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曾侯乙编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时代曾国君主乙的随葬品。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编钟上有错金乐律铭文。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编钟共65件,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赙钟1件。总重量2500多kg。最大的通高153.4cm,重203.6kg;最小的通高20.4cm,重2.4kg。按音高和大小,排为8组,悬挂在3层铜木结构的钟架上。可演奏多种乐曲。声音清亮悠扬,是战国(公元前475~前221)早期著名的青铜乐器。钟架全长10.79m,高2.67m,由245个构件组成,可灵活拆卸。配以6个T形木锤、2根长木棒。钟上共有篆体铭文2800多字,提到乐律名称53个,其中有35个是以往不知道的。经测音,每个钟鼓部基音比隧部基音高一个三度音程。编钟音阶与现代国际通用的C大调7声音阶音列一致,总音域包括5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阶齐备,可以演奏各种曲调,音色优美,并能转调。钟为铜质,含锡12.5%~14.6%,含铅1%~3%。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制品,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现为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架长784厘米,宽335厘米,高273厘米。编钟共64件,全部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共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上有长方钮,器表无纹饰,有篆书标音铭文。下面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圆柱形长柄,乳钉凸起呈柱状。器体各部分均饰浮雕蟠虺纹,细密精致。所铸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还有标音名和较长的乐律名,字形狭长优美,绝大多数为错金文字。另有 一件镈钟,位于下层甬钟中间,形体硕大,钮作双龙蛇形,龙体卷曲,回首卷尾,龙首上各有一蛇,两两相对,皆呈“S”形,颇具飞动之势。乳钉扁平,器表亦饰蟠虺纹,与甬钟纹饰风格一致。镈体面有铭文3行31字,记述作器者为楚惠王,在其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赠给曾侯乙作殉葬品。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三层横梁为木质,饰镂刻和漆绘纹饰。横梁两端有浮雕蟠虺纹的青铜套。中下层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作支柱,中部还各有一铜柱。铜人身着长袍,腰束带,髹漆,饰彩绘花纹,以头和上举的双手承托架梁,表情肃穆,立于浮雕蟠虺纹圆形铜座上。此铜雕人像作为钟架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装饰作用,增强编钟的整体气势,使之更显庄重尊贵。
这套编钟是已发现青铜编钟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组,规模宏大,颇为壮观。整套编钟总重量2500多公斤,最大的一件甬钟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其铸造工艺精湛,造型、纹饰皆达到了很高水平,虽在地下深埋二千四百余年,至今仍能演奏各种乐曲,音律准确。
曾侯乙墓共出土各类文物700余件,其中有124件乐器,除编钟外,还有编磬、排萧、笙、笛、鼓、琴、瑟等,说明远在战国时期,我国已具有了非常发达的音乐文化。

☚ 双兽三轮盘   龙凤鹿方案 ☛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早期青铜乐器。其中,纽钟19件,甬钟45件,镈钟1件。最大钟通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全套钟总重2500多公斤,分三层八组悬挂于曲尺形钟架上。钟架铜木结构,由七根横梁六个佩剑铜武士组成。横梁上髹黑漆彩绘花纹,两端有浮雕或雕龙鸟和花瓣形青铜套。横梁、钟钩、钟体之上共刻有铭文3755字,钟体铭文大都错金。铭文内容涉及钟的编号、铭记、标音及乐律。镈钟系楚惠王所赠,正面钲部有铭文31字,为曾侯乙墓的断代提供了可靠依据。出土时,每件钟均保留着完好的音响。整套编钟音色丰富优美,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律较准。能演奏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乐曲,显示了中国先秦音乐艺术的高度水平。编钟的出土,不仅对中国音乐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同时也为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古文字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 三戈戟   鄂君启节 ☛

曾侯乙编钟

曾国乐器。共65件,时代战国早期。甬钟45件,其中32件形状相近。圆柱形或八棱形长甬,或素面或饰卷云纹或龙纹。甬的下端有旋或干,干为长方形或圆环状,由龙或兽形构成。钟体呈合瓦状,上窄下宽,口部呈弧形。舞部均被十字形格分作4区,满饰细密的龙身。钲部两侧各有两条篆带,满饰细密的蟠龙。篆带间有3个一组的枚,钲两侧各3组。枚为长乳钉,枚间饰浮雕龙纹。鼓部均饰左右对称的蟠龙纹,呈蝶形。另有12件甬钟无篆带和枚,钲部两侧满饰浮雕的蟠龙纹。各钟大小相次,最大的一件通高152.3厘米,口长69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一件通高37.2厘米,口长14.4厘米,重8.3公斤。各钟均铸有铭文。钮钟19件,长方形单钮,钟体为合瓦状,上窄下宽,口部呈弧状。通体素面,无枚。各钟大小相次,最大的钮钟通高39.9厘米,口长22.35厘米,重11.4公斤;最小的通高20.2厘米,口长10.5厘米,重2.4公斤。全套编钟均有铭文,大都错金。出土时,全套编钟悬挂于钟架之上。上层悬挂钮钟,中下层悬挂甬钟。每件钟均发出两个乐音。全套编钟的音域共五个八度又一大二度(c—d),各层钟的骨干音均可构成七声音阶。编钟具备12个半音,并标有相应的名称。这是目前已发现东周时期最完整、最大的一组编钟,对音乐史的研究十分重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