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义山诗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义山诗集 李义山诗集诗别集。唐李商隐作。商隐字义山,故名。三卷,有明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本》。又有明嘉靖二十九年毗陵蒋氏刊六卷本, 《四部丛刊》据以影印。笺注本有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义山号玉谿生),六卷,前四卷为编年诗,后二卷为不编年诗,附以年谱与诸家评论。有清乾隆德聚堂重校本,1979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印行。另有清朱鹤龄《李义山诗注》三卷,清沈厚塽就朱注本作辑评,题名《李义山诗集辑评》,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据清同治九年广州倅署原刊本印行。又近入张采田作《玉谿生年谱会笺》四卷,对冯氏笺注多有补正,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版。 ☚ 樊川文集 樊南文集 ☛ 李义山诗集别集。三卷。唐李商隐撰。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秘书省正字等职。当时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晚年先后三次在桂州、徐州、梓州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后死于荥阳。 《李义山诗集》存诗约六百首。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直接触及时政,表明了诗人鲜明的政治态度和不寻常的胆识,如《有感》、《重有感》等有力地抨击了控制朝政的宦官,《寿安公主出降》等直斥祸国殃民的藩镇,并讽刺了朝廷姑息强藩的行径。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诗人以途中见闻展现了甘露事变后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真貌,并追溯唐王朝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指出致乱的根源。李商隐的咏史诗也有很高成就,它们记录历史教训,以此为当政者的鉴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富平少侯》、《南朝》、《北齐》等有力地鞭挞了历史上封建帝王的骄奢荒淫,《瑶池》、《贾生》等讽刺帝王追求神仙的虚妄,其中也显露了诗人的胸襟抱负,《马嵬》、《龙池》、《华清宫》等更是直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本朝皇帝,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李商隐最有特色的是标为“无题”或取作品中个别词语作为题目的爱情诗,这些诗用华美的词藻、和谐的音调构成优美的形象,传达出真挚婉转的情思,极富艺术感染力。由于这类诗意蕴含蓄,故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这些注解“大抵刻意推求,务为深解,以为一字一句皆属寓言,而无题诸篇穿凿尤甚”。李商隐的这些诗除了少数可能别有寄托,多是交织着他对生活、爱情、身世等种种复杂感受的言情之作,其中“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表达了对爱情的希望和执着不渝的追求,脍炙人口,盛传不衰,是他代表性的名作。 李商隐以近体诗成就最高,他继承杜甫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糅合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又受到李贺诗幻想象征等表现特点的影响,形成了情致深蕴、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这种艺术上的独辟蹊径,是对唐诗发展的重要贡献,并对晚唐、宋初及至清代的一部分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李商隐诗也存在着用事用典过多,意义晦涩费解的缺点,后来宋代的西昆体作家片面发展了他的缺点,诗歌创作中的形式主义倾向更趋严重。 有明汲古阁刻本和《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均为三卷,又有影印明嘉靖间毗陵蒋氏刻六卷本和明姜道生刊《唐三家集》本七卷。主要注本有清初朱鹤龄《李义山诗注》三卷,这是现存的刊行最早的李诗笺本。还有沈厚塽将何焯、朱彝尊、纪昀三家评语辑入朱注本中,编成《李义山诗集辑评》。另有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所注详备,最受称道,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 李义山诗集诗集。唐李商隐(813—858)撰。六卷。商隐有《李义山文集》已著录。李诗传世约六十首,作者颇有政治抱负,反对藩镇割据及宦官擅权,常以诗批判时政,感慨讽喻,表现出一定的识见与胆略。所作咏史诗,以古喻今,或表达对现实之态度,或抒发怀才不遇之心情。颇重艺术性,律诗、绝句为其所长,典雅华丽,属对工整,工于比兴,颇受诗家重视。爱情诗尤有功力,对后世影响甚大,宋婉约派词人及元明清写爱情题材之戏曲作家,多曾学义山之诗。其诗讲究典故与辞藻过甚,感伤过多,部分诗作意旨晦涩。如《无题》诗,虽注释、解说者代不乏人,然各执一端,终令人莫衷一是。李诗具有独特风格,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有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毗陵蒋氏刻本,分类编纂;明汲古阁《唐人八家诗》本,三卷;《四部丛刊》影印蒋氏本行世。清人冯浩有《玉溪生诗集笺注》,较为完备。一九七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李商隐诗选》可资参考。 李义山诗集 李义山诗集别集。三卷。唐李商隐撰。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秘书省正字等职。当时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晚年先后三次在桂州、徐州、梓州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后死于荥阳。 ☚ 樊川文集 温庭筠诗集 ☛ 李义山诗集 《李义山诗集》唐代诗文别集名。李商隐撰。因李商隐字义山而得名。现存有明代刻本很多,汲古阁本为3卷,清代《唐诗百名家全集》中的《李商隐诗集》就是3卷。另 一个明代嘉靖时毗陵蒋氏刻本 《李义山诗集》是6卷,《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笺注本主要有:朱鹤龄 《李义山诗集注》,冯浩的 《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排印出版)。今人叶葱奇的《李商隐诗集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刘学锴、余恕诚 《李商隐诗歌集解》是最完备的本子。主要选本有周振甫的 《李商隐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 ☚ 樊川文集 温庭筠诗集 ☛ 李义山诗集别集。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作。三卷。有明毛晋刻本。又有影印明蒋氏刻六卷本。清人笺注本数种,以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最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顾易生、蒋凡标点本。又,商隐曾自编《樊南文集》,已佚。后人辑注以清冯浩《樊南文集详注》最为完备。又有清钱振伦、钱振常辑注《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附年谱订误一卷。有同治间刻本。今有中华书局1987年《李商隐诗歌集解》本。 李义山诗集三卷。唐李商隐 (公元813—858)撰。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又作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诗人,官至县尉,秘书郎和工部郎中。因受牛僧孺,李德裕竞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文创作上却有很高的成就。他擅长写骈体四六文,其骈文瑰迈奇古,而多用典故,有“獭祭鱼”之称,与温庭筠齐名,称为“温李”。又以诗名重于当世,与杜牧并称“小李杜”。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甲集》、《乙集》、《玉溪生诗》、《杂纂》、《文》和《赋》各一卷,流于后世。《李义山诗集》又名《玉溪生诗》,为唐诗别集。李商隐的诗在唐代没有人为其结集,所以到唐末已散佚。到了宋初由扬亿刘子仪等孜孜求访,得二百八十二首,作《西昆唱酬集》。以后诗家遂有“西昆体”之称。其后钱若水又留意搜集得四百余首,再加北宋、南宋人补辑一百多首,现存诗六百余首。《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及《郡斋诗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诸书著录题名不一,又名《李义山诗》或者《玉溪生诗》;卷帙也不等,有三卷本、五卷本。通行本则为三卷。宋刊本今已不存,现存有手抄宋抄本三卷,宣统元年(1909)国光社影印。将《四库全书》所收为明刊本,三卷;又有毛晋汲古阁《八唐人集》本,三卷;清人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三卷。《四部丛刊》所收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毗陵蒋氏刻《中唐人集十二家》,本《李义山诗集》六卷。此外还有朝鲜刻本《李商隐诗集》十卷,补遗一卷,共二册,现存北京图书馆。李商隐诗注释,最早有刘克、张文亮二家注,均未流传。明清注家很多,有释道源注,其书已佚;朱鹤龄《李义山诗注》;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笔注》,有乾隆刻本;姚培谦《李义山诗集注》,有乾隆杉桂读书唐本;屈复《玉溪生诗意》,有乾隆艺古堂刻本;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樊南文集详注》等。各家笺注均附有年谱。叶葱奇撰成《李商隐诗集疏证》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刘子锴、余恕诚有结合各家研究成果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