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美女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美女篇》

《美女篇》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11),高门结重关(12)。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13)?媒氏何所营(14)?玉帛不时安(15)。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注释】 ①妖:艳丽。闲: 同“娴”,娴雅。②攘袖:捋起袖子。③约: 束。④金爵钗: 一端作雀形的金钗。⑤琅玕: 一种似玉的石。⑥交: 络。⑦间: 隔。木难: 一种绿色宝珠。⑧还 (xuan旋): 通“旋”,转。⑨啸:蹙口出声,吹口哨。⑩行徒:行路的人。息驾:停车。(11)青楼:饰以青漆之楼,指显贵之家,与后代以青楼代指妓院不同。(12)重关: 两道闭门的横木。(13)希令颜:慕其美貌。令,善。(14)营:营媒。(15)玉帛: 指珪璋和束帛,古人作聘礼用。安: 定。

【诗大意】美女容貌艳丽,神情闲雅,在路旁采桑。柔嫩的枝条纷纷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飞下。她捋起袖子,露出雪白的手,金镯戴在洁白的手腕上。她头插金雀钗,腰佩翠色琅玕石,身上络佩明珠,其间点缀着珊瑚与木难。她的罗衣轻盈,衣襟随风飘旋。她的目光有神采,长啸一声,吐气如香兰。行路的人因观看美女而停车不走,休息的人也因看得着迷而忘了吃饭。若问这位美女的住处,就在城的南端。她家地位高贵,高楼临街立,大门更森严。她的容貌如此之美,有谁能不羡慕?可不知媒人在忙什么,为什么她还不及时行聘定婚?原来美女敬慕品德高尚之士,却难于找到贤良之人。众人不理解她的胸怀,只会横加责难。美女正当青春盛年却独处深闺,夜无法入睡,感慨长叹。

【赏析】 《美女篇》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从诗的立意上来说,它继承了《楚辞》以来以美人迟暮比喻高人贤士怀才不遇的诗歌传统,通过美女盛年不嫁而受冷落的遭遇来抒发作者自己抱负不得施展的胸襟。这首诗当属于曹植后期的代表作。从曹丕即位到曹叡当政,曹植屡受猜忌、排斥,不得参予政事,但他又总是怀着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抱负,一再要求自试都未能得到允许,他的心情一直处于愤激、抑郁、矛盾之中,《美女篇》就表现了他的这种复杂心情。

这首诗在艺术上明显受到汉乐府《陌上桑》的影响,但在具体描写上又比 《陌上桑》 更细腻传神,更注重言外之意的表现。“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开头两句是对美女容貌、活动场所的总的描写。妖,形容她艳丽的姿色;闲,形容她高雅的风度。下面“柔条纷冉冉”两句紧承采桑而来,明为写物,其实却是以物衬人,描写美女采桑的动作。这两句想象生动,富于暗示性,淡淡几笔,便把美女采桑的优美姿态写得如在目前。

“攘袖见素手”以下十二句,是以浓墨重彩的局部特写具体刻画美女的容貌服饰,渲染她的风韵神采。这几句和《陌上桑》的写法很相似,都是从美女的服饰之盛上下笔。但《陌上桑》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多属静态描摹,且笔法缺乏变化,而曹植则注重画面色彩的搭配、人物神情的勾画和动态的描写,极力描绘出一个神采飞扬、婀娜多姿的美女形象来。如 “素手”、“皓腕”、“金环”、“金爵钗”、“翠琅玕”、“明珠”、“珊瑚”、“木难”等描写,色彩斑斓,炫人眼目,显示了美女的美丽高贵;而 “攘袖”、“见”、“约”、“佩”、“交”、“间”等动词的穿插,则化静为动;特别用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写服饰,用字生动优美,使人透过这随风飘飘的罗衣仿佛可以看到美女步履轻盈、身影翩翩的样子。对美女情态神采的描写,着墨不多,也能呼之欲出。

至此,美女形象之美已写得笔酣墨饱,故下面“借问”四句便转换了角度,从美女的身分地位上再作波澜。“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是借民歌常用的问答方式作为过渡,引出下文来。青楼、高门、重关都指显贵人家所居之地,这就是说美女并非出身寒门,而是居住在高楼深闺的显贵之家。这里特意点明美女的身分地位,当不单纯为了突出其美与贵,更是为下文蓄势,埋下伏笔。

“容华耀朝日”四句,在全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已极力渲染了美女之美、身份之高,在她那灿若朝阳的容华面前,谁能不动爱慕之情呢!可是,现实却那么无情:如此一位美女竟没有良媒前来及时行聘定婚。“媒氏何所营?玉帛不相安?”两个问句,尖锐地揭示了无人求婚的反常现象,字句中蕴含着强烈的不平之气,显然是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遇一吐郁闷。

但接下六句,却不从对媒氏的怪怨上继续生发,而是换了一副笔墨,从正面表现美女的高雅脱俗,卓尔不群,说明美女盛年不嫁,并非她落落寡合,而是她“慕高义”、“求贤”难,她的理想不能实现。这就从美女具有的内在美德上进一步表现美女形象,使内在美与外在美相互勾通、汇合,同时也使美女形象得到升华,显示了作者对崇高美的追求。

美女形象,实际上凝聚了作者全部美好的人生理想,而这种美却偏偏注定要被毁灭,注定不能为社会所容,这怎能不使她“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呢! 这个结尾有强烈的悲剧效果,它写出了美女与社会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写出现实的不合理与不得不中夜长叹的慨然,笔触凝练,一唱三叹,意犹未尽。

这首诗全用比兴、象征、寄托的手法,明写美女,实写诗人自己,却又写得不露痕迹,姿态天然,含蓄隽永。正如叶燮《原诗》所说:“《美女篇》意致幽缈,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


《美女篇》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美女篇》

 诗歌。曹植作。诗中描述了一个外貌美丽、端庄而盛年未嫁的女子中夜长叹的情景,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和壮志未酬,借以抒发自己苦闷哀怨的心情。此诗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不落窠臼。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十分细致真切,托物抒情,自然流畅,词采华美。

《美女篇》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美女篇》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何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欢?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曹植生于三国争雄的乱世,长于戎马倥偬的军中,自幼就在曹操身边接受耳提面命的教诲,心怀大志,才冠群雄,几被定为太子,然因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与曹丕携隙。曹操死后,曹植陷于曹丕、曹睿兄侄两代皇帝的猜忌威逼之下,怀抱利器无所施,常有美人迟暮、时不我待之叹,《美女篇》就是这种处境和心情的写照。

诗直就美女采桑叙事起句,造就这样一个环境:一条弯曲的小路通往密林丛中,小路两旁柔弱的桑枝轻轻拂动,碧绿的桑叶在微风吹动下婆娑起舞,一位美丽娴雅的女子冉冉移步于桑林之间,纤纤素手不停地左右采撷桑叶,这犹如电影中的一幅全景画面,先给人一个整体印象,然后镜头拉近,再作详细描绘。

“攘袖”以下十句正面描写女子容仪服饰之美。因系采桑,故先从手写起,再头上,再身段,再神采风韵,层次分明,刻画细致。 “素手”、 “皓腕”、 “玉体”是夸饰女子肤肌白晰姣好, “金爵钗”、“翠琅玕”、“明珠”、“珊瑚”、 “木难”是铺陈其首饰富丽华贵。为了渲染美女容仪服饰惊世骇俗,诗人用词很注意色彩搭配,“素”、“皓”、 “玉”皆为白色,用来修饰美女的肌肤,给人以纯净高洁的感觉。 “金爵钗”、“翠琅玕”、“珊瑚”、“木难”着色浓艳, “长啸气若兰”的玉女,配上色彩缤纷的首饰,丰姿艳丽,光彩照人,再加上一双转盼生辉的眸子,迎风移步,罗带飘飘,真是一副仙姿。

“行徒”两句,以旁观者为女子美色所惊倒产生的失态举止,侧面描写美女沉鱼落雁的容貌,这种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既含蓄又很生动,为民歌经常使用,如《陌上桑》夸饰罗敷的美貌就有这样几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衬托手段看, 《美女篇》显然取法《陌上桑》,但曹植能够化繁为简,仅用“息驾”、“忘餐”两句就交代过去,手法虽相似,却没有雷同之感。

美女惊人之貌令旁观者为之息驾忘餐,自然引发了人们深入了解她的愿望, “借问”四句便是以客问的形式,补叙美女居址门第。“城南端”、“临大路”交代居处的地理位置, “青楼”、 “高门”、 “重关”是写居室状貌,而它深一层意思却是表明,美女并非居于穷乡僻壤、人迹罕至之所,并非穷巷陋室之女,她拥有出嫁应具备的最好条件,终于未嫁者,当有更深刻的原因。这样就为下文抒发贤良难求,高才被压的悲愤感情,聚集了足够的力量。

结尾十句就美女的遭遇、命运发议论、抒感慨、明心志,点破题旨。晖映朝日的容华,世人所共仰,这是常情常理。然而媒人却无意为这位美人谋合,不能不引起佳人的愤懑与哀怨。 “佳人慕高义”的崇高品质与“求贤良独难”的不幸际遇,构成美女盛年不嫁的悲剧性命运。放弃理想,苟且随俗与美女纯洁高尚的品质相悖,那些嗷嗷于世的庸碌小人,根本不可能理解美女的理想和追求。 “嗷嗷”二字既显示了对众小的鄙视,也表现出不苟于世俗的决心。然而超世脱俗的孤傲毕竟不能抵消“盛年不嫁”的悲哀,诗人最终发出“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的悲愤与哀怨。读此句,想见凄清之夜, 冷月当空,不眠的美女,独叹于孤灯之下,凄楚的夜景与悲愤的心境构成一个冰与火的世界,千言万语都在这一“叹”之中。感情表达迂回婉转,一波三折,笔调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故后人赞“《美女篇》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叶燮《原诗·外篇下》)。

曹植诗歌创作很重视吸取民歌的艺术营养,他曾说: “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与杨德祖书》)《美女篇》就是一篇学习民歌的范例。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修辞造句等方面,《美女篇》明显地接受了乐府民歌《陌上桑》的影响,两首诗皆以姿容美好,品德高尚,性格傲岸脱俗的女性为描写对象,其中有些刻画是很相似的,比如《美女篇》夸饰女子容仪服饰之美与《陌上桑》的写法就很接近。当然, 《陌上桑》更侧重首饰和衣服, 《美女篇》着重写人物形体,体现了诗人在学习中的创造和发展,这种创造尤其表现在诗歌的立意翻新上。《陌上桑》表现的是罗敷捍卫女性尊严和对恶势力大胆的反抗,《美女篇》意在表现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恼,借以寄托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所以,尽管《美女篇》脱胎于《陌上桑》,立意主旨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正如刘履在《选诗补注》卷二所说: “《美女篇》比也。……子建志在辅君匡济,策功垂名,乃不克遂,虽授爵封而其心犹为不仕,故托处女以寓怨慕之情焉。其言妖闲皓素,以喻才质之美,服饰珍丽,以比己德之盛,至于文采外著,芳誉日流,而为众所希慕如此。况谓居青楼高门,近城南而临大路,则非疏远而难知者,何为见弃,不以时而弊聘之乎?其实为君所忌不得亲用……夫盛年不嫁,将恐失时,故惟中夜长叹而已。”这可谓是对《美女篇》立意主旨的肯綮之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