脑筋|呆~的文章。

○呆dāi

(形)脸上表情不灵活;发愣:发~|吓~了 |~板|~滞|~涩|~笨|~头~脑|~若木鸡| 目瞪口~。

○死sǐ

(形)固定;不活动:~水|~结|~心眼|~脑筋|~规矩|~办法|~气沉沉|这个人办事很~|话说得太~|开会的时间要定~。

●活huó

(形)灵活;生动活泼,不死板:~泼|~气|~跃|~生生|~心眼|~脑筋|心眼~泛|手脚~便|生意做得~|事情办得~|文章写得很~|表演得很~。

板bǎn

❶ 片状木材。《诗经·秦风·小戎》:“在其~屋,乱我心曲。”泛指片状物。《梦溪笔谈·技艺》:“先设一铁~。”特指筑墙用的夹板。《左传·宣公十一年》:“平~干,称畚筑。”
❷ 刻在板上的帝王的诏书或官府文书。《后汉书·窦武传》:“召尚书官属,胁以白刃,使作诏~。”
❸ 笏板,官吏上朝用以记事的手板。《后汉书·礼仪传》:“八能士各书~言事。”
❹ 印刷用的印板。《梦溪笔谈·技艺》:“~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ban

B0E5
❶扁平的片状硬物:木~/钢~/玻璃~/黑~。
❷民族乐器中用来打拍子的板片;又指音乐中的节拍、节奏:檀~/快~/慢~/有~有眼/一~三眼。
❸不灵活,或缺少变化或表情:呆~/死~/他唱歌时表情太~/他对人说话总是~着脸。
❹指东西变硬、结块:~结/总不下雨,地都~了。
❺[老板]laoban通常指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资本家。

刑具

刑具

金 锯(刀锯) 凿(斧凿) 敲(执~) 法刀 欧刀 斧质 斧鈇 鈇质 斫斧 鞭杻 问事 械索 刑器 狱具 刑械 械梏 械索 梃杻 刀斧 斤斧 釜銊 斧镬 斧凿 仗格
旧时金属和木制刑具的总称:金木
各种刑具:桁杨刀锯
古刑具:木(木手;木石;木杻;木格;木索;木械;木驴;枯木) 钳(钳铁;钳锁;钳鏁) 锯 镬 鼎 纽 锒 铛 校(大~重牢) 铁床阑单 阑殚 梏拲 斧锧 斧质 锡荡锣
古代拘系人的刑具:桎(桎梏) 械(械槢;械索;足械)
旧时囚禁人的刑具:囚笼 站笼 铁笼 立枷 樊笼
解送犯人的车笼:槛(槛车) 押(木押) 笼头 囚车
鞭打的刑具:鞭(鞭子;鞭笞;薄鞭;常~;法鞭;制鞭;蒲~) 杖(杖子;仗棰;刑仗;制杖;苇杖;小~;廷杖;棰杖;囚杖;法仗;讯杖;问事杖) 笞 板(板子;毛~;大~) 棰(棰革;榜棰) 篦木(枯木;株木) 扑(鞭扑) 敲(敲搒;敲扑) 荆(荆革;负~请罪) 楚(楚棰;檟楚;贾楚;夏楚) 骨朵 讯棍 榜棰 掉柴
鞭子和刑仗:鞭楚
竹木刑具:棰楚 棰楚

另见:审讯 拷打 鞭子 绳子

☚ 刑具   枷锁镣铐等刑具 ☛

礼器

礼器

古代礼器名:彝(彝器;彝俎;樽彝;夏鼎商~) 篹 豊
青铜礼器:钟彞
僧道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法器
佛教法器:钟磬
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笾豆
古代诸侯朝聘时所执的玉制礼器:锡圭 锡珪
古代君臣朝见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笏(朝笏) 板(手板;尺板) 簿
古代大臣入朝时所执的竹制手板:竹笏霜简
帝王所执的玉笏:珽 大圭
古代君王官吏出行时所执的东西:仪仗 彩仗
帝王仪仗的一种:静鞭 鸣鞭 霓旌
其他仪仗物品:金瓜 骨朵 月斧 朝天蹬宗庙的礼器;鼎
古代宗庙盛黍稷的礼器:琏 瑚(瑚琏)

另见:礼仪 祭祀 器物 鼎器

☚ 礼器   祭器 ☛

结合1

结合1

结(~晶;粘~;土洋~合) 合(组~) 缔 相附
结合,构成:组(~合;~织;~成)
结合起来:复合
结合在一起:团 合(合并;~办;复~;~而为一) 并(并合) 汇 归(归并;归总) 簪 骈(骈合) 缀(连缀) 联结 连结
把零散的东西归并、聚拢在一起:归拢
由几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合成
浑然合成:浑合
裁减合并:裁并
两种事物的结合:结婚 结昏
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融合)
结成硬块:板(板结)
事物的牢固结合:胶漆
结合得周密恰当,没有差缺:矩周规值
两种事物结合得完美无缺:合壁
(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结合)

另见:联系2 合拢 混合 融合

☚ 结合、统一   结合得紧 ☛

木板

木板

板(板子;板材;板片;松~;三分~) 牒
印书的雕版:梓(梓刻;付~) 版(书版;刻板;雕版) 枣梨 梨枣(付之~)
放置器物的木板:台板
架起来的搁板:案(案板)
做棺材的木板:板(大板;寿~)
雕花的木板:镂板
用以题诗的木板:诗牌
题上诗的木板:诗板 诗版
题诗的大木板:雄方
筑墙用的短板:
店铺的门板:铺板
遮雨护窗的木板:雨屏
搭床铺用的木板:铺板
房屋或器物的隔板:槅(~子)
天花板:顶格 顶隔 顶槅
在房内屋顶或楼板下加建的一层东西:天棚 顶棚
线板:针帖
(板状的木材:木板)

另见:神具 牌子

☚ 木材   皮子 ☛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

梆(梆子;南~) 简(简板;简版) 木鱼 拊搏
古代行军时用以节制步伐的乐器:钲(云~;铜钲) 金鼓 金鼙
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的两种乐器:钲鼓 钲鞞 钲鼙
银色的钲:银钲
军中作信号的打击乐器:金(鸣~收兵)
铜制的如盘状的打击乐器:锣(~鼓;大~;小~;马~;斗~;云锣;芒~;筛~;春~;镗~;破~) 钲铙
锣和鼓:锣鼓
古代士兵开道时敲的锣:铺兵锣
其他打击乐器:钹(钹子;铃钹;铙钹) 铙 镲(镲子;小~;金~) 铃(碰铃) 碰钟 双清 木琴 方响云璈 陶匏 镣铫
乐器中用以按拍的拍板:板(击~;构~)
演唱快板或数来宝时使用的竹制打拍用具:竹板
古打击乐器名:磬(编~;金~;石~;宝~;悬~) 柷 铙 铮 铎 鐻 錞(錞釪) 鑮 镯 鑴 缶 缻 敔 罄 鼓(~角;金~) 云璈 揩击 拊搏

☚ 打击乐器   钟 ☛

变化程度

变化程度

事物变动的大小:幅度
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易于;容易) 好(~哭)
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铁~生锈)
一个人前后变化很大:判若两人
时间拖长了,事情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夜长梦多 睡长梦多 睡多梦长
不灵活,少变化:
重复而缺少变化:单调
平淡死板,无曲折变化:平板
呆板没有变化:刻板
缓慢地变化:蠕变
逐渐地变化:渐变
逐渐发生变化:日濡月染 日渐月染
无形中变化:潜移
于无形中发生变化:潜化
如豹纹那样发生显著的变化:豹变
易变的:多变 善变 走辊
事情发展中的曲折变化:波折
突然变化:陡变 急变 骤变 遒变
急剧变化:剧变 惨变 激变 蹙变
发生彻底的、根本性的变化:覆巢倾穴 巢覆穴倾
变化很大:日异月殊
变化幅度很大:大起大落
变化巨大:翻天覆地 翻天蹙地 番天覆地 翻天作地 覆地翻天 玄黄翻覆 地覆天翻 今非昔比
变化剧烈:地老天昏
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逐渐变化:进化
社会进化:群演

☚ 转变   变化不定 ☛

诏书

诏书

诏(诏旨;诏板;诏版;诏命;诏策;诏敕;诏黄;诏卷;诏函;诏草;诏纸;诏制;诏音;诏勑;诏纶;诏告;诏号;诏检;诏谕;诏言;诏凤;凰诏;龙诏;凤诏;尺诏;飞诏;青诏;命诏;玺诏;凤尾诏;凤凰诏;黄素诏) 敕(敕文;敕命;敕书;敕封;敕令;敕谕;~教;~赠;制敕;黄敕;命敕;宣~;奉~) 旨(旨意;冲旨;圣旨;龙旨;睿旨;符旨;敕旨;意旨;听~;传~) 制(制书;制诏;诏制) 谕(谕旨;上谕) 板(一尺板) 纶(纶旨;纶书;纶册;纶诰;纶言;纶音;丝纶) 诰(诰命;紫诰;制诰;命诰) 麻(黄麻) 进止 宝命 圣命 大命 训命 黼命 王命 蹄书 简记 丹书 玺书 命书 尺书 凤书 天语 紫泥 紫书 辉音 兰检 黄符 黄卷 黄素 龙讼 龙函 龙纶 龙吟 龙綍 言丝 言綍 鹤头(鹤头书) 涣汗 涣命 涣号 尺一(尺一诏;尺一牍;尺一书;尺一板)
诏书的美称:丽册 显命
诏书的敬称:温纶
诰命的敬称:鸿诰
对帝王将相命令的敬称:钧旨
帝王的命令:敕教 敕画 敕黄 敕谕
帝王的诏书:德音 天书
帝王的诏书、命令:敕(敕令;敕命)
帝后命令、文告的总称:诏令 纶綍
皇帝的诏令:凤綍 凤诏
帝王的诏命:告命
第一道诏令:令甲
帝王有所赐予的诏书:锡命
帝王对宫中妇女发布的命令:阴令
诏书和檄文:诏檄
诏书和奏疏:诏疏
诏书的末尾:麻尾
(皇帝颁布的命令:诏书)

另见:皇帝 颁发 命令1

☚ 诏书   各种诏书 ☛

棺材

棺材

棺(棺木;棺函;棺椑;棺器;棺具;棺椁;梓棺) 板(板子;寿~;长生板;吉祥板) 材(寿材)榇(棺榇;幽榇;木榇;扶~归里)木(寿木;枯木;空木;窾木;长生木;行将就~) 椑 椟 宫(梓宫) 枋子 方子 梓器 秘器 器 终具 凶具 漆宅 匣子 楸函 椁柩 周身具 永息庵
棺材的美称:玉棺
棺材等丧具:寿器
棺椁的层数:周重
棺外的套棺:椁(棺椁;外椁) 外棺
棺内的里棺:椑 辟 榇 内棺
棺材两头的板:和(和头) 怀头
棺材上的盖板:棺盖
棺材两侧的板:墙子
棺材底部的板:底盖 底板 笭床 楄柎
棺材上的木榫:细腰 银订
棺材上的罩子:荒衣 柳衣 棺罩
(装殓死人用的东西:棺材)

另见:棺饰

☚ 棺材   各种棺材 ☛

拟状物

拟状物

圆形物:球(雪~;气~;棉~;绣~;煤~;铁~;铅~;篮~) 毬 团(花~;泥~;石~;纸~;云~) 蛋(铁~;泥~;粪~) 珠(~子;数~;滚~;眼~;水~;钢~;念~;记~;佛~;露~)弹(~子;铁~) 丸(~子;肉~;泥~;弹~;蜡~;药~)
环状物:环(指~;耳~;花~;铁~) 圈(~子;钢~;锅~;花~;篮~;金~) 套(桶~) 箍(桶~)彄(~环) 鐍
饼状物:饼(月~;铁~) 轮(车~;月~;滑~) 月(~琴;~牙) 团(~扇) 盘(磨~)
管状物:筒(竹~;气~;电~) 卷(蛋~;烟~;胶~) 管(气~;血~;竹~;钢~) 筩 杆(电~)
铁制的圆管:铁管
粒状物:粒(饭~;豆~;颗~;盐~) 子(棋~;石~) 沙(~糖;~金;豆~) 米(海~;豆~) 粟颗(~盐;雪~) 颣 疙瘩 纥繨扢搭
闪着银光的点状物:银砾
块状物:块(煤~;冰~;血~) 锭(金~;纱~) 碴(煤~;炭~) 砣(~子)
砖形物:砖(~茶;冰~;煤~;茶~;金~)
坚硬的小块物:砟(铁~)
堆状物:堆(煤~;粪~) 垛(麦~;柴~) 坨(盐~) 摞 塠
粥状物:糊(药~;面~) 膏(软~;牙~;浸~) 泥(印~;枣~) 浆(泥~;豆~) 羹(~汤;~汁;肉~) 冻(果~;肉~)
扣状物:扣(绳~;活~) 纽(~扣;衣~)
长形物:条(铁~;柳~;面~;油~;雪~) 棍(拐~;木~) 棒(磁~) 杆(电~;旗~) 竿(竹~)杠(撬~) 筋(钢~;铁~) 辫(发~) 缆(电~) 捻(~子;纸~) 茎(剑~) 炷(灯~;艾~;兰~) 带(领~;皮~) 柱(水~;冰~)
探物的细铁条:铁探子
针状物:针(钢~;银~) 刺(芒~;骨~;鱼~) 芒(麦~) 锥(毛~)扦(火~;竹~;牙~) 钉(销~;眼中~) 销子
线状物:线(米~;油~) 丝(蛛~;藕~;铁~;雨~) 缕(金~衣) 须(花~;虾~)
无数的线条状物:千丝万缕 万缕千丝
网状物:网(~兜;鱼~) 络(丝~;发~;橘~) 纱(铁~;窗~) 兜(网~)
蛛丝:蛛网 天丝 雾丝
飘动着的蛛丝:游丝
包状物:包(包包;山~) 泡(灯~;眼~;水~;气~) 沫(皂~;白~)
波状物:浪(声~;麦~) 波(音~) 脉(山~)
片状物:片(铁~;叶~;卡~;刀~) 皮(封~;粉~) 板(石~;纸~;地~;门~) 衣(地~) 膜(地~) 毡(~帽;~子;毛~)
红色薄片:霞片
粉状物:面(盐~;药~) 粉(奶~;齑~) 末(锯~) 屑(纸~;木~)霜(盐~;糖~)
斗状物:锅(烟~;烟袋~) 斗(烟~;漏~)

☚ 某种形态的物品   其他拟状物 ☛

表情严肃

表情严肃

说话直率,表情严肃:直言正色
把笑容收起,使面部表情严肃:
面孔绷紧,表示严肃:板(板着;板脸)
绷着脸,表情严肃:严脸绷腮
表情严肃认真:板板正正
沉下脸,板起面孔:摔脸子
表情冷漠或严肃:赛雪欺霜
表情变严肃或变凶恶:虎(~视)
表情变得严肃庄重:整衣敛容

☚ 各种表情   脸色 ☛

板bǎn

布绾切,上潸。
❶木板,木片。《诗·秦风·小戎》:“在其~屋,乱我心曲。”
❷书写的木版。李贺《感讽》:“怀中一方~,~上数行书。”
❸诏版,诏书。《后汉书·杨霁传》:“念官人之重,割用~之恩。”
❹笏板,手板。韦应物《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执~身有属,淹时心恐惶。”
❺击节的拍板。《七修类稿·事物类》:“筝、𥱧、箫、~。”

指足底。俗称脚底板。

相当于跖趾关节下面的足掌。俗称“脚底板”。

工程上常用的片状物体,其中面为平面,几何特征是厚度(t)远小于中面内的特征长度(l)。t为常数的称为等厚度板,否则为变厚度板。按t/l的不同,板可分为厚板(t/l>1/8~1/5)、薄板(1/100~1/80

板Ban

素描弊病之一。呆板之意。异常认真地平均对待画面所有的部位,用笔雷同,缺少变化,死抠局部,当虚虚不够,当实实不足,画面缺乏灵动与生气,就是“板”。“板”是绘画的一大忌。“板”的根本原因,在于机械地无感情地作画,不动脑地照抄对象,处处一丝不苟,唯恐画坏。针对“板”的原因,平时要注意多读好的素描作品,提高艺术鉴赏力,作画时要动脑多于动笔,要想好再画,画了再想。一旦动笔就要充满感情,行笔快速,大胆放开画。精心刻画主要部位,概括简略处理次要部位,尤其要放松地画次要部位。用笔要灵活多变。注意虚实处理,该虚的地方一定要虚,不妨虚过头一些。作画过程中,经常远距离观看画面整体效果。主体精画,客体适可而止。

☚ 灰   速写 ☛

板闆bǎn

❶片状硬物。如:木板,钢板,门板。
❷困执,不灵活。如:呆板。
❸击乐器,也叫拍板。
❹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如:快板,慢板,板眼。
❺硬化。如:地发板。
❻表情严肃。如:板着面孔。
❼老板。

板(Ⅴ闆)bǎn

Ⅰ ❶ (片状硬物体) board;plank;plate:石 ~ a flat piece of stone;
天花 ~ ceiling;
黑 ~ blackboard;
地 ~ floor board;
切菜 ~ chopping block;
混凝土 ~ concrete slab
❷ (专指店铺的门板) shutter:上 ~ 儿 put up the shutters
❸ {音} (打拍子的乐器) clappers:檀 ~ hardwood clappers
❹ (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 an accented beat in music and traditional opera:有 ~ 有眼 have both accented beats and unaccented beats in a bar;rhythmical;measured;orderly Ⅱ  ❶ (呆板) stiff;unnatural:老古 ~ stiffly traditional;
他们都那样活泼,显得我太 ~ 了。 I looked a bit stiff while they were so lively.
❷ (硬似板子的) hard:地太 ~ 了,不好锄。 The ground is too hard to hoe. Ⅲ  (表情严肃) look serious;pull tight:~ 着脸 keep a straight face;pull a long face Ⅳ  a card of;a paper of:一 ~ 钮扣 a card of buttons;
一 ~ 发夹 a paper of hairpins Ⅴ (构词成分):老 ~ [lǎo bǎo] shopkeeper;proprietor;boss
◆板板六十四 [方] unaccommodating;rigid;stick to rules strictly;
板报 [口] blackboard newspaper;
板壁 wooden partition;
板擦儿 blackboard eraser;
板材 panel;slab;{林} board;plates;sheet material;steel sheet;
板荡识忠臣 The true and faithful can easily be spotted in time of trouble.;
板凳 wooden bench or stool;
板斧 broad axe;
板胡 {音} banhu fiddle;a bowed two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 thin wooden soundboard;
板簧 {设计} laminated spring;leaf spring;plate-form spring;plate spring;
板结 harden;hardened;
板块 {地} plate;
板蓝根 {中药} isatis root;radix isatidis; 板栗 Chinese chestnut;castanea mollissima; 板坯 {冶} slab;plaque;hides;plate bland;plate billet;mattress;strip breakdown;
板起面孔 put on a solemn face;keep a stiff [straight] face;
板球 cricket;
板上钉钉 That's final.;no two ways about it;That clinches it.;
板书 blackboard-writing;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words written on the blackboard;
板刷 scrubbing brush;
板条 {建} lath;stave;blade;panel;slat;batten;
板鸭 pressed salted duck;dried salted duck;
板牙 [方] front tooth;incisor;[方] molar;{机} screw die;threading die;chaser;bolt die;cutting die;screw cutting dies;
板烟 cavendish;plug (of tobacco);
板油 flead;leaf fat;leaf lard;
板羽球 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shuttlecock

《诗经·大雅》篇名。抨击周王及统治者荒淫昏愦,邪僻骄妄。

板bǎn

上钉钉

❷拍成交|铁钉钉|铁一块|一一眼|一正经|有有眼

❸中原荡|坐冷

❹过桥抽|荒腔走

金文;《説文》所無bǎn

[木(意符)+反(聲符)→板(成片狀的較硬的物體〈案板、板子〉。)]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五回》:“制台聽了,面孔一板道:‘你這人真好糊塗!’”

板闆bǎn

(8画)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只有表示 “老板” 这个意义时才用 “闆”,其他意义均作 “板”。木,中间是一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捺改点。反,起笔是撇,旧字形是横。

*1bǎn

8画 木部 
(1) (~儿)硬的片状物: 木~|铁~|黑~|玻璃~。
(2) (~儿)专指店铺的门板: 上~儿(指商店关门)。
(3) 特指黑板: ~报|~书。
(4) 打拍子的民族乐器: 檀~|鼓~。
(5) (~儿)音乐中的节拍、节奏: 快~|慢~|一~三眼。
(6) 旧时笞刑刑具;也作量词: 打他四十~。
(7) 不灵活: 呆~|死~。
(8) 表情严肃: ~着脸。
(9) 硬化: ~结|地太~。


*2(闆)bǎn

【老板】
 1.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2. 旧时对著名戏曲演员或组织戏班的戏曲演员的尊称。

12闆bǎn

中古形声字。从木,反声。一般说板子、板儿。指成片较硬的物体。如:铁板|玻璃板|黑板。引申有不灵活、少变化义。如:表情太板|板起面孔。“老板2”旧指资本家,小业主。又是对戏剧演员的尊称。过去也写“老闆”,现以“闆”作为“板2”的繁体字。

板闆★繁◎常★常◎常

bǎn板,形声,从木,反声,本义为木板,片状的木头,引申为板状物体、不灵活等。闆,形声,从門,品声,本义读pǎn,从门中往外看;又读bǎn,老闆,指店铺的掌柜,引申为工商业的业主,也作“老板”。近代俗字、《简化字表》把“闆”简作“板”,采用同音代替。
【辨析】
❶“板”与“闆”不是等义简繁字。
❷板/版 见9页“版”。
【构词】
板块(板塊)∣板条(板條)∣夹板(夾板)∣老板(老闆)

〈名〉(1)(~儿)做棺材的板材;棺木。
《金》六二: 大街上陈千户家新到了几副好~。又六四: 薛内相进去观看了一遍,极口称赞道:“好付~儿!请问多少价买的?”
《醒》九: 俺妹子虽是小人家闺女,却是大人家的娘子,也称的这付好~。
(2) 铜板;钱。
《聊·俊》: 家里等你去卖地,既至回家没也(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