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羔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羔裘》洵直且侯②。真是舒直而又美好。 彼其之子,那位好人啊, 舍命不渝③。至死不变为国效劳。 羔裘豹饰④,皮袍袖口饰着豹皮, 孔武有力⑤。穿在身上勇武有力。 彼其之子,那位好人啊, 邦之司直⑥。国内专管整饬法纪。 羔裘晏兮,羊羔皮袍美盛无比, 三英粲兮⑦。三列豹皮袖口鲜丽。 彼其之子,那位好人啊, 邦之彦兮⑧。国家美士文采第一。 (采用袁梅译诗) [注释] ①濡:润泽。②洵:均调。直:正直。侯:美,指能为人君长者的器度。③舍命:舍弃生命。渝:变。④豹饰:以豹皮为袖口缘饰。⑤孔:甚。⑥司直:主正人过失之官。⑦晏、粲:鲜艳或鲜明的样子。英:羔裘衣饰,疑即上文的豹饰。饰物凡三列,故曰“三英”。⑧彦:士之美称。 [赏析] 《郑风·羔裘》是郑人赞颂郑国古之君子立朝之义的诗篇。《左传》昭公十六年(前526年),郑国六卿为来聘的晋国大臣韩宣子饯行时,郑相国子产曾赋此诗称誉韩宣子。因为诗中有“彼其之子,舍命不渝”、“邦之司直”、“邦之彦兮”这样崇高的品评,故韩宣子辞不敢当。由此可见,早在子产的时代,这首诗已在郑国上层社会广为流传了。 本诗凡三章,每章四句,所美非一人。首章赞美担任王朝卿士(执政官)的贤诸侯。古人穿皮裘,毛表而革里,裘毛在外表。服制有严格的等级,并各自标志某种德行,诸侯服用纯色,卿大夫则须饰以杂皮。缁衣羔裘是诸侯的朝服。羔裘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光润似玉的品质。诗中说,穿着羔裘的那个人具有和调正直的品德,又有君国长民的器度,真是德称其服的典范。他在王朝任职,负责颁布并执行天子的政令,见危授命,忠贞不渝。次章赞美在位的卿大夫。羔裘豹饰是卿大夫的朝服。豹子勇武刚毅,用豹皮缘饰羔裘的袖口,正是取它的这种品质。诗中说,穿着羔裘豹饰的那个人,具有豹子般超群的勇武,和正其是非的人格力量,国家正倚重他担任正过御乱的司直。三章赞美列大夫。豹皮有斐然的文采。以豹皮作为羔裘的三道英饰,鲜妍异常,粲然夺目。诗人称赞穿着这般盛饰裘袍的人士,具有豹皮一般美盛的文采,他们不愧为一“邦之彦”——国人的模范。 关于本诗的作法,朱熹《诗集传》于每章之下均注曰:“赋也。”这并不确切。其实每章的首句都是以赋为比,使用了借代的辞格,表面上是称美羔裘,里层却是比喻羔裘的主人有美玉的德行、豹子的勇武和文采。它与次句直赋主人公的德行融为一体,所谓德行以称服,服所以彰德,从而深化了诗意。诗人就裘服主人的服饰之盛写起。进而咏叹他们正己律人的美德、经邦济世的才能,最后由衷地赞美他们对邦国的杰出贡献。一唱三叹,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郑国是个千乘之国,处于中原四战之地,夹在晋楚齐秦诸大国之间,几乎无岁不受战火的煎迫,然而终春秋之世岿然自存。其原因何在? 读了这首诗,也许可以找到部分答案。正是因为在郑国朝廷,有一批如本诗所赞颂的德才兼美、能称其位的人才,和衷共济、救亡图存,所以能特立于大国之间而保其社稷。 《羔裘》狐裘以朝①。坐朝时披着华贵的狐皮袍。 岂不尔思? 怎能让我不为你思虑? 劳心忉忉②。忧心忡忡把心操。 羔裘翱翔③,身穿羊羔皮袄到处游逛, 狐裘在堂。朝堂上穿着华贵的狐皮装。 岂不尔思? 怎能让我不为你思虑? 我心忧伤。担心国事心忧伤。 羔裘如膏④,羔皮柔软洁白如油膏, 日出有曜⑤。日光之下光闪耀。 岂不尔思? 怎能让我不为你思虑? 中心是悼。心情沉重难忘掉。 [注释] ①朝:朝堂,朝见群臣的公堂。②忉忉:忧虑的样子。③翱翔:指到处游逛。④膏:油脂。⑤曜:同“耀”,闪闪有光。 [赏析] 这是一位关心国事的士大夫为讽喻其君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诗。桧,是周初分封在桧地(今河南密县附近)的小国。周室东迁不久,即为郑桓公所灭。《诗序》认为:“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国小而迫,君不用其道,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解说略同。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其国君每日只知美服、遨游,荒于国事的担忧。感情真切,忧国之心沉重、感人。 诗凡三章,各章前二句均写其君只知锦衣美服,沉湎于游乐;后二句则极写自己的劳心忧虑之情。诗中写这位国君身着上好的羔皮皮袄,到处逍遥、享乐;上朝时则穿上更为华贵的狐皮袍子摆派头儿。“国小而迫”,危机四伏,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他却如此麻木不仁,这怎不令人担忧呢?第一章,写其自由自在之状,用“逍遥”;次章则用“翱翔”,意虽略同,但后者更带有放荡尤甚而自鸣得意的意味。表示其沉于游乐之心,愈演愈烈。与此相应的,诗人在三章中写自己的心情,也是日益沉重有加:先是劳念(“劳心忉忉”),次是忧伤(“我心忧伤”),最后则是沉痛至极(“中心是悼”)。还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第三章形容羔裘的两句:“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写羔皮的柔润洁白,高贵华丽之状,跃然在目。全诗用重章复沓的形式写成,三章重复用“岂不尔思”的反问语言来写自己的思虑之情,充分表达了诗人关心国事、情不能已的心态,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羔裘》自我人居居②。对待我们傲慢难忍受。 岂无他人? 难道没有别的大人? 维子之“故”! 由于思念你的“缘故”! 羔裘豹褎③,羔羊皮衣豹皮袖头, 自我人究究④。对待我们骄傲不好受。 岂无他人? 难道没有别的大人? 维子之“好”! 由于思念你的“好处”! [注释] ①祛:袖口。②自:使用,对待。居居:借作“倨倨”,傲慢的样子。③褎:“袖”的异体字。④究究:借作“仇仇”,傲慢的样子(从高亨说)。 [赏析] 《羔裘》比较难理解。《诗序》说:“《羔裘》,刺时也。晋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但朱熹认为没这么简单,他说:“此诗不知所谓,不敢强解。”作其他理解的也有,甚或有作爱情诗看待的。我们认为高亨先生的说法比较合理,即“统治阶级作品。作者和一个贵族原是好朋友,但是由于他的地位卑贱,处境贫困,贵族看不起他了。他作这首诗,讽刺贵族。” 诗有两章,复沓形式,故两章内容一致。诗句开篇云:“羔裘豹祛”,描述的是服饰,指的是人。羊羔皮做的皮袄,袖口上镶着豹皮,这是当时大夫特有的服装(依朱熹说)。用富有特征的衣服指代穿者,巧妙地道出了对方的地位,无异于指名道姓,但又比直接点名生动、含蓄。接下来,写对方对自己的态度,暗示出双方地位的差别。我人,我这个人,诗人自指。居居,众说不一,此从高亨先生说,借作“倨倨”,傲慢的意思。对方地位高于“我人”,才有“居居”之态;双方又同属于统治阶级,“我人”才会对“居居”如此敏感。“岂无他人”句意,诗人打算离开“羔裘豹袪”,另投他人,以此宣泄对对方的不满。但第四句云:“维子之故”,竟有依恋无比的意思。此诗之难理解,原因主要在此。附合《诗序》者,谓是唐民笃厚,虽在上不恤,亦不忍离去。而《褰裳》有“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句,《狡童》有“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句,都与爱情有关,故有以《羔裘》为爱情诗者。附《诗序》者,不值一驳。云情诗者,亦难圆其说,因为诗前两句着重于对方的地位、对方的态度,于爱情似无关。比较起来,高先生的解说在理。盖作者原与对方要好,后对方升迁,态度变了,故作者打算另寻他人为友,但想想以往的友情,又不忍作别。同属一个阶级,矛盾故不尖锐,作者只是埋怨而已,本无心离去。 此诗语言简洁而有余味。“羔裘豹袪”,描述了服饰,又显示出穿者的身份和地位,言简意赅。“自我人居居”指明朋友态度傲慢,但没有具体、正面描述,比较笼统。可是紧接着的“岂无他人”一句,则从“居居”的后果,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加深了印象。“维子之故”,则不仅写出诗人现在的复杂心情,也暗示出作者和对方原有的深厚情意。 《羔裘》羔裘豹祛,(一) 羔羊的皮裘豹皮的袖口, 自我人居居。(二) 你奴役我们几时罢休。 岂无他人? 我难道没有别路走? 维子之故。(三) 只因为你是我的老友。 羔裘豹褎,羔羊的皮裘豹皮的袖口, 自我人究究。你奴役我们真难忍受。 岂无他人? 我难道没有别路走? 维子之好。只因为你是我的好友。 注 释 (一)陈奂:“《传》祛,袂末也。……释文定本据《传》袂下有末字。……袂口谓之祛。……袂口之缘,是为袂末。” (二)郑玄:“其役使我之民人,其意居居然有悖恶之心,不恤我之困苦。” (三)郑玄:“岂无他人可归往者乎?我不去者,乃念子故旧之人也。” (四)陈奂:“《说文》:‘褎,袂也’。俗作袖。” (五)毛亨:“究究,犹居居也。” 孔颖达:“《尔雅》云:‘居居、究究,恶也。’” 注 音 祛qu曲 褏xiu袖 《羔裘》羔裘逍遥,你穿着羔裘去游遨, 狐裘以朝。穿着狐裘上公朝。 岂不尔思? 难道不想念你吗? 劳心忉忉。我的心里真烦恼。 羔裘翱翔,(一) 你穿着羔裘去游逛, 狐裘在堂。(二) 穿着狐裘上公堂。 岂不尔思? 难道不想念你吗? 我心忧伤。我的心里真悲伤。 羔裘如膏,羔裘光泽象脂膏, 日出有曜。(三) 太阳出来把它照。 岂不尔思? 难道不想念你吗? 中心是悼。我的心里真苦恼。 注 释 (一)郑玄:“翱翔,犹逍遥也。” (二)毛亨:“堂,公堂也。” (三)陈奂:“《传》云:‘日出照曜,然后见其如膏,此倒句也。’” 注 音 忉dao刀 《羔裘》羔裘如濡,(一) 羔羊的皮裘多润泽, 洵直且侯。(二) 他是纯良又正直。 彼其之子,他那个人呀, 舍命不渝。(三) 生死关头不变节。 羔裘豹饰,(四) 羔羊的皮裘豹皮袖, 孔武有力。(五) 他的勇力大无限。 彼其之子,他那个人呀, 邦之司直! (六) 主持国家的正义! 羔裘晏兮,(七) 羔羊的皮裘多鲜明, 三英粲兮! (八) 三行花边亮晶晶! 彼其之子,他那个人呀, 邦之彦兮! (九) 是国家的英杰! 注 释 (一)陈奂:“濡,润泽也。……言羔裘光色,润泽然也。如,犹而也。” (二)朱熹:“洵,信。直,顺。侯,美也。” (三)朱熹:“舍,处。渝,变也。……当生死之际,又能以身居其所受之理而不可夺。” (四)毛亨:“豹饰,缘以豹皮也。” 陈奂:“谓袂末缘以豹皮为饰也。” (五)毛亨:“孔,甚也。” (六)毛亨:“司,主也。” 朱善《诗解颐》:“邦之司直,则必不諛悦以求容。” (七)毛亨:“晏,鲜盛貌。” (八)闻一多《风诗类钞》:“英,裘饰也。疑即上之豹饰。凡三列,故曰三英。” (九)陈奂:“《尔雅·释训》:‘美士为彦。’” 注 音 濡ru儒 渝yu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