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希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希烈?—786

唐节度使。燕州辽西(今北京顺义)人。初为淮西节度使李忠臣部将。大历末,杀李忠臣妹夫、节度副使张惠光,驱逐李忠臣,被授为蔡州刺史、淮西节度留后。德宗即位,任淮宁军节度使。建中元年(780年)因讨平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加南平郡王。建中三年,令他讨伐淄青节度使李纳,他声言遣使往青州招谕,实则与李纳通谋,并与河东各叛镇王武俊、田悦等呼应,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建中四年,他正式举兵反唐,多次击败唐兵,攻陷汴州(今开封)。随即称楚帝,改元“武成”。派兵东进,为刘洽所拒。后被刘洽与李纳联军击败,遁归蔡州。贞元二年(786年),为部将陈仙奇毒死。

李希烈?—786

唐燕州辽西(今北京市顺义县)人。少从平卢军。宝应初,李忠臣为淮西节度使,署为编裨。大历末,为淮西节度留后。德宗即位,授淮宁军节度使,加检校礼部尚书。会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反,封其为南平郡王、汉南北招讨处置使、诸军都统,以平崇义功多,拥兵欲有其地。未能如愿,遂大掠而去。建中三年(782年)秋,加检校司空,兼淄青等州节度使、新罗渤海两蕃使,讨李纳,反与李纳通谋,并与叛乱的河北藩镇田悦、朱滔等相勾结,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建中四年底,攻入汴州(今河南开封),旋称“楚帝”,年号“武成”。建置官属,分其地为四节度。遣兵东讨,为刘洽、李纳大破之。遁归蔡州(今河南汝南)。后被部将陈仙奇毒死。

李希烈?—786

唐燕州辽西(今北京顺义)人。原为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帐下偏裨。后逼走李忠臣,被朝廷授为蔡州刺史、淮西节度留后。德宗初为淮宁节度使,奉命讨平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反叛。不久,又奉命讨伐割据淄青的李纳。他潜与李纳通谋,又勾结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建中四年底(784年初)攻陷汴州(今河南开封)。旋称楚帝,建号武成。不久为刘洽所败,逃归蔡州。贞元二年(786年)三月,被其部将陈仙奇毒死。

李希烈?~786

唐藩镇割据者。燕州辽西(今北京顺义)人。初为李忠臣偏将。德宗时,为淮宁节度使,奉命讨伐割据淄清(今山东益都)的李纳,兵至反与李纳通谋,并与朱滔、田悦等勾结, 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建中四年底(784年初),攻入汴州,称楚帝,年号武成。后为刘洽所败,逃归蔡州,为部将陈仙奇毒死。

李希烈?—786

唐朝节度使。燕州辽西(今北京顺义)人。初为李忠臣部将,德宗时,为淮宁(今河南汝南)节度使。建中三年(782),讨李正己,遂率部移居许州。声言招谕青州李纳,实潜与勾结,并与河北朱滔、田悦等连和。与朱滔等反唐,自称天下都元帅,号建兴王。次年,据汴州(今河南开封),称楚帝,年号武成。不久为汴滑副都统刘洽所败,逃归蔡州(今河南临汝),后为部将陈仙奇毒死。

李希烈?—786

唐藩镇割据者。燕州辽西(今北京顺义)人。初为李忠臣偏将。德宗时,为淮宁节度使,奉命讨伐割据淄青(今山东益都)的李纳,他反与李纳通谋,并与朱滔、田悦等勾结,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建中四年底(公元784年初),攻入汴州(今河南开封),称楚帝,年号武成。后为刘洽所败,逃归蔡州(今河南汝南),为部将陈仙奇毒死。

李希烈?—786

唐燕州辽西(北京顺义北)人。初为李忠臣部将。德宗时为淮宁节度使。建中二年(781)曾参与讨平梁崇义之役。次年,受命讨伐淄青节度使李正已。他移驻许州,暗中与青州李纳及河北诸镇勾结,不久,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等叛唐藩镇均据地称王,他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并派兵四出掠夺,逼近洛阳,东都震骇。四年,攻占汴州,称帝,国号楚。后为唐军所败,逃归蔡州。贞元二年(786)为部将陈仙奇毒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