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翱《杨烈妇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翱《杨烈妇传》

李翱《杨烈妇传》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 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 “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 侃曰: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杨氏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 “县令,诚主也; 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许之。乃徇曰: “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11); 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12)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13); 无长少,必周而均(14)。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15),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16),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 “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侃遂忍之,复登陴(17)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18),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19)。有以弱弓射贼者(20),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21)。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22),和于姊姒(23),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24),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25),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26)。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27)、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28)! 彼何人哉(29)! 若杨氏者,妇人也! 孔子曰: “仁者必有勇。” 杨氏当之矣(30)!

赞曰(31): 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32)。若高愍女、杨烈妇者(33),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34),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鉴赏】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代宗承认了安、史降将在原地的势力,任命李宝臣等人为成德等河北各镇节度使。他们便与山东淄青、山南东道节度使勾结,凭恃河北 “出则胜,处则饶,不窥天下之产自可封殖” 的经济条件,乘唐王朝平定京畿叛乱和西御吐蕃无力东顾之机治兵修城,建立了强大的封建武装力量。他们割据一方、父死子袭、甲兵自擅、刑赏自专,户籍不报中央、赋税不入朝廷。唐王朝在施行两税法和击退吐蕃、南诏军队的联合进攻后,财政收入有所增加,边疆形势得以缓和,唐德宗乘此机会,便开始裁抑藩镇的活动。

建中二年 (781),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自为留后,请求继任,被德宗拒绝,他就和魏博、淄青、山南东道等节度使连兵叛变。当时,兵力较强,受德宗恩宠、加封的淮西镇首领李希烈奉命讨伐割据淄青的李纳,他反而与纳通谋,和河北的朱滔、田悦等勾结,形成五镇连兵、共同反唐的危急局面。建中四年,唐军被淮西军围困于襄城,唐王朝调泾原兵前往援救,泾原兵在长安叛变,拥朱泚为秦帝,德宗被迫出奔奉天。本文反映的便是叛国者李希烈此时攻入汴州,四处抢掠,分兵数千,进攻项城遭到失败之事。

文章首先简要叙述了项城面临的严重局势,高度概括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接着便以对比和烘托手法,通过简短的几句对话,刻画出杨氏在兵临城下时挺身而出,当机立断,胆识胜过须眉,帮助丈夫谋划抗敌对策的巾帼英雄形象。

第三段写杨氏动员官兵、百姓共同参战,很快帮助李侃组成几百人的守城队伍。第四段写杨氏亲自参加后勤劳役,为守城官兵、军民煮饭、送饭,指使丈夫李侃向叛军喊话,以瓦解叛军士气; 还写她敦促丈夫带伤上岗、忍痛作出表率,领导吏民坚守阵地。这段可说是全篇的高潮,充分表现了杨氏深明大义,在守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五段以精短的句式、简洁的笔墨,叙写和渲染项城军民抗贼坚守的斗争经过、胜利结果,与上段杨氏“其必济”的预言相照应,交代李侃因功升迁,杨氏至今健在。

第六段由叙述转议论和抒发感慨,把杨氏同朝中公卿和守御之臣进行对比,以讽刺、抨击那些平时作威作福、战时贪生怕死弃城而逃的文臣武将,从而赞扬杨氏“仁者必有勇” 的品行。末段再将杨氏和古代的贤人、烈女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突出杨氏仁勇的事迹是古今少有、值得提倡传扬的。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一)作者善于选取女主人公的典型言行来表现其典型性格,如用 “力不足,死焉,职也”和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等话,以显其忠和智; 用她临危时挺身而出,为丈夫出谋划策及动员全城军民共同抗敌,亲自煮饭送饭、慰问父老,以描写其勇和仁,用教吏民不要失身从贼和督促丈夫带伤返岗的言行,以突出其深明大义的爱国精神。(二)通过多方面作对比来映衬烘托杨烈妇的巾帼英雄形象: 和丈夫比,和朝廷公卿、守御之臣比,和古今贤人、烈女比。(三)善于剪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语句平易简短。

作为韩愈的高足弟子李翱,也是中唐著名的古文家,他为文尚气质,提倡独创,反对因袭,要求“创意造言,皆不相师”。主张“文、理、义三者兼并”,既反对“务于华而忘其实,溺于文而弃其理” 的形式主义倾向,又强调注重文采。本文便是其代表作。正如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所说: “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李翱的文章风格既接近韩愈,又自成一格: 优游凝重,平直中隐有波澜,常以意态取胜。


唐宋散文之李翱《杨烈妇传》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 可可诗词网

李翱《杨烈妇传》

李翱《杨烈妇传》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1,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2。盖将掠其玉帛3,俘虏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4,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5,重赏以令死士6。其必济7。”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8。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9,虽然,岁满则罢去10,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11,坟墓在焉12,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13,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14:“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15。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16,无长少17,必周而均18。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19。得吾城不足以威20,不如亟去21,徒失利,无益也22。”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23,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23?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25?”侃遂忍之,复登陴26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27。贼气吞焉28,率其徒将超城而下29。有以弱弓射贼者30,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31,诏迁绛州太平县令32。杨氏至兹犹存33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34,和于姊姒35,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36。辨行列37,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固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38,朝廷宠旌守御之臣39。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40,冠胄服甲41,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42!彼何人哉43!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44。”杨氏当之矣45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自古亦稀,独后代耶46?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47。若高愍女、杨烈妇者48,虽古烈女,其何加焉49!予惧其行事堙灭而不传,故皆序之50,将告于史官。

【注释】 1陈州:现在河南省淮阳县。 2项城县:在今河南省项城县东北。 3玉帛:指财富。 4仓廪(lin 凛)皆其积也:粮仓里储藏的都变成他们的积蓄。 5这句说: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即把可能落到叛军手中的财物粮食,用来守城。) 6令死士:鼓劢敢于死战的士兵。 7其必济:那一定成功。其,表示推测的语气。 8胥吏:衙门中的下级官吏。 9诚主也:确实是一城之主。 10岁满则罢去: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 11邑人:本地人。 12坟墓:祖坟。13此句说:应该各自出力守住这个城市。 14徇(xun 殉):宣布命令。15乘城:上城守御。乘,登。 1 6爨(cuan 窜):烧饭。食(si四):拿食物给人吃。 17无长少:不论年龄大小。 18必周而均:一定做到没有遗漏、没有偏多偏少。 19悉力守死:尽力防守,不怕牺牲。20不足以威:并不能显示兵威。 21亟(ji及 )去:赶快离开。22徒:白白地。 23集:此是射中的意思。 24固:死守。 25这两句意为:如果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好吗?与其,如果。 26陴(pi 皮):城墙上的小墙,这里就指城墙。 27长戟(ji 脊)劲弩:指精良的武器。 28贼气吞焉:贼兵骄气十足,以为这种小城一下就可打破。29超城:跳过城墙。 30弱弓:普通的弓箭。 31上侃之功:把李侃的功劳报上去。 32诏迁绛州太平县令:诏迁,下诏升迁。绛(kiang降)州太平,现在山西省临汾县。唐朝把全国的县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项城是上县,太平是紧县(冲要的县),所以从项城令调任太平令是升了官。 33至兹犹存:到现在还活着。 34舅姑:女子称丈夫的父母为舅姑。 35姊姒(si 四):泛指姊妹和妯娌。 36则贤矣:就算贤德了。 37辨行列:懂得军事。 38厥:用在句子开头的助词,没有意义。 39宠旌:优待表扬。 40自若:象那个样子,意思说跟平时一样。 41冠胄(zhou 宙):头上戴盔。 42有矣:大有其人呵!43彼何人哉:那些人是何等样人呢! 44仁者必有勇:见《论语·宪问》。 45当之矣:当得起这话了。 46独:何况的意思。 47不殊:没有区别。 48高愍(min 民)女:高彦昭的女儿高妹妹。建中二年,她全家遭到叛军的屠杀,妹妹年仅七岁,从容就义。唐德宗知道后,给她个称号,叫做愍女。李翱为她写了一篇《高愍女碑》。 49其何加焉:还有什么胜过她们的地方呢? 50堙(yin 因)灭:,埋没。序之:记录下来。

【今译】 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陷汴州,后来又掠夺陈州,派他的部下几千人,到项城县。准备掠夺项城县的财富,俘虏县城的男女,然后到陈州会师。项城县令李侃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令,贼寇来了,应当坚守;力量不够的话,牺牲在这儿,是应尽的本分。您如果逃走的话,谁来守城?”李侃说:“部队和财物都没有,如何是好。”杨氏说:“如果不坚守,县城就被贼寇占领了!粮仓里储藏的都变成他们的积蓄,县府里的库存都变成他们的财物,县城的百姓都变成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寇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用丰厚的奖赏来鼓励敢死战的士兵,那一定成功。”

于是李侃央妇就召集下级官吏和众百姓到县府。杨氏对大家说:“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则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象衙吏和百姓那样。衙吏和百姓们,是本地人。祖坟在这儿,应该各官出力死战,守住这个城市。哪忍心使自身受辱而做贼寇的人呢?!”众人都抽泣着赞同她的说法。于是就宣布命令说:“用瓦和石块击中贼寇的,给他千文钱。用刀箭兵器等击中贼寇的,给他万文钱。”征集了几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城守御。杨氏亲自为他们烧饭,不论年龄大小,一定做到没有遗漏和不偏多偏少。让侃对贼寇说:“项城的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尽力防守,不怕牺牲。占领我们县城也不能显示兵威,不如赶快离开,白白地作战失败,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贼寇都讥笑。有飞来的箭射中李侃。李佩受伤后回来。杨氏责怪他说:“您不在,那众人谁还肯死守呢?同那些士兵一起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更好些吗?”李侃就强忍着伤痛,再次登上城墙。

项城是个小城,没有精良的武器和坚固的防御工事。骄气十足的贼兵以为这种小城一下就可以攻破。贼兵的主帅率领他的部将跳过城墙把它攻下。有个用普通弓箭射的,射中贼兵的主帅,坠马而死。这个主帅,是李希烈的女婿。贼兵失去优势,就一齐逃走。项城的老百姓没有受到损失。刺史把李侃的功劳报上去,皇帝下诏升迁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令。杨氏到现在还活着。

妇女们的品德,侍奉父母公婆能够恭敬温顺,同姊妹妯娌们能和睦相处,对幼小晚辈的有慈怜疼爱之心,而又能不失自身贞节的,就算贤德了。懂得军事、明白攻打防守,勇敢猛烈的军事道理,这本来是公卿大臣们也难以做到的。从用兵以来,朝廷优待表扬防守的大臣。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宽而深的护城河等险要,储蓄的东西堆积如山,战时货物财产供给如平时一样,戴着头盔,披着铠甲,背着弓箭而驰骋战场的,不知有多少人。但是那种勇气不足,不能作战,智慧不足,不能守土,忠心不足,不能为国而死,抛弃城市而逃走的,大有其人!那些人是何等人呢?至于杨氏,是个女子。孔子说:“仁义的人一定有勇敢的精神。”杨氏当得起这句话了。

总结称赞说:大凡人之常情,都认为后来的人赶不上古代的人,贤德的人从古以来就很少,何况后代呢?只要有,就和古人没有什么两样。象高彦昭的女儿高妹妹及杨烈妇,就是古代的烈女,还有什么胜过她们的地方呢!我恐怕他们的行为事迹埋没不能流传,所以都记录下来。把它们叙述给史官。

【总案】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淮宁节度使李希烈拥兵割据,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第二年四出略地,于十二月攻陷汴州(现在河南省开封市)等地,自称楚帝。这篇文章写一个县令的妻子,在叛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毫不畏怯,发动胥吏和百姓起来抵抗,以弱敌强,击退叛军,守住了县城。这篇传记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作者把杨氏置于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上,通过她识见超群、临危不惧的语言,勇敢果断的行动,栩栩如生地塑造了杨烈妇这位巾帼英雄的形象。其次,作者巧用对比,用有责任守、有条件守而逃跑的官吏来反衬无条件坚守情况下一个普通女子的果敢行为和英雄事迹。全文笔酣墨饱,气势非凡。叙事完整动人,而又简洁明快,不枝不蔓。议论有力,感人至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