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木姜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木姜子0589一种野生的香料。西南官话。贵州大方〖〗。

木姜子pungent litse

中国南方山区春季重要蜜源植物。学名Litsea pungens Hemsl。别名山胡椒。樟科。落叶小乔木。高3~7米。叶簇生于枝端,叶片长卵形或倒长卵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花黄绿色,先于叶开放。实果球形。蜜腺位于花心子房基部。(见图)

木姜子


在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区,喜温暖、湿润。常生于向阳山坡、溪边或杂木林中,分布垂直高度一般在海拔2500米以下,在西藏东部达3400米。3~4月开花,花期25~30天,花粉丰富,花蜜较多。除采足饲料外,一群蜂可取蜜5~10千克。蜜呈较浅琥珀色,具香味。
木姜子属植物中国约有64种,主要产在长江以南各省区。有多种较好的蜜源植物,其中山鸡椒,别名山苍树,在云南一群蜂可产蜜5~15千克。

木姜子cubeba litsea

Litsea cubeba,别名山鸡椒、香叶。樟科木姜子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小枝绿色,单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1cm,有香气,叶脉凸起。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叶腋,每花序有花4~6朵,花期2~3月。浆果近球形,径约0.5cm,7~8月成熟时呈黑色。变种有毛山鸡椒(var. formosana),幼枝、芽、叶背和花序均具灰白色丝状毛。产中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等地。喜光,稍耐阴;耐瘠薄,但以肥沃深厚的土壤生长较好;根系浅,萌芽性强。播种繁殖,种子休眠期长,当年发芽率很低,发芽时间可延至第二年。木姜子适宜在园林绿地中种植观赏;花、叶、果可提取香精。
同属中常见栽培的种还有:大果木姜子(L.lan-cilimba),高达20m,胸径60cm;小枝红褐色,花期6月,11~12月果熟。产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天目木姜子(L.auriculata ),高达20m,胸径60cm,树皮灰色,内皮深褐色,鳞片状剥落。叶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8~23cm。花冠黄色,花期3~4月,7~8月果熟。产浙江、安徽等省。栓皮木姜子(L.suberosa),常绿小乔木,高达5m,树皮灰褐色。老枝灰白色,具木栓质,花期7~9月,10~11月果熟。产于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

木姜子

药名。见《贵州民间药物》。又名山姜子、山胡椒、木樟子、木香子。为樟科植物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的果实。分布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河南、甘肃、陕西、山西。辛,温。健脾燥湿,行气散寒。
❶治胃寒腹痛,消化不良,胀满泄泻,风寒关节痛,煎服: 9~15g。
❷治疮疡肿毒。捣烂或研末敷。干果含挥发油,主要为柠檬醛、香叶醇等。木姜子油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木姜子

木姜子

木姜子,又名山姜子、山胡椒。为樟科植物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的果实。原植物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浙江、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本品味辛、苦,性温。功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治胃脘痛、腹痛、腹胀、寒疝痛等证。治胃脘寒痛,经期腹痛以及产后腹痛之属寒者,均可用木姜子煎水或研末服。治夏日感受风寒暑湿的痧气腹痛、腹胀、吐泻,可单用; 或与青藤香、蜘蛛香同用。治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可研末吞服。治寒疝腹痛,则与小茴香、乌药、橘核等行气止痛药合用。外用可以解毒消肿,如将本品捣绒外敷,治疗疮、无名肿毒; 研末菜油调搽,治溃疡久不愈合。如与雄黄等捣烂炒热,布包揉擦,可治风寒关节疼痛。煎服,9~15g; 研末服,1~2g。肠胃有热者忌用。

☚ 廉姜   山姜 ☛
000024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