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珍与 《镜花缘》Liruzhen yu jinghuayuan

《镜花缘》作者李汝珍 (约1763—1830), 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曾在河南作过县丞,终身不达, 晚年生活困窘。他博学多才,对音韵学尤有研究, 著有《李氏音鉴》、《字母五声图》等。《镜花缘》是他晚年的作品,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三易其稿乃成。全书一百回, 大致可分两个部分。前五十回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唐敖等人游历海外诸国及唐小山出海寻父的故事: 武则天时的一年残冬,她饮酒赏雪,乘醉下诏,命百花齐放。适逢百花仙子外出未归,众花仙无主,又不敢抗旨,纷纷竞放本花。百名花仙因此被贬下界。百花仙子投胎于秀才唐敖家中为女,取名小山。唐敖科举落第,心灰意懒,便随妻兄林之洋的商船到海外漫游。一路上他们经过二十余国,见识许多奇风异俗、奇人异事、奇花异草和奇鸟异兽。后因船遇风暴,来到小蓬莱,唐敖独自上山不归。小山得知父亲失踪,执意出海寻访。后五十回为第二部分,主要写众才女的聚会及离散:唐闺臣(小山)回国后参加女科考试,百女均被录取得以重会。众才女连日欢宴,表演“各种百戏之类”,宴罢散去, 闺臣再去小蓬莱寻父,入山不返。《镜花缘》以唐代故事影射清代社会生活。其思想内容的精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小说提出封建社会的妇女问题,肯定女权,颂扬女性的才能,批判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表现出作者进步的妇女观。这是全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小说中女子的才华学识,使须眉男子自惭形秽。如在黑齿国,多才饱学的唐敖、多九公与才女红薇、紫萱论学,竟被两个女子难倒。在歌颂妇女的同时, 还批判了大男子主义,如写两面国的强盗捉拿唐闺臣等要纳为妾时,被其夫人重责八十大板,并大加训斥。此外,如在女儿国,林之洋被国王选为 “王妃”,给他穿耳、缠足,使他吃尽苦头, 这其实是对摧残妇女的缠足恶俗的挞伐。其次,小说对现实社会的世态人情以及科举制度、士林酸腐进行了嘲弄和讽刺。如写两面国的人露在外面的是一张“和颜悦色,满面谦恭”的正脸,而藏在里面的则是一张“鼠眼鹰鼻,满面横肉”的恶脸。小人国 “风俗浇薄,人最寡情,所说的话,处处与人相反。”长毛国因一毛不拔, “死后冥官投其所好, 所以给他一身长毛。”第三,小说还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如君子国的“好让不争”,大人国的民风淳厚、待人宽大,黑齿国的聪慧好学、博大精神等等,都集中体现了作者“升平世界”的政治理想。《镜花缘》采用浪漫主义艺术手法,运用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进行创作,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但作品没有着重刻画人物性格,书中人物形象大多不够鲜明。书的后半部分有二十多回是写琴棋书画、医卜运算和酒令、灯谜、斗草、投壶等 “各种百戏之类”,大量的专门知识的议论,破坏了艺术的形象性。从总体上看,《镜花缘》虽未臻一流,但堪称中国小说史上难得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