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收集在《小戴礼记》中。 旧说《大学》是曾子所作。《大学》是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己正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人,说明了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宗明义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大学》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基础。格物的“物”、致知的“知”是指修己治人为道德修养。“诚意”就是要不自欺,一定要慎独。 “正心”就是要教人防止个人感情、欲望的偏向。“修身”是“八条目”的基本,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即把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地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