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曾公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曾公亮

曾公亮999—1078

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登进士第,知会稽县。累迁知制诰兼史馆修撰,进翰林学士,判三班院。出知郑州,复入知开封府。嘉祐元年(1056),擢参知政事。嘉祐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鲁国公。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老避位,为集禧观使。熙宁四年,判永兴军,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1078)卒,年八十,谥宣靖。其诗传世不多,但《宿甘露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一诗为不可多得之佳作。有文集三十卷,《元日唱和诗》一卷,均佚。《宋史》卷三一二有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有其行状。

☚ 宋祁   余靖 ☛

曾公亮

 

·潘永因·


 曾鲁公公亮,布衣游京师,舍于市侧。旁舍泣声甚悲,诘朝过而问之。旁舍生意惨怆,欲言而色愧。公曰:“若第言之,或遇仁人戚然动心,免君于难。不然,继以血无益也。”旁舍生顾视左右,欷歔久之。曰:“仆顷官于某,以某事而用官钱若干,吏督之且急。视其家无以偿之,乃谋于妻,以女鬻于商人,得钱四十万。行与父母诀别,此所以泣之悲也。”公曰:“商人转徙不常,且无义。爱弛色衰,则委为沟中矣。吾士人,孰若与我。”旁舍生跽曰:“不意君之厚贶小人如此。且以女与君,不获一钱,犹愈于商人之数。然仆已书券纳值不可退。”公曰:“第偿其值,索其券。彼不可,则讼于官。”旁舍生然之。即与钱四十万,约曰:“后三日以其女来。吾且登舟矣,俟君于水门之外。”旁舍生如公教,商人果不敢争。携女如期以往,觅公之舟无有也。询旁舟之人则曰:“其舟已去三日矣。”其女后嫁为士人妻。公墓石独遗此事。
 

〔选自《宋稗类钞》〕

●●
 这是一篇记载宋朝鲁国公曾公亮佚事的笔记小说,写的是曾公亮救人于急难的故事,表现了主人公高尚的情操。
 小说写曾公亮“布衣游京师,舍于市侧”,得知“旁舍生”因挪用公款补偿不上,准备把女儿卖给商人的事,为解救“旁舍生”之女,假说买女,付出四十万钱而后悄然离去。全篇以语言描写为主,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了曾公亮这个人物形象。比如,当曾公亮发现“旁舍生”有难事却“欲言而色愧”的时候,就动员他说出来。曾公亮说:“若第言之(你只管说出来),或遇仁人戚然动心,免君于难。不然,继以血(哭得眼里出血)无益也。”这两句话既是诱导又是体贴,说得情真意切。当得知“旁舍生”要卖女时,曾公亮极力劝阻,一番话更是感人肺腑:“商人转徙不常,且无义。爱弛色衰,则委为沟中矣。”这两句抓住“旁舍生”的心理,有理有据,曾公亮为他人之女担忧的心情溢于言表。当“旁舍生”提出“已书券纳值不可退”的担心时,曾公亮又给他出主意:“第(只)偿其值,索其券。彼不可,则讼于官。”出谋划策,办法高明,既符合人物身份,又显现人物的明察善断,后来的事实还真是“商人果不敢争”,也证明了这一点。“与钱四十万”时,曾公亮还相约:“后三日以其女来。吾且登舟矣,俟君于水门之外。”则是施个缓兵之计,既表现出人物的睿智机敏,又刻画出人物的高尚情操。清初戏剧家李渔曾说过:“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只有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让人物说出切合具体情境的话来。这篇小说主要通过曾公亮的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正是由于善于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才塑造出一个主动关心他人,急人所难,慷慨大度,明察善断,情操高尚的人物形象来,使人读后感到可亲可敬。
 小说又是运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除了故事的开端和事件进程中的三两处,作者是采用叙事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外,其余都是运用语言描写即通过曾公亮与“旁舍生”的对话,推进情节展开的。前边所述曾公亮的语言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性格之外,还起到展开故事情节的作用。对“旁舍生”的语言描写同样起到这个作用。特别是他“顾视左右,欷歔久之”以后说出的一番话,既表现出“旁舍生”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艰难悲苦的处境,又交代出曾公亮所要了解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后者又恰是小说需要交代的故事情节。如果作者采用叙述的方法来写,就绝不是这样三言两语可以讲清的了,而且相应还要改变小说的结构安排,那么全文就不是这短短的三百多字了。而作者的技巧高超之处,恰在这“一箭双雕”的语言描写上边。这样写,使小说行文简洁,省去不少繁冗的叙述,故事情节的展开顺理成章,全文结构紧凑,人物形象也鲜明突出。小说结尾也是这样的手法:“旁舟之人”的一句“其舟已去三日矣”,免去对曾公亮相约三日后俟于水门之外这个计谋的交代,免去其后一段情节的叙述,简简单单的一句语言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曾公亮的思想性格,还使小说的结构紧凑,故事情节嘎然而止,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此外,这篇小说以简洁的文笔描写人物情态,十分传神,也是一个特点。文中描写“旁舍生”是“意惨怆,欲言而色愧”,仅八个字,就把这个人物和女儿生离死别的悲伤与心中的难言之隐,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了。经过曾公亮的一番劝说动员,“旁舍生”在道出真情之前是“顾视左右,欷歔久之”,又是八个字,再次描写出一个良心受到谴责的人那种难为情的神态举止。这些也是很值得借鉴的。

曾公亮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曾公亮

 北宋大臣。字明仲,宋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进士,初知会稽县。时镜湖旁田土常受洪水威胁,曾公亮调民工修斗门于湖岸,导水入曹娥江。迁知制诰兼史馆修撰,进翰林学士,判三班院。出知郑州,颇有政绩,复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嘉祐初,擢为参知政事,拜枢密使。六年(1061年)拜相。仁宗末,与韩琦共请建皇储,是为英宗,英宗疾,奉诏立太子,是为神宗。晚年推荐王安石,暗助其变法。熙宁三年(1070年)罢相,次年致仕。封鲁国公。曾公亮以熟悉法令典故著称。性庄重,为人处事深沉周密,循规蹈矩且十分吝啬,《宋史·曾公亮传》说他“殖货至巨万。”仁宗时曾主编《武经总要》。

曾公亮998—1078

北宋大臣。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人。 仁宗嘉𢽾六年(1061年)为宰相。晚年推荐王安石于神宗,同辅政。曾主编《武经总要》。书中所记载的指南鱼的制作方法,是世界上关于利用地磁场进行人工磁化的最早记载,并表明当时在实践中已知道利用地磁的倾角。

曾公亮999—1078

北宋大臣。字明仲。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圣进士。知会稽县时,修镜湖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湖滨民田得免水患。累官端明殿学士,知郑州、知开封府。有政绩。仁宗嘉祐六年 (公元1061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韩琦共事,以熟悉法令典故著称。晚年推荐王安石于神宗,同辅政。熙宁二年 (公元1069年),以年老自请罢相,加太保,封鲁国公。仁宗时,曾主编《武经总要》。

曾公亮999—1078

字明仲。宋泉州晋江(福建泉州)人。天圣进士。嘉祐六年(1061)拜相。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相咨访。仁宗末年,与琦共定大议立英宗为皇太子。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神宗即位,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神宗信任安石,遂暗助其变法。康定中,奉敕编纂《武经总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