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栏明媚照横塘,芳树交加枕短墙。 传得东君深意态,染成西蜀好风光。破红枝上仍施粉,繁翠阴中旋扑香。应为无诗怨工部,至今含露作啼妆。 朱栏明媚照横塘,芳树交加枕短墙。 传得东君深意态,染成西蜀好风光。破红枝上仍施粉,繁翠阴中旋扑香。应为无诗怨工部,至今含露作啼妆。横塘:一在江苏南京市西南,一在江苏吴县西南,为古代风景之地和骚人狎客冶游之所。怨工部: 工部即杜甫,杜甫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甫于公元759年入蜀,先后在四川住了五年,曾以不少植物为诗歌的题材,唯独没有写过西蜀的名花海棠。这个现象是奇怪的,因此有人说这是因为杜甫的母亲小名海棠,为避讳,杜甫而不写海棠。啼妆: 据《后汉书·梁冀传》: “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所谓“啼妆”,即指以粉拭目下作啼痕,称作啼妆。诗中用此典,是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海棠的怨情。全诗以工巧之笔描绘了一幅海棠盛开图。朱栏下,横塘边,几株海棠傍依短墙,盛开着明媚的繁花。海棠的盛开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春天的神态,装点出一派西蜀的艳丽风光。那枝枝海棠,红艳欲滴,在绽开的红色花瓣上又好似施了一层淡淡的白粉,红中透出莹莹的粉色,且在繁茂葱绿的树丛间又飘散着一股股浓郁清醇的香气。这样美的西蜀名花,著名诗人杜甫却没有为其赋诗。她好似对此耿耿于怀,始终充满怨情,至今她那缀满露水的花瓣上好像犹有啼痕。此诗描写细腻传神,工巧形象,不失为海棠诗中的佳作。
(旭) ☚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 00001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