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杜甫《春日忆李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杜甫《春日忆李白》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1。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2。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3。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4? 【注释】 1.也: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或“呀”。在这里表示提顿,兼与下句“飘然”的“然”对偶。思(音si):指诗歌的思想情趣。不群:不同于一般人,不平凡。 2.庾开府:庾信,字子山,南北朝诗人。北周时曾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他早期的作品绮丽清新。鲍参军:鲍照,字明远,南北朝诗人。刘宋时曾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擅乐府歌行,风格俊逸豪放。 3.渭北:渭水之北。泛指渭水之滨的长安、咸阳一带。时杜甫在这里。江东: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即今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时李白正在这一带漫游。 4.樽(音zun):古代酒器。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今译 李白的诗没人可以并比, 李白其人飘然若仙卓尔不群。 象诗风清新的北周庾信, 象那俊逸豪迈的南朝鲍照参军。 渭北那春天的树呵, 江东日暮时分的云! 何时共饮一杯酒, 我与你重在一起细细地品诗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杜甫《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与李白友谊甚笃,从他们相互赠和中就可以看出,尤以此诗表达得最清楚。 从起联“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到颔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四句,全赞李白,从诗思到诗风,恰如其分。起联是对李白的人和诗的概括,颔联承之,进一步以比拟手法,加以具体说明。杜甫为诗,与其作人一样,从不阿谀奉承。这里,以“诗无敌”三字,对李白在诗坛的地位,全面肯定,一锤定音,是十分不容易的。“无敌”的理由安在,杜甫接着以“飘然思不群”一句回答了这一问题。飘然,是指李白的思想,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思维”,旧的说法是“诗思”。诗思为什么是“飘然”,可见杜甫已经认识到思维的跳跃、活泼这一特性,而思维的跳跃和活泼,正是诗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形象思维”方式的特征。李白的诗,浪漫主义气味很浓,又几乎全用形象思维,而且是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以及宇宙、自然、天象、神鬼等等,随手拈来,供其驱使,辄成妙句,当然非形象思维莫办,尤其是非具备有跳跃、活泼的形象思维的“诗思”莫办。“诗无敌”、“思不群”的含蕴应在于此。 庾开府,指庾信(513~581),北周人,字子山,南阳新野人。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因思念南方,其晚年之作,一变原来的绮丽之风,多见沉郁,以《哀江南赋》为最著名。杜甫对庾信晚年作品很佩服,所谓“清新”正指其晚年一扫绮丽之风而言。所谓“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词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正是指此。清新,不仅是杜甫对庾信的评价,也是杜甫对李白诗风的赞扬。鲍参军,指鲍照(414~466),南朝宋东海人,字明远。曾作过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工诗文,与齐谢朓齐名,世称鲍谢。鲍照诗文赡远遒丽,俊逸多姿。杜甫“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遣兴·十五》),即是指此。杜甫对于前朝文人,十分崇拜庾信和鲍照,故而以李白和他们相比,是对李白的推崇。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乃用比兴手法,以寄托作者对李白的怀念。其时大约杜甫正居渭北,而李白则浪迹江东。这里,渭北与江东只是二人行踪的一个泛指,不必斤斤考证其具体所指。比如有人迳指江东为“浙江以东,即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就未免太拘泥了,不一定符合当时实际。诗句是说:我在渭北,而你在江东。我看见渭北春天的树,就会想到你也一定对着江东日暮的云而想念着我;反过来也是如此。总之,触景生情,睹物怀人,以景托情,因情见思,缠绵悱恻,感人肺腑,故成名句。 结联回到思念本题。《杜臆》指出: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两句中的“细”字,“对三、四句看,自我微意”,这里所说的微意,是说如果能再相对酌,细与论文的时候,杜甫一定要指出:你的诗清新像庾开府,而俊逸之处则有似鲍参军。我们认为,这个理解大体上是正确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