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杜甫草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杜甫草堂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草堂正门联。联引自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中诗句。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相传诸葛亮送费祎使吴,在此桥乘舟时说“万里之行自此始”,桥故而得名。草堂在万里桥西南面。百花潭:在草堂之南,与浣花溪相接,早已湮塞。
江山留胜迹, 天地渺孤舟。
陈逢元题恰受航轩联。轩在工部祠右侧。胜迹:有名的古迹。孟浩然有“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句。渺孤舟:渺茫远水中的船。杜甫《登岳阳楼》诗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句。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郭沫若题花径联。锦里:即成都的别称。汉时成都织锦发达,朝廷专设锦官管理,故名“锦官城”,亦称“锦城”、“锦里”。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题诗史堂联。诗史堂在大廨之后,堂中有杜甫立像。诗圣:造诣很高的诗人。宋杨万里推崇杜甫为诗中之圣。
挺身艰难际, 张目视寇仇。
张爱萍引杜甫诗句题书大廨联。张目:此怒目以视意。
野花天宝相, 秋雨杜陵碑。
谢威凤题工部祠联。工部祠内有杜甫泥塑像及“少陵草堂图”石刻。
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高升之题。幕府:将军府衙。秦月:此指长安。蜀风:此指杜甫诗可补《诗经·国风》中无“蜀风”之阙。
至今耆旧临江活, 无数春笋满林生。
草亭联。
红裙逐马有如此, 翠羽明珰尚俨然。
浣花夫人祠联。祠在草堂花径右侧。浣花夫人姓任,生长于浣花溪畔,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妾。泸州刺史杨子琳作乱,任氏出散家财十万两,招募勇士,平乱获胜,被封为冀国夫人。后人怀念她,立祠祭祀。
此地经过春未老, 伊人宛在水之涯。
谭光祜撰题槛联。水槛曾是杜甫经营约圃、栽种芋栗之地。伊人:语本《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系指杜甫。
吏情更觉沧州远, 诗卷长留天地间。
吴棠集杜句题左厅联。沧州:水滨之地。古时以称隐遁。
即今耆旧无新泳, 何处老翁来赋诗。
独立楼(大廨原名)联。耆旧:60岁以上而有名望的老人。杜甫有诗云“襄阳耆旧间,处世节独苦”。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叶剑英题大廨联。杜陵:指杜甫。他曾自称“杜陵野客”。豺虎:指封建苛政及邪恶势力。孤悰:孤怀远虑。斗牛:二十八宿中两星宿。
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
谢无量集杜句题右厅联。
孤城返照红将敛, 仙侣同舟晚更移。
恰受航轩联,
柯如青铜根如石, 花为四壁船为家。
顾复初集句题古柏亭联。柯:树枝。
美人胡为隔秋水, 先生有道出羲皇。
垂花门联。羲皇:伏羲氏。
造物何必穷我辈, 先生未忍作诗人。
樊荫荪题诗史堂联。造物:天之造化。此指命运。
眼前突兀见此屋, 独立苍茫自咏诗。
顾复初集杜句题吟庐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陈毅引杜句题诗史堂联。新松:喻新生力量。恶竹:指邪恶势力。
跌宕诗怀犹绮岁, 商量春事又花朝。
何绍基集杜句。跌宕:放纵不拘。 绮岁:青少年时代。犹言“年华”。花朝:旧欲以夏历2月15日为“百花生日”,故称此日为“花朝节”。
荒江结屋公千古, 异代升堂宋两贤。
钱保塘撰工部祠杜甫像龛联。两贤:指工部祠内陪祀的宋诗人黄庭坚和陆游。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何绍基撰题工部祠联。锦水:锦江。 公:您。此处指杜甫。占却:占有。人日:正月初七日,此日多有游人前往草堂凭吊、赏梅。高适有“人日题诗寄草堂”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撰题诗史堂联。疮痍:创伤。圣哲:昔人称杜甫“以诗证史,以诗补史”,誉为“诗史”、“诗圣”。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何宇度撰柴门联。文章:指杜甫的诗歌。杜甫《宾客》诗有“岂有文章惊海内”句。 艳慕:羡慕、仰慕。江干:江边,此指浣花溪畔。杜甫诗有“漫劳车马驻江干”句。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何宇度撰花径联。背郭堂成、缘江路熟:语本杜甫《堂成》七律诗“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句。
春日百花潭,淘尽郑公辙迹; 秋风一茅层,经过丞相祠堂。
陈逢元撰工部祠联。郑公:指严武。公元763年严武封郑国公。丞相祠堂:即武侯祠。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向予民撰题诗史堂联。野老:杜甫自 称。
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 斯人长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伍介康撰题吟庐联。
庙貌照花溪,邻舍只容诗客在; 成功平草贼,江山曾仗美人扶。
浣花夫人神龛联。
瘦影摇混茫,白也孤吟怀饭颗; 斯文不沉没,球兮接武挂诗瓢。
陈逢元撰题独立楼联。白:指李白。 球:唐球。西蜀诗人,曾以圆瓢纳诗其中,投江中,曰:“斯文若不沉没,得者方知吾苦心。”
一枝笔挺起万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 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陈逢元撰诗史堂联。允矣:诚然。 开宝:指唐开元(公元713—741)和天宝(公元742—765)两个年号,即杜甫(公元712—770)生活的主要年代。
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 草阁; 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 春城。
常明撰前厅堂联。密藻、圆沙:用自杜诗《草堂即事》”寒鱼依密藻,宿鹭起圆沙。”野梅、官柳:语自杜诗《西郊》“西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 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 草堂。
顾复初撰大廨联。异代不同时:语自杜甫《咏情古迹五首》诗中“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句。龙蜷虎卧:喻才华横溢,未得重用而待机以动者。流寓:流落不定的住所。长留天地:语出杜甫《送孔巢父归江东》诗“诗卷长留天地间”。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 垂千古; 桥通万里,东西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 在江楼。
沈葆祯撰诗堂联。丞相祠堂:即成都武侯祠。襄阳耆旧:杜甫先辈中有几代是襄阳籍,他曾在《遣兴五首》中写有怀念诸葛亮、孟浩然等人的诗。
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 嗟词客; 兵戈犹未已,笑我搘帷暂住,莫误群鸥 认主人。
林思进撰工部祠联。拥彗:执扫帚。骚除:扫除。戎马:指军事。搘帷:支撑帷幔。
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 唐科第; 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 亩湖山。
陆次山撰工部祠联。李谪仙:指李白。 差许:差不多。三唐:初唐、盛唐、晚唐。严节度:指西川节度使严武。杜甫曾在严的官署当过幕僚。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生平硬语愁吟,开 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 同吴郡三高。
王闿运撰工部祠联。风雨惊: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句,此处借以赞杜甫。硬语愁吟:指杜甫雄奇劲健、峭拔峻直的诗篇和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诗风。 宋贤两派:指学杜诗而卓有成就的宋代两位诗人,即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陆游开创剑南诗派。寒泉配食:指黄庭坚、陆游被后人塑像配祀于草堂工部祠内。寒泉,古人用作祭祀的清泉、薄酒。吴郡三高:宋时吴郡(今江苏吴江县)有三高祠,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 遂成唐变雅; 仁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 应作鲁灵光。
严岳莲撰柴门联。史乘:史册。变雅:《诗经》有风、雅、颂三体。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其中有一部分称“变雅”,它与“正雅”相对,一般指周代政治衰乱时期的作品。此指变划时政积弊使归于正的作品。迁客:指迁谪或失意的人。鲁灵光:西汉鲁恭王在今山东曲阜修建的灵光殿,经战火,仍完好无损。灵光,比喻永不凋破的建筑。
名望重三唐,是谁敌手?凌厉骚坛,春树 暮云,竞传白也诗篇上; 遭逢同五代,故事回头,纵谈天宝,秋风 茅屋,令我呜呼感慨多。
万慎子撰工部祠联。陵厉骚坛:在诗坛大显身手。白也: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有“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句。五代:指战乱的年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时期。秋风茅屋:杜甫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新旧书未详冀国崇封,但传奋臀一呼,为夫子守城,为小郎破贼; 三四月历数成都盛事,见选遨头大会,以流觞佳节,作设帨良辰。
浣花夫人祠联。新旧书:指《新唐书》、《旧唐书》。遨头大会:在农历四月十九日即冀国夫人生日这一天,成都谓之浣花遨会,众人嬉宴于杜甫草堂。流觞:古人集会于曲水,将酒置于水任其曲折下,停在谁面前,谁即取饮。设帨:旧时女子的生日称设帨。
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 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 五陵孰年少,知交祗陇右词臣、咸阳节 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诗史堂联。五陵:汉时长安有五陵(高帝陵、惠帝陵、景帝陵、武帝陵、昭帝陵)。陇右词臣:指李白。咸阳节度:指严武。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 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 否? 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 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 乎?
樊荫荪撰诗史堂联。寓公:迁谪外居的人。此指杜甫流寓成都。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宅旧址。原来的宅子已不存在。至北宋元丰年间,吕大防任成都知府,始重建茅屋,立祠堂。元、明、清各朝代均曾修建。内有工部祠、诗史堂、草堂书屋、碑亭等。其他一些建筑,构造都朴实无华。草堂内藏有许多文献资料,宋、元、明、清各朝有关杜甫的各种著作齐全,其中有许多是善本和珍本。杜甫的许多诗作是在这里完成的,著名诗篇《江村》即为居草堂之作。草堂的生活,杜甫在诗里作了最佳的描述: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甫(712-770)是唐代大诗人,今河南省巩县人。他45岁时,安禄山攻陷了长安,他曾被安禄山幽禁,后来逃了出来,到了皇帝所在的凤翔行宫,皇帝授予了他左拾遗的官职。后来唐朝克复长安,759年碰上了荒年,他弃了官,为了生存过着流浪的日子。当年十二月,他到了四川,最初住在浣花溪寺中,第二年春天,在浣花溪建了草堂作为住宅。杜甫在这里住了四年,并在他做官的幼年伙伴的帮助下,过着平静的日子。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堂 >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dùfǔcǎotáng 座落於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生前所居之草堂,中唐之後已毁,五代時詩人韋莊於舊址尋得柱礎,命人重修茅屋一座,宋代重修,其後屢毁屢建,範圍逐漸擴大。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與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兩度重修,奠定今日草堂之格局。現存建築主要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水竹居、恰受航軒等。大廨建築采用四川民間傳統之穿斗式結構,梁與柱皆窄而高,柱亦較細,出檐部分多采用懸挑梁枋下加斜撑之法,不施斗拱,頂覆小青瓦、木構皆塗作褐色。詩史堂基座、屋檐較低矮,係平常瓦屋。工部祠建築三幢,皆南向,中爲享堂,建築高敞,出檐深遠。工部祠東側荷花池畔,有草頂碑亭一座,清皇室果親王書“少陵草堂”四字于碑上。整座草堂佔地約三百畝。參閲《嘉慶重修一統志·成都府·古蹟》、嘉慶《四川通志·古蹟·成都府》。 杜甫草堂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著名旅游景点。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唐乾元二年 (759年) 冬,杜甫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天,在友人的帮助下,选浣花溪边一块幽静之地盖起一座简陋的茅屋,这就是其诗中所说的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 《狂夫》) 的成都草堂。杜甫住成都草堂前后达3年9个月。在此期间,他生活比较安定,诗歌创作甚为丰富,留存下来的有247首,约占他全部诗篇的六分之一。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旧址几经变化。到宋代,在遗址上正式建立祠宇,历经元、明、清各代,又曾多次加以布置修葺,终于奠定了现在的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年培修,1954年就地建立杜甫纪念馆,成为杜甫研究的资料中心。今日草堂,古朴典雅,规模宏伟,占地21.93万平方米。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宁静。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风光。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草堂诗人杜甫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浣花溪畔。原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759~765)。草堂占地约20 hm2,自唐末就开始修建。草堂内建有三重厅堂,诗史堂是草堂的主厅,气势轩昂,其旁为水槛,再绕过小丘就到了工部祠,工部祠左侧为晨光阁(今称草堂书屋)、怡受航轩等建筑,右侧是少陵草堂碑亭,其后为一荷池,远处又有楠木林,风光秀丽,环境清幽。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门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字子美,河南省巩县人,一生坎坷不得志。759年(唐乾元二年),为避安史之乱,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此结庐定居,自诩为“草堂”。杜甫在草堂居住近4年,创作诗篇240多首,千古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是居住草堂时所作。原宅中唐后已不复存,现存建筑创建于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草堂建筑从正门始,依次为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工部祠左侧有“少陵草堂”碑亭,“少陵草堂”为清代恭亲王手书。 ☚ 郭沫若旧居 成都望江楼 ☛ 杜甫草堂 210 杜甫草堂唐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位于西南郊浣花溪畔。杜甫自唐乾元二年(759)起在此居住近4年,作诗240余首。杜甫草堂已经历1200多年,草堂内主要建筑有工部祠、诗史堂、草堂书屋等,陈放有杜甫塑像、石刻像,历代杜诗版本,外文译本、刻本、影印本等上万册,其他文物几千件。 ☚ 武侯祠 都江堰 ☛ 杜甫草堂 288 杜甫草堂见07210条。 ☚ 李白故居 五公祠 ☛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诗人杜甫在四川的故居,位于西郊浣花溪畔,占地总面积约300亩。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生活于唐朝由盛变衰的时代,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诗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尊为诗圣,作品被称为诗史。唐乾元二年(759),杜甫因避安史之乱,由陕西、甘肃流寓到四川成都,次年营建草堂,前后居住三年零九个月,写下247首诗。原宅中唐后已倾。宋元丰年间重建茅屋,新立祠宇。元、明、清屡次修葺,其中明弘治十三年(1500)、清嘉庆十六年(1811)的两次大修,奠定了今日草堂的基础和规模。现存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等。大廨为通堂式敞厅,两旁有清代顾复初柱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廨后为诗史堂,塑有杜甫立像,壁柱间有朱德题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及郭沫若题联“世上疮痍笔底波澜;民间疾苦诗中圣哲”。东西两侧为陈列室,经回廊和大廨相连。堂后过小桥即工部祠,内有明、清石刻和清代泥塑的杜甫像,两旁有宋诗人黄庭坚、陆游塑像与石刻像。祠后亭园,植名贵花木,列亭台水榭,幽雅如画。1955年建立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建立杜甫草堂博物馆,藏有历代杜诗版本、多国外文译本120多种,明清及近代名人书画数万件。 ☚ 万里桥 望江楼 ☛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屡经修建,现有工部祠、诗史堂、草堂书屋和杜甫石刻像等,旁有草堂寺。园林面积约300亩,梅树修竹,环境幽静,为著名游览胜地。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其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是居此而作。杜甫草堂在1000多年中,屡经战火,多次被毁,中唐以后,已破败不堪。北宋元丰年间才修起茅屋,建立祠宇。元、明、清曾不断整修和改建。解放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使杜甫故居焕然一新。现在总面积已达300亩以上,主要建筑依次是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待史堂东西两侧为陈列室。工部祠内有杜甫塑像和石刻像。这里翠竹千竿,红蕖冉冉,花影弄绰、亭轩辉映、分外雅致。 ☚ 普陀山 武侯祠 ☛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四川成都浣花溪畔。唐乾元二年九月杜甫由华州来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溪旁营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个月,作诗247首。760年初春,杜甫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筹划修盖草堂。并向数处寄诗索要了许多桃树、桤树、绵竹、松树和果树的树苗,在周围栽种。该年暮春,草堂落成,杜甫写了一首著名的 《堂成》诗: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杨雄宅,懒惰无心作 《解嘲》。” 诗中说新盖的草堂背靠城郭,顶覆白茅,缘着江边走熟的小路,俯临着青碧的郊原。桤林遮住了日光,叶子在微风中低吟,竹林枝梢笼烟𣴊露, 青翠欲滴。 乌鸦领着几只小鸦暂时飞来栖息,燕子频频前来,商量着在这里筑起新窝。有人错将此堂和杨雄的宅子相比,其实自己懒得很,无心像扬雄那样写《解嘲》一类文章以示清贫和偃蹇。按前人的考证,杜甫草堂大约在浣花溪西,石里桥南,西郊碧鸡坊石笋街外,北望可见西岭,大约占地一亩。附近只有八九户江村人家,环境非常幽静。杜甫在这里过了一段较为平静而舒畅的生活,写了不少描写草堂附近四季晴雨景色的诗篇。脍炙人口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就写于这一时期。 ☚ 承德避暑山庄 乐山大佛 ☛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四川成都浣花溪畔。唐乾元二年九月杜甫由华州来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溪旁营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个月,作诗247首。760年初春,杜甫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筹划修盖草堂。并向数处寄诗索要了许多桃树、桤树、绵竹、松树和果树的树苗,在周围栽种。该年暮春,草堂薄成,杜甫写了一首著名的 《堂成》诗: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 《解嘲》。”诗中说新盖的草堂背靠城郭,顶覆白茅,缘着江边走熟的小路,俯临着青碧的郊原。桤林遮住了日光,叶子在微风中低吟,竹林枝梢笼烟滟露,青翠欲滴。乌鸦领着几只小鸦暂时飞来栖息,燕子频频前来,商量着在这里筑起新窝。有人错将此堂和扬雄的宅子相比,其实自己懒得很,无心像扬雄那样写 《解嘲》一类文章以示清贫和滟。按前人的考证,杜甫草堂大约在浣花溪西,石里桥南,西郊碧鸡坊石笋街外,北望可见西岭,大约占地一亩。附近只有八九户江村人家,环境非常幽静。杜甫在这里过了一段较为平静而舒畅的生活,写了不少描写草堂附近四季晴雨景色的诗篇。脍炙人口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于这一时期。 ☚ 承德避暑山庄 乐山大佛 ☛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又称杜公祠。位于成县城东南3.5公里飞龙峡口。为一组纪念唐代诗人杜甫的祠堂式建筑。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从华州弃官西行,挈妇将雏, 辗转至同谷 (今成县), 流寓一月有余,“自负薪采松,拾椽为生。儿女饿殍者数人”,仍创作了 《凤凰台》、《同谷七歌》等诗作10余首。宋宣和五年 (1123年), 始立祠, “使来者美其山川, 而礼其象,忠其文”。后经历代补葺,存留至今。现为一进两院,前低后高。大门向东,为悬山长垂花门。前院南北各有硬山卷棚式厢房一座。中间为三层檐随墙门, 两侧镌有砖刻门联。后院南经墙各有一月洞门,居中大殿为三开间硬山庑殿式,内有杜甫石像。院中原有古柏8株,国槐1棵,海棠1丛,传为杜甫手植, 人称 “八柏一槐海”。现仅余古柏3株, 虬株挺傲,黛色参天。祠中还存南宋、明代碑刻10余通。成县杜甫草堂系国内现存37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冯家崖任家坪遗址 西峡颂摩崖 ☛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部浣花溪畔。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一度任剑南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安史之乱后于唐乾元二年(759年)流寓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溪草堂。在这里居住近四年,作诗240余首,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居草堂所作。原故宅已不存。北宋元丰年间始在故宅外建祠,后经元、明、清各代重修,总面积约300亩。从大门起由南而北建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杜甫诗版本和杜甫诗画意两个陈列室,环以回廊和大廨相连,布局紧凑,古朴典雅。草堂内梅园、楠林、翠竹等园林与溪流曲桥、花径亭榭交相辉映。整个建筑融我国传统纪念祠堂与园林艺术于一体,古朴清新,再现了昔日诗人故居的诗情画意。陈列室里珍藏有历代名人的刻本、诗作、书画。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太平山房 武侯祠 ☛ 杜甫草堂du fu cao tangDu Fu Cottage 杜甫草堂du fu cao tangDu Fu Cottage 杜甫草堂Du Fu's thatched cottage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浣花溪畔。在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上建筑。现存工部祠、诗史堂、草堂寺,大都建成于清代。1954年建立杜甫草堂纪念馆,占地220亩左右。馆藏文物达数万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