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氏音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氏音鉴》

韵书。 清李汝珍著, 书成于嘉庆十五年 (1810年)。 全书共6卷。 定声母33类, 但此书兼包南北方音,实际只有19(一说22)声母。分22韵,每韵包括一两个韵母。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去、入5类。李氏韵图以声母为纲,主要在于着重表现语音中的声母和声调系统, 所以命名为 《字母五音图》。这是李氏音图与一般韵图的不同之处。 本书实际是以北方话 (大兴) 为依据, 兼采南北方音而成的, 不能作为单一的语音系统来看。

李氏音鉴

李氏音鉴

音韵学著作。六卷(另有卷首)。清李汝珍撰。李汝珍(1763—1830?),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音韵学家、文学家。另著有小说《镜花缘》。
《李氏音鉴》书约成于嘉庆十年(1805)。系李氏论述音学问题之论著,涉及面颇广。全书用问答体写成,共三十三问,另有附录三个。前五卷谈论字母、反切、韵书、四声平仄、南北方音、击鼓射字等问题,第六卷为《字母五声图》。此书立声母三十三个,作者用一首自度的《行香子》词为代表:“春满尧天,溪水清涟。嫩红飘,粉蝶惊眠;松峦空翠,鸥鸟盘翾;对酒陶然,便博个醉中仙。”这三十三个字并非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它们有“粗细”之分(实际是将介音与声母混在一起),如“满”为“粗”,“眠”为“细”,“陶”为“粗”,“天”为“细”等。这样,三十三个字实际只有二十二个声类:1.博、便,2.盘、飘,3.满、眠,4.粉,5.对、蝶,6陶、天,7.嫩、鸟,8.峦、涟,9.个,10.空,11.红,12.惊,13.溪,14.翾,15.中,16.春,17.水,18.然,19.醉、酒,20.翠、清,21.松、仙,22.鸥、尧。韵亦分为二十二。因为此书是以声母分类,韵反居次要地位,故李氏对韵未立代表字。李氏于《凡例》中所列的二十二韵为(括号内系原注的《诗韵》韵目):第一韵(江阳),第二韵(真文元侵),第三韵(东冬),第四韵(鱼虞),第五韵(萧肴豪),第六韵(支佳灰),第七韵(支微齐),第八韵(麻),第九韵(元寒删覃咸),第十韵(先盐),第十一韵(元寒先),第十二韵(尤),第十三韵(歌),第十四韵(麻),第十五韵(支微齐佳灰),第十六韵(真文元),第十七韵(庚青蒸),第十八韵(删咸),第十九韵(歌),第二十韵(麻),第二十一韵(支佳灰),第二十二韵(江阳)。从中可看出,收[-m]尾的韵已与收[-n]尾的韵相混了。此书的声调也分为五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作者虽不主张以大兴一地方音作为标准音,并声明“此编悉以南北音并明”,但从实际看来,作者所谓之“南”,并非指吴语,因吴语之最大特点为保留全浊声母,而作者却并不保留。故作者此处所指之南,盖指“下江官话”。因此,此书实为北音一系的一部音韵学著作,对研究北京语音的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
有清嘉庆十五年(1810)宝善堂巾箱本等。

☚ 音学十书   词林正韵 ☛

李氏音鉴

六卷。清李汝珍撰。汝珍(1763—1830或1828)字松石,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曾官河南县丞。师事凌廷堪,论文之暇兼及音韵杂艺。晚年困乏,所作《镜花缘》著称于文学界。是书初刊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卷首有石文煃序。此书是音学论著,涉及范围广泛。首卷论列字音、五声、五音之类;卷二论列字母、反切、阴阳、粗细之类;卷三释初学入门;卷四论列南北方音;卷五释空谷传声;卷六列韵图《字母五声图》。李氏把声母分为三十三类,但其中包含了粗、细音的分别。他说:“母中所收各音,以翻切论之,其中粗、细最宜区别。”这是因为李氏试图兼包南北方音,他说:“此编悉以南北方音兼列,惟素喻南北音者,观之始能了然。否则必谓字母及同母 (案指韵类)俱多重复矣。”因此他要把声类和韵类分得细一些。在声母方面,南北方音的分合与否,往往表现在粗细音上,所以他把声母分为粗细两类。他说:“今将《五声图》所列平音,除无字空声,余皆各别粗细,备录于后。其上去入粗细之分,亦皆仿此。此以北音而言,若以南音论之,杭州读毡为庄渊切,苏州读猪为真诗切,皆与北异。惟江宁淮扬徐海等处,于粗细之分,其音略近于北。盖南北亦多未同耳。”他所分的粗音,实际是指与开口、合口相拼的声母;细音是指与齐齿、撮口相拼的声母,许多字母兼有粗细音,这样区分是不科学的。李氏用一首“行香子词”作声母代表字,凡三十三字,代表三十三声类。加以归纳,实际只有十九个声母。韵母方面,李氏分为二十二个同母(韵类)。每一韵中,包含一个或两个具体韵母。为了兼备南北方音,此书“于字母及同母俱南北双列”。声调方面,他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入五类。李氏韵图,以三十三个字母为纲,每母列为一图,纵列五种声调,横列二十二韵之字。声母为粗音者,所列之韵就是粗音(开口、合口呼字),声母为细音者,所列之韵就是细音(齐齿、撮口呼字)。有字者于字下注明反切(反切均为李氏自制)及“射字打马式” (用号码代表声韵调,三码而成一音,即所谓“射字法”),无字者仅注明反切及射字之号码。李氏韵图以声为纲,而不是以韵为纲,与一般韵图有别。李氏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但他试图包括南北方音,所以是一部兼表“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著作。是书有嘉庆十五年 (1810年)宝善堂初刊本、同治七年 (1868年) 木樨山房重刊本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