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轮扁斫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轮扁斫轮 桓公①读书于堂上,轮扁②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③则甘④而不固,疾⑤则苦⑥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庄子·天道》 【注释】 ①桓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人。襄公弟。名小白。以襄公无道出奔莒。襄公被弑,归国即位。以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身为盟主,为五霸之首。晚怠于政事,宠信小人。在位四十二年。及卒,诸公子争位,霸业遂废。②扁:人名,因以制作车轮为业,故称轮扁。③徐:宽。④甘:松滑。⑤疾:紧。⑥苦:涩滞。 【意译】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叫扁的轮匠在堂下斫车轮。他放下锥凿走上前来,问桓公说:“请问您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之言。”轮扁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东西,都是古人的糟粕了。”桓公说:“寡人读书,轮人怎能随便议论!说得出道理还可以,说不出道理就要处死。”轮扁说:“我以我所做的事情来观察。斫车轮,宽了就松滑不坚固,紧了就涩滞而难入。不宽不紧,全靠手里的功夫心里的体会。虽然嘴里说不出来,而大小分寸却存在其间。可是我却不能将它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就不能继承我的本领,所以七十岁了,还在斫轮。古时的人与他所不能传授的真秘都已经消亡了,那么您所读到的东西,也就是古人的糟粕了!” 【解说】 虽然齐桓公也有点本本主义,但幸好他还能听得进工匠的劝说,也许正因为这样,才能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如果干什么事情都要到书上的圣人那里去请教答案,不唯要让圣人的亡灵不得安宁,而且恐怕自己的君位也是难以保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总是大于语言的,语言文字总是难以完全地、非常准确地穷尽一个人的思想。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语言也就有了不断发展的动力。同时,道是无限的,有限的理性也不可能穷尽道,所以思想也是发展的。古人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要人们不要盲目地去相信书本,活人要是为死人的书本牵着鼻子走,那他还要头脑干什么。可是这个连轮扁都明白的道理,却还要用血汗去论证。许多实际上没读几本书,或者没有读通几本书的人却信奉宁信书,而不信事实的护身教条。因为一旦做错了事,责任也可由死人去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轮扁不仅有识,而且有胆,而齐桓公虽然是个独裁的国君,却还不至于把手里的书本变成棍棒将多嘴多舌的轮扁杖死堂前。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是在鼓吹新的读书无用论。书还是要读的,这是要你了解哪些是糟粕,从而打开你的思路, 但却不能用生活去抄书。 【相关名言】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 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 ——意大利·彼特拉克 人做了书的奴隶, 便把活人带死了。 ——华罗庚 轮扁斫轮 桓公①读书于堂上,轮扁②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③则甘④而不固,疾⑤则苦⑥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庄子·天道》 【注释】 ①桓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人。襄公弟。名小白。以襄公无道出奔莒。襄公被弑,归国即位。以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身为盟主,为五霸之首。晚怠于政事,宠信小人。在位四十二年。及卒,诸公子争位,霸业遂废。②扁:人名,因以制作车轮为业,故称轮扁。③徐:宽。④甘:松滑。⑤疾:紧。⑥苦:涩滞。 【意译】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叫扁的轮匠在堂下斫车轮。他放下锥凿走上前来,问桓公说:“请问您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之言。”轮扁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东西,都是古人的糟粕了。”桓公说:“寡人读书,轮人怎能随便议论!说得出道理还可以,说不出道理就要处死。”轮扁说:“我以我所做的事情来观察。斫车轮,宽了就松滑不坚固,紧了就涩滞而难入。不宽不紧,全靠手里的功夫心里的体会。虽然嘴里说不出来,而大小分寸却存在其间。可是我却不能将它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就不能继承我的本领,所以七十岁了,还在斫轮。古时的人与他所不能传授的真秘都已经消亡了,那么您所读到的东西,也就是古人的糟粕了!” 【解说】 虽然齐桓公也有点本本主义,但幸好他还能听得进工匠的劝说,也许正因为这样,才能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如果干什么事情都要到书上的圣人那里去请教答案,不唯要让圣人的亡灵不得安宁,而且恐怕自己的君位也是难以保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总是大于语言的,语言文字总是难以完全地、非常准确地穷尽一个人的思想。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语言也就有了不断发展的动力。同时,道是无限的,有限的理性也不可能穷尽道,所以思想也是发展的。古人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要人们不要盲目地去相信书本,活人要是为死人的书本牵着鼻子走,那他还要头脑干什么。可是这个连轮扁都明白的道理,却还要用血汗去论证。许多实际上没读几本书,或者没有读通几本书的人却信奉宁信书,而不信事实的护身教条。因为一旦做错了事,责任也可由死人去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轮扁不仅有识,而且有胆,而齐桓公虽然是个独裁的国君,却还不至于把手里的书本变成棍棒将多嘴多舌的轮扁杖死堂前。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是在鼓吹新的读书无用论。书还是要读的,这是要你了解哪些是糟粕,从而打开你的思路, 但却不能用生活去抄书。 【相关名言】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 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 ——意大利·彼特拉克 人做了书的奴隶, 便把活人带死了。 ——华罗庚 轮扁斫轮 桓公读书于堂,轮扁①斫轮②于堂下。释③其椎④凿,而问桓公曰:“君之所读者,何书也?”桓公曰:“圣人之书。”轮扁曰:“其人焉在?”桓公曰:“已死矣。”轮扁曰:“是直⑤圣人之糟粕耳。”桓公悖然作色而怒曰:“寡人读书,工人焉得而讥之哉!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然。有说。臣试以臣之斫轮语之。大疾⑥则苦⑦而不入,大徐⑧则甘⑨而不固⑩,不甘不苦,应于手,厌B11于心,而可以至妙者,臣不能以教臣之子,而臣之子亦不能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老而为轮。今圣人之所言者,亦以怀B12其实,穷B13而死,独其糟粕B14在耳。”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 ①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造轮子的工人,名字叫“扁”。②斫(zhuó)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③释:放下。④椎:锤子,敲击的器具。⑤直:只是。⑥大疾:太快。⑦苦:急。⑧大徐:太慢。⑨甘:缓。⑩固:牢固。[[!B11]]厌:满足。[[!B12]]怀:心里包藏着某种思想感情。[[!B13]]穷:最终。[[!B14]]糟粕:酒渣,比喻事物粗劣无用的部分,与“精华”相对。 【译文】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一个名叫“扁”的匠人,正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他放下了手中的锤子和凿子,问齐桓公说:“君王,您正在读什么书?”齐桓公回答说:“我在读(记载)圣人之言(的书)。”扁又问:“您说的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扁接着说:“那您读的只是圣人的糟粕而已。”桓公勃然大怒,说道:“我读圣贤书,你这个匠人凭什么讥笑我!你能说出个理由就罢了,如果说不出理由,我就杀了你!”轮扁说:“好的,我说出道理来!我尝试用我做车轮的体会说说这件事。砍削车轮,如果动作太快就会急而不入木;如果动作太慢就会松缓而不牢固。如果做到不缓不急,就能够得心应手,但是达到这样巧妙的程度,我却无法用言语传授给自己的儿子,所以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学得这套本领,因此我七十岁了,还得亲自动手造车。如今圣人的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圣人心中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精华已经随着他们死去了,那么大王您今天所能读到的,当然只能是一些古代圣人留下的肤浅粗略无用的东西了。”所以老子说:“可以用言语文字描述的道并非不变的道,可以用言语文字描述的名也不是永恒的名。” 【评说】 成语“轮扁斫轮”源于此典故。人的某种精神境界,某种情感体验,以及某种纯熟的技艺有时难以用语言充分表达。这个故事触及了语言和思维的微妙关系,说明人的语言表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轮扁说得没有错,很多道理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在无能力清楚地表达思想的情况下,也许沉默反而更好,“此处无声胜有声”和“沉默是金”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轮扁斫轮比喻精湛的技艺。宋黄庭坚《戏题小雀捕飞虫画扇》诗: “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 ” 轮扁斫轮【出处】 《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zhuo,砍)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 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各种技艺 各种技艺众技 众艺 杂艺 杂作 ☚ 技艺 才艺 ☛ 轮扁斫轮 轮扁斫轮《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 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 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后以“轮扁斫轮”喻只能心领神会,不能口授言传的精湛技艺。 ☚ 抱瓮灌畦 虎口余生 ☛ 轮扁斫轮lún biǎn zhuó lún轮扁:春秋齐国时的造车能手。斫:砍。轮扁砍木制造车轮。比喻技艺纯熟高超。 轮扁斫轮lún biǎn zhuó lún比喻高超的技艺难以言传,只能用心体悟。《庄子·天道》:“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轮扁: 春秋时齐国有名的造车高手。 轮扁斫轮lúnbiǎn-zhuólún〔主谓〕 轮扁砍木头做车轮。据《庄子·天道》载,春秋时齐国工匠轮扁制造车轮技艺高超,斫轮时,“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后因以“轮扁斫轮”比喻高手技艺不凡。宋·黄庭坚《戏题小雀捕飞虫画扇》诗:“丹青妙处不可传,~如此用。” 庖丁解牛;轮扁斫轮 庖丁解牛;轮扁斫轮páo dīng jiě niú;lún biǎn zhuó lún【上】庖丁:厨工。解:分解剖开。厨师分解牛体。比喻通过反复实践,技艺娴熟,发挥起来得心应手。《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 ☚ 良弓无改;纤悉不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轮扁斫轮lún biǎn zhuó lún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造车高手,名扁。斫:用刀斧砍木造车轮。比喻高手技艺精湛。《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斫轮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