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修鸡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修鸡肋

典源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注引 《九州春秋》:“时王(曹操) 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释义用法 三国时曹操进攻刘备,兵临汉中,至阳平,刘备因险拒守,曹操欲攻不下,欲退又不忍心,于是传令以“鸡肋”作为口令,杨修揣摩出曹操的心思,知道他退兵的意思,自己便开始收拾行李。后以此典喻指无所用而又不忍舍弃之物。
用典形式
【鸡肋】 宋·苏辙:“官如鸡肋浪奔驰,政似牛毛常黾勉。”金·元好问:“寒乡况味真鸡肋,清镜功名属虎头。”清·丘逢甲:“一官垂老如鸡肋,百口长贫借鹤粮。”
【鸡肋弃】 清·黄景仁:“此地更无鸡肋弃,前途凭仗马蹄攒。”
【弃鸡肋】 宋·陆游:“山林聊复取熊掌,仕宦真当弃鸡肋。
【食鸡肋】 宋·苏轼:“从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一官鸡肋】 清·徐乾学:“一官鸡肋中情淡,万卷牛腰远道难。”
【鸡肋曹公忿】 唐·罗隐:“鸡肋曹公忿,猪肝仲叔惭。”
【浮利一鸡肋】 宋·苏轼:“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
【曹瞒说鸡肋】 宋·黄庭坚:“恐似曹瞒说鸡肋,不比东阿举肉山。”

杨修鸡肋

典源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注引 《九州春秋》:“时王(曹操) 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释义用法 三国时曹操进攻刘备,兵临汉中,至阳平,刘备因险拒守,曹操欲攻不下,欲退又不忍心,于是传令以“鸡肋”作为口令,杨修揣摩出曹操的心思,知道他退兵的意思,自己便开始收拾行李。后以此典喻指无所用而又不忍舍弃之物。

用典形式

【鸡肋】 宋·苏辙:“官如鸡肋浪奔驰,政似牛毛常黾勉。”金·元好问:“寒乡况味真鸡肋,清镜功名属虎头。”清·丘逢甲:“一官垂老如鸡肋,百口长贫借鹤粮。”

【鸡肋弃】 清·黄景仁:“此地更无鸡肋弃,前途凭仗马蹄攒。”

【弃鸡肋】 宋·陆游:“山林聊复取熊掌,仕宦真当弃鸡肋。

【食鸡肋】 宋·苏轼:“从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一官鸡肋】 清·徐乾学:“一官鸡肋中情淡,万卷牛腰远道难。”

【鸡肋曹公忿】 唐·罗隐:“鸡肋曹公忿,猪肝仲叔惭。”

【浮利一鸡肋】 宋·苏轼:“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

【曹瞒说鸡肋】 宋·黄庭坚:“恐似曹瞒说鸡肋,不比东阿举肉山。”

杨修鸡肋

【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释义】三国时曹操攻打刘备汉中之地,久而无功,曹操有回军意,出口令为“鸡肋”。杨修听到,即收拾行装,他讲:鸡肋之物,扔掉似乎可惜,可吃又没什么可吃的,从这就可知大王要回军了。后以此典借指没什么价值的事物。
【例词】 鸡肋 弃鸡肋 食鸡肋官如鸡肋 一官鸡肋 鸡肋弃
【用例】
〔官如鸡肋〕 宋·苏辙《送转运判官李公恕》:“官如鸡肋浪奔驰,政似牛毛常黾勉。”
〔鸡肋〕 清·程先贞《邹将军舞双刀行》:“鸡肋尤怜去住难,有才不用徒咄咄。”
〔食鸡肋〕 宋·苏轼《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从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一官鸡肋〕 清·徐乾学《请告得旨留别诸公》:“一官鸡肋中情淡,万卷牛腰远道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