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同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同书》 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著。 清光绪十年(1848年)康有为就开始孕育“大同”理想。光绪十三年编著的《人类公理》,即是《大同书》的前身。 全书成于光绪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避居印度时,后又屡加增补,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甲、乙两部。 1935年经作者的弟子钱定安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本。 《大同书》全书分为10部;甲部,入世界观众苦;乙部,去国界合大地;丙部,去级界平民族;丁部,去种界同人类;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己部,去家界为无民;庚部,去产界公生业;辛部,去乱界治太平;壬部,去党界爱众生;癸部,去苦界至极乐。康有为揭示了过去和现在社会中人们所遭受的种种苦难,提出“去九界”以达人类“大同”,而“大同”社会是“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社会。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糅合了儒家的大同理想、耶稣教、佛教平等博爱的教义以及欧洲的乌托邦思想,以欧美资本主义为蓝本设计的,虽有其阶级、时代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闪烁著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的光辉。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反对社会的阶级斗争,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大同社会只能靠人们以“不忍人之心”为基础,用改良渐进的方法去实现这种社会。 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达到大同的道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