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秀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秀成1823—1864李秀成 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或作寿成,原名以文,广西藤县新旺村人。出身贫农。初参加拜上帝会。咸丰元年(1851年)参加太平军。后屡建奇功,擢升二十指挥、地官副丞相。1856年,参加解镇江之围,破江南大营。天京事变后,封合天侯,任副掌率,与陈玉成主持军事。1858年8月,会同陈玉成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会议,约期解天京(今南京)之围。浦口之役,大败德兴阿和胜保军。11月,奉命与陈玉成救援三河,全歼湘军主力李续宾部。以功封忠王。1860年春,与陈玉成、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会师五路破江南大营,毙清军主帅和春、悍将张国梁,乘胜进兵江南,建立安福省。7月率军攻上海,败华尔洋枪队。9月,奉命率南路军合取武汉,援救安庆。秀成重江浙,轻上游,进兵迟缓,次年6月方抵武昌县(今鄂城),未遇陈玉成,便回师苏杭。同治元年(1862年)初,率兵五路再攻上海,毙法国干涉军司令卜罗德,擒洋枪队副统领法尔思德。大败李鸿章淮军。是时,曾国荃湘军进天京,天王一日三诏,急调回师驰援,攻敌四十六日不下,秀成被严责革爵。旋去皖北,进北攻南,亦失利,损兵十多万。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护幼天王突围出城,在城郊方山为清军所俘。囚禁在曾国藩营中,亲写“供词”《李秀成自述》数万言,记述了太平天国历史,并提出了“收齐章程十条”。8月7日,在南京被杀害。 李秀成 李秀成欧阳予倩著五幕话剧《忠王李秀成》中的主人公。剧中的李秀成是太平天国末期一位英勇善战的农民革命领袖。他带领大军转战南北,屡建奇功。他治军能严纪律,明赏罚;对百姓能济贫困,免重税,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可是在太平天国处于曾国藩重重围困的危机情况下,天王却对李秀成猜忌不已,那些奸侫们也采用种种卑劣手段,争权夺利,分裂革命力量,使李秀成挽救太平天国的一个个计划均无法实行。他以一身担起外抗强敌,内安百姓的重任,而又无时无刻不受着倾轧、埋怨、冤枉和猜忌。即使在这种痛苦相煎的情况下,李秀成仍忠贞不渝,毫不动摇,直至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表现了他不顾个人生死荣辱、全心全意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李秀成的典型形象说明:太平天国不是败于清朝和帝国主义,而是败于内部的分裂——奸侫的当政和叛贼的出卖。这个典型形象的现实意义在于:宣传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主张。 ☚ 刘浩如 屈原 ☛ 李秀成1823—1864太平天国将领。原名以文,广西藤县人。出身贫苦,和陈玉成同乡邻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加入拜上帝会。咸丰元年八月(1851年9月),太平军路过滕县时举家入伍。定都天京后,由杨秀清擢为右四军帅。旋升后四将军,随石达开出巡安徽。次年春调守庐州(今合肥),升殿右十二指挥,后升地官副丞相。“杨韦内讧”后,守安徽桐城,大败清军,升地官正丞相、合天侯。咸丰六年(1856年)赴镇江解围,参加摧毁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次年春北上六安、霍丘,会捻军。后任副掌率、后军主将,与陈玉成共同主持军务。当时军中人心改变,政事不一,他整顿朝政,申严法令,肃政朝纲,明正尝罚,择才而用,罢黜洪秀全长、次兄,仍用石达开。被革爵,经朝臣力谏复职。咸丰八年六月(1858年),太平天国各将在枞阳镇召集会议,决定采取联合作战方针,“各誓一心,订约会战”。不久,配合陈玉成破江北大营,转战安徽三合,重创湘军。次年封忠王,旋入京与洪仁轩商定“围魏救赵”之计,解天京之围。咸丰十年(1860年)率部奇袭杭州,清军中计失败。后回师天京城外,再破江南大营。乘胜攻克江苏丹阳、无锡,直逼上海。次年,陈玉成奉命第二次西征,约期会师武汉,以解安庆之围,他执行不力,误期失约,致战略目的不能实现。年底进军浙江,克杭州。同治元年(1862年)进攻上海,同中外敌人激战受挫。时天京告急,奉洪秀全诏回援天京,同围城湘军血战四十日,因缺衣少粮战斗不利。次年二月(1862年3月)进军安徽巢县,后攻六安不克,折往寿州(今寿县)退兵。回京后劝洪秀全“让诚别走”,被洪拒绝。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护送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失散被俘。俘后写供词数万言,有求降之意,后被曾国藩杀害。 李秀成太平军重要将军。1823年生。1851年参加太平军,1853年任军帅监军等职。1856年为地官正丞相。1857年大败清军,力固皖省。1857年与陈玉成同主军政。1858年8月参加枞阳会议,9月联合陈玉成部破清军江北大营,11月率军全歼湘军李续宾部。1859年被封为忠王。1860年率军多次与清军作战。1861年与清军作战失利。1862年至1864年参与天京保卫战。1864年天京失陷后被俘,8月7日被杀害。 李秀成 李秀成1823—864Li Xiucheng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藤县人。出身雇农家庭。1848年至1849年(道光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9月,太平军来藤县招集会众, 随军出发。吃苦耐劳, 勤学苦练,受到杨秀清的赏识,1853年东王保举为右四军帅,驻守天京太平门外。不久, 升为后四监军。10月, 随石达开赴安徽带兵安民,后镇守庐州(今合肥)。在镇江解围及攻破江南大营的战斗中, 立下战功, 升地官副丞相。1856年天京事变后, 因招收捻军有功, 升地官正丞相。次年10月后晋爵合天侯、副掌率、后军主将, 与陈玉成共主军事。1858年8月以后, 与陈玉成协同作战, 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和三河之战的辉煌胜利。为了革新政治, 冒死谏请天王“择才而用, 定制恤民, 申严法令,肃正朝纲, 明正赏罚”,为此受到洪秀全的打击。1859年12月封忠王,旋入京与洪仁玕商定采取 “围魏救赵” 的战略, 一举二破江南大营。又支持洪仁玕提出的 “乘胜下取”, 攻打苏、杭、上海,开辟江浙地区的战略决策。在江浙地区建立农民地方政权,实行轻税轻赋政策,发展了农业生产和工商业,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但渐渐滋长享乐思想, 视江浙地区为自己的独立王国, 不大关心太平天国全局性的战略, 与洪仁玕、陈玉成存有隔阂, 不能团结共事。1861年,未积极执行洪仁玕令其与陈玉成会师武汉解安庆之围的二次西征战略计划, 贻误戎机。1862年(同治元年),奉命回援天京,与湘军大战40天,未能获胜。在天京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向洪秀全建议“让城别走”,遭到怒斥。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破, 带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 失散被俘。在狱中写了五六万言供词(即《李秀成自述》),记述了天国兴亡史, 也流露出乞降之意。 ☚ 陈玉成 洪仁玵 ☛ 李秀成1823—1864太平天国将领。或作寿成。原名以文,广西藤县人。1851年参加太平军。1858年9月与陈玉成合军击破江北大营,旋在三河镇重创湘军。次年晋封忠王。1860年配合诸军击溃江南大营,后率军三次进攻上海。1864年天京(今南京)沦陷后护卫幼天王出走时被俘。8月7日于南京殉难。 李秀成1823~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藤县人,贫苦农民出身。1851年参加太平军。他因智勇过人,屡立战功,被擢为右四军帅,统带新兵万名。1856年任地官副丞相。韦昌辉叛乱后,驻守桐城,招收捻军张乐行、龚得树及其所部,因功升地官正丞相。1859年末晋封为忠王。次年经皖入浙,攻克杭州,诱使清江南大营分军出援,然后与陈玉成、李世贤、杨辅清军迅速回师天京,一举攻破江南大营,并乘胜攻占常州、苏州、嘉兴等地,逼攻上海。1862年夏,大败美国侵略者华尔的洋枪队,击伤华尔,缴获洋枪2000余支,大炮10余尊,小炮百余尊,船只百余艘。复又在奉贤南桥战役中击毙法海军提督卜罗德,生擒美国洋枪队副统领法尔思德。1864年守卫天京,7月天京陷落,他保护幼天王突围,在城郊被俘,8月7日为曾国藩杀害。 李秀成 李秀成1831—1864太平天国将领。原名以文,广西藤县人。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太平天国建都天京 (今南京) 后,任右四军帅,驻天京太平门外。1854年调防庐州 (今安徽合肥),升任指挥、检点。1856年升任地官正丞相,封合天侯。1857年石达开离京出走后,被封为副掌率,合天义,任后军主将,与陈玉成等同主军政。1858年,会同陈玉成部击破清军江北大营,取得三河大捷。1859年冬封忠王。1860年3月攻占杭州后,回师大破清军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乘胜克复苏南大片领土,建立苏福省。9月,安庆危急时,奉命沿江西征湖北,因行动迟缓,贻误战机。1860年和1862年,两次率部进攻上海,开辟苏浙根据地,给外国干涉者以沉重打击。1862年回援天京,自10月中旬起,与围城湘军大战40余天,未能解围。1864年7月天京陷落时,护幼主突围,在方山被俘,亲写“自述”数万言,述及太平天国历史,有求降之意。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 ☚ 陈玉成 洋务运动 ☛ 李秀成 李秀成新编历史本戏。石兴亚、陈文鼐编剧,甘肃省秦剧团首演。演述1864年,清钦差大臣和春,率重兵围困太平天国首府天京。时李秀成隔江屯兵浦口,不能解围。天王洪秀全误听谗言,下诏封江。李秀成在前有大敌、后无退路之际,内抚众将离异之心,外施分兵之计,一举击溃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和春仓惶逃奔苏州, 自缢浒墅关。该剧1954年获甘肃省戏剧会演银奖。 ☚ 甘肃文物国(境)外展览 善士亭 ☛ 李秀成1823—1864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之一。广西藤县人。自幼家贫,曾随舅父读书, 后随父种山、烧炭。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秋,在家乡参加太平军。因他智勇过人,屡立战功,擢为右四军帅,统带新兵万名。不久升四监军,驻守天京(今南京)太平门外。1854年升任二十指挥,调往安徽庐州镇守,率军解镇江之围,击毙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击溃向荣的江南大营。1856年擢为地官副丞相。韦昌辉叛乱后,驻守桐城,以招收捻军张乐行、龚得树,升地官正丞相。1857年驻守六安、霍山,封为合天侯,任副掌率,与陈玉成共掌军事。1858年8月枞阳会议后,与陈玉成联合攻破江北大营,收复浦口,打通天京与江北的通道。同年11月,又与陈玉成军联合取得三河大捷,歼灭湘军精锐六千余人。1859年末封为忠王。1860年经皖入浙,攻克杭州,诱使江南大营驰援,然后退至安徽建平,与陈玉成、李世贤、杨辅清等军,再次破江南大营,攻占常州、苏州、嘉兴等地,解天京之围。1862年夏,美国侵略军进犯青浦,他率军大败华尔洋枪队,击伤华尔,缴获洋枪二千余支,大炮十余尊,小洋炮百余尊,船只百余艘。在奉贤南桥战役中击毙法海军提督卜罗德,生擒美国洋枪队副统领法尔思德。因曾国荃进逼天京,他奉命撤围西上,回救天京。后因灾荒和部将叛降,苏州、无锡等地失守。1864年7月天京陷落,他保护幼天王突围,为曾国荃所俘。8月7日在天京就义。 李秀成1823—1864或作寿成。原名以文。清代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藤县人。贫农出身。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途经藤县时参加太平军。三年建都天京后,任右四军帅。六年升地官副丞相。参加镇江解围之役、破江南大营之役。因功升地官正丞相、进封合天侯。次年任副掌率、合天义。八年与陈玉成共破江北大营,并在三河战役中与陈玉成全歼湘军李续宾部。九年(1859)晋封忠王。成为太平天国后期杰出的军事领导人之一。十年与陈玉成等再破江南大营。十一年为解安庆之围,太平军进行第二次西征,李进兵迟缓,贻误战机,使约期会攻武汉计划失败。同治三年(1864)六月天京陷落,他在突围中被俘,在囚笼中写供词(即《李秀成自述》)几万言, 内有自污之词,有失革命气节,七月六日被曾国藩杀害。(参考图634)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