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清照《醉花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清照《醉花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①永昼:漫长的白天。②瑞脑:香料,别称龙脑,又叫龙瑞脑。金兽:兽形铜香炉。③重阳:古时阴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④玉枕:枕的美称,或指磁制的枕头。纱厨:碧纱厨,类似于现在的纱帐。⑤东篱: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这里泛指采菊之地。⑥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⑦消魂:魂魄离开躯体,形容极端愁苦之情。⑧黄花:指菊花。

【译文】 愁闷象布满天空的薄雾浓云笼罩着漫长的白昼,时光在燃烧着香料的铜炉中悄悄溜走。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来到了,清凉之气在深夜里漫过玉枕纱厨向孤单的人儿悄悄浸透。东篱把酒在那黄昏之后,唯有菊花的幽香充溢四周,沾满了衣袖。不要说没有黯然销魂,当一阵西风卷起珠帘,那屋子里的人儿呵,她比憔悴的菊花,更要消瘦。

【集评】 明·杨慎:“(结二句)凄语,怨而不怒。”(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一)

明·沈际飞:“ 康词: ‘比梅花,瘦几分。’一婉一直,并峙争衡”(草堂诗馀正集》)。

明·茅暎:“但知传诵结语,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词的》卷一)

明·王世贞: ‘词内‘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又‘天还知道,和天也瘦’,又‘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瘦’字俱妙。”(《弇州山人词评》)

清·许昂霄:“结句亦从‘人与绿杨俱瘦’脱出,但语意较工妙耳。”(《词综偶评》)

清·许宝善:“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轩词选》卷二)

清·陈廷焯:“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卷十)

清·沈祥龙:“写景贵淡远有神,勿堕而奇情;言情贵蕴藉,勿浸而淫亵。……‘黄花比瘦’言情之善者也。”(《论词随笔》)

清·叶申芗:“若更萝屋静姝,兰闺秀媛,既工协律,亦擅离词,瘦比黄花,寓幽情于爱菊。”(《本事词自序》)

清·沈辰垣:“康伯可‘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与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化瘦’同妙。”(《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七,《词苑莘编》卷五)

清·王闿运:“此语若非出女子自写照,则无意致”(《湘绮楼词选》)。

【总案】 此词是李清照脍炙人口的名作之一。词中“莫道”三句创造出一凄清冷寂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可谓绝唱。全词通过各种寂寞物象及气氛的渲染,传达出女主人公相思的深情,离别的苦楚,阐释出缠绵悱恻的爱情之永恒。词的笔调温柔,遣词精当,体现了婉约派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李清照词虽然常以愁情感染读者,但读者所体验到的,并非单一的愁闷,而往往陶醉在人性升华的美感之中。


李清照《醉花阴》诗词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永昼:长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金兽:兽形香炉。东篱:这里指赏菊。消魂:感情很受刺激。既可指痛苦,也可指高兴。

入选理由

奇妙的比喻,形象生动的代表作。

诗词赏析 上阕说深沉的忧愁在重阳节时更因天色的阴暗而加剧,闺房里看着瑞脑香在香炉里慢慢烧尽,一个人在空床帐中倍感寂寞,尤其是半夜时的寒气袭来最为痛苦。既然如此孤独,于是下阕就接着写白天去散心赏菊,尽管菊花很让人开心,特别是菊花的幽香随人不散,在衣袖间撩人,更觉得惬意。但秋天里的相思,那透过帘帏的西风却吹得人难受,和黄色的菊花相比,“我”显得更消瘦了。

这首词意义看似简单,但却传递了更深层的话语。一是不同流俗的清高,赏菊不是简单的赏花,菊花是高雅的象征。作为知识女性的作者,将自己比作黄色的菊花,是十分恰当的。二是感觉表达之细腻,简直有些难以捉摸,“莫道”一句很难讲是高兴还是痛苦。三是含蓄的抒情,只字不提“相思”,但字里行间却处处透出相思来,而且相思还深沉,由此可见是作者早年思念丈夫的作品。有一个故事正好可以印证此说,据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很以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如妻子而不甘心,有一次他就将自己的近作若干首拿给朋友陆德夫看,并故意将此词的“莫道”以下三句夹在其中,作为自己创作的词句。陆德夫看了之后说:“只三句绝佳。”结果正是这三句,赵明诚从此心服口服了。


古代诗歌之李清照《醉花阴》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1,瑞脑消金兽2,佳节又重阳3,玉枕纱厨4,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5,有暗香盈袖6,莫道不消魂7,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8

【注释】

1.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香料,别称龙脑,又叫龙瑞脑。金兽:兽形铜香炉。

3.重阳:古时阴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4.玉枕:枕的美称,或指磁制的枕头。纱厨:碧纱厨,类似于现在的纱帐。

5.东篱: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这里泛指采菊之地。

6.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7.消魂:魂魄离开了躯体,形容极端愁苦之情。

8.黄花:指菊花。

今译



薄雾浓云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瑞脑香烟燎绕在金兽炉口,

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白昼。

百元聊赖中又是重阳佳节,

玉枕纱帐,半夜时候,

已觉凉意浸透。



黄昏后,在赏菊的东篱饮酒,

只觉阵阵幽香飘漾在衣袖。

不要以为饮酒赏菊就可以解忧,

你看那西风卷动帘脚,

露出个人儿来,比菊花还瘦。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醉花阴》

《醉花阴》·李清照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嫏嬛记》)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纱橱”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 “鞠(菊)有黄花。” “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橱”,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并且是词眼。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

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以炼字来说,李清照另有《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


唐宋词之《李清照《醉花阴》》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①愁永昼:终日心情愁闷。②瑞脑:香料名,详见本词链接。销:燃尽。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③佳节又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酒赏菊。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④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⑤东篱把酒:在东篱饮酒。语出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酒,饮酒。把,持,拿。⑥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襟。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之意。暗香,指菊花的香气。盈,充满。⑦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装,指秋风吹卷门帘。西风,秋风。⑧黄花:菊花。

鉴赏 这篇《醉花阴》是一首怀人之作,作者借助重阳佳节抒发了思念丈夫的惆怅心情。

上片写秋凉情景。“薄雾”弥漫天际,“浓云”布满心头,“瑞脑”在“金兽”中香消殆尽,屋内一片清寂。时间辗转,又逢重阳,却是独自一人,唯有“玉枕”为伴,夜半难寐,“凉”气袭人。

下片重在感怀。九九重阳,“东篱把酒”,菊花的馨香,载满衣袖。佳节依旧,菊花依旧,人却有几多愁,“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两相对比,竟是物是人非,今昔异趣。“瘦”字用语不凡,我们似乎看到了主人公憔悴清瘦的面庞,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莫道”三句是千古佳唱,元代伊世珍《琅嬛记》有如下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且莫论这则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其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莫道”三句之妙绝。宋词中不乏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如“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程垓《摊破江城子》)等等。但均未及易安词别致,原因在于它并非一语造奇,而是“莫道”三句合力营造出一幅凄清的秋思图,使人联想到一组西风瘦菊、佳节寥落、美人孤寂、惜花自怜的特写镜头。若无时令、环境的烘托,仅有“人比黄花瘦”只句,则变成简单的比喻,缺乏意蕴。

《醉花阴》在艺术上也别具匠心。笔触幽细,长于细节描写。本词选择了三个时段(昼、半夜、黄昏)四个空间(厅堂、床上、东篱、帘内)来展现自己的四个动作(坐、睡、把酒、赏花)过程;“瑞脑销金兽”、“半夜凉初透”、“有暗香盈袖”,分别从视觉、触觉、嗅觉点染,“人比黄花瘦”,从整体感觉透视自己的落寞心境,写举止,“愁永昼”,写坐态,坐不安,“玉枕纱厨”“凉初透”暗写睡态,睡不宁。多角度展开细节,能将心情轨迹勾勒得清晰细腻。上述描写,突出的只是一个主题,无论何时何地、做什么也抑制不住对丈夫的刻骨思念,虽语言清浅,读来却觉深沉醇厚。

词中还运用了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其韵味藏而不露。作者写秋菊,并以菊喻人,但通篇却不著一“菊”字;“东篱”,借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意,而隐去了“采菊”;“酒”本是“菊花”酒,古人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尚;“暗香”,也指的是菊花的幽香;“黄花”亦即“菊花”。可见,全词不著一“菊”字,但菊香菊韵已宛然展现。词语多一层转折,便平添一分韵味。

《醉花阴》整首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将相思离愁点染得真挚自然,读来如咀梅嚼雪,清新爽口。(张雅莉)

集评 清《陈廷焯:“无一字不雅秀。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卷一〇)

唐圭璋:“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都几许’句,正同妙也。”(《唐宋词简释》)

梧桐仕女图 【清】 王素

南京博物院藏

链接 《醉花阴》词牌。《醉花阴》词牌,最早见于宋代词人毛滂的词作。其中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最为有名,据伊世珍《琅嬛记》的记载,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收到这首词之后,废寝忘食,也写了五十阕(一作“十五阕”),杂于李清照的作品中,让好友陆德夫辨别,陆德夫玩之再三,认为只三句绝佳,那就是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

瑞脑。“瑞脑”亦称“龙脑”,即“龙涎香”,是采自于抹香鲸胃中的一种名贵的动物香料,素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盛誉。“瑞脑”与麝香一样,是配制高级化妆品和香水不可或缺的原料。“龙涎香”的香味清灵、温雅,既富含麝香的浓情气息,又略带土壤香、海藻香、木香和苔香等原始气息,同时它还伴随着一种特别的香甜气味和难以名状的奇异之香,更为特别的是“瑞脑”的留香性和持久性更是其他香料望尘莫及的,要比麝香长一倍多。作为固体香料它的香味可以保持数百年,难怪历史上早就风行着“龙涎香”可“与日月共长久”的佳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