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望梅止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望梅止渴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 (曹操)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用法 曹操带兵行军,路途无水,军士皆渴,曹操说前方有大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卒听了口中都生出唾液来,不再觉渴。后用此典指空想安慰自己或别人; 也用以咏梅。
用典形式
【望梅】 唐·白居易:“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渴望梅】 唐·罗隐:“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岭梅止渴】 宋·刘筠:“极目岭梅宁止渴,拂波宫柳漫垂阴。”
【将军止渴】 唐·罗隐:“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说梅止渴】 宋·陆游:“妄想说梅犹止渴,真闻舂米固忘饥。”
【梅林止渴】 北周·庾信:“梅林能止渴,复姓可妨兵。”
【救渴将军】 宋·陈师道:“江雨细时青子熟,闻名犹救渴将军。”
【望林止渴】 宋·张孝祥: “却笑尘官成漫与,望林止渴竟无梅。”
【魏帝指前林】 南朝陈·张正见:“周人叹初摽,魏帝指前林。”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在今天迫切的时局之下,空言民主固属画饼充饥,预约民主亦仅望梅止渴。(郭沫若《沸羹集·文化界对时局的进言》)
异 画饼充饥 画个饼子来解饥饿。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偏重徒有虚名而无实际。语本《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巡抚大人给的札子在哪儿?我可不愿意买后悔药吃,不愿意画饼充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章)书读多了也有一种悲凉。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王蒙《名医梁有志传奇》)
望梅止渴 望着(树上的)梅子,嘴里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用空想、空言等安慰人。偏重于以物示人而不落实。“望梅”虽不足以真正解渴,但有“梅子可望”总比虚空而不可捉摸的要好一些。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水皆出,乘此得及前源。”
看到了丁字街口的瓜摊,鲜红水翠的西瓜扣在绿纱罩底下,有望梅止渴的精神作用。(张武《瓜王轶事》)凭他与秦浩多年打交道的经验,他断定所谓“题词”不过是“望梅止渴”。(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四)
都是比喻性成语,比喻以空想来作安慰。都作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 上一篇: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 下一篇: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典故“望梅止渴”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望梅止渴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 (曹操)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用法 曹操带兵行军,路途无水,军士皆渴,曹操说前方有大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卒听了口中都生出唾液来,不再觉渴。后用此典指空想安慰自己或别人; 也用以咏梅。

用典形式

【望梅】 唐·白居易:“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渴望梅】 唐·罗隐:“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岭梅止渴】 宋·刘筠:“极目岭梅宁止渴,拂波宫柳漫垂阴。”

【将军止渴】 唐·罗隐:“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说梅止渴】 宋·陆游:“妄想说梅犹止渴,真闻舂米固忘饥。”

【梅林止渴】 北周·庾信:“梅林能止渴,复姓可妨兵。”

【救渴将军】 宋·陈师道:“江雨细时青子熟,闻名犹救渴将军。”

【望林止渴】 宋·张孝祥: “却笑尘官成漫与,望林止渴竟无梅。”

【魏帝指前林】 南朝陈·张正见:“周人叹初摽,魏帝指前林。”


“望梅止渴”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 谋略典故 - 可可诗词网

望梅止渴

 在领导实施统御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部属所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时常常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有时需要利用心理因素,缓解矛盾,鼓舞士气,以利渡过难关。
 三国时,曹操领兵赶路,天热,又找不到水喝,士兵又累又渴,都几乎走不动了,曹操心生一计,传令道:“前面有大梅林,咱们赶到那里,大吃一顿酸甜的梅子,就可以解渴了! 士兵们听说有梅子,嘴里都流出口水来,于是振奋精神,继续前进。
 “望梅止渴”之类的招数只是能暂解燃眉之急。但这与对部队蓄意地欺骗是有所不同的。这一谋略不宜广泛运用,常用就难免失信,就不灵了。

望梅止渴

比喻以空想自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若得千金之资,也就够了。却那里得这银子来! 只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汲道: 引水的渠道。三国魏曹操(谥号武)炎夏率军打仗,途中找不到水源,兵士甚渴,他假称前有梅子林,士卒闻之,嘴酸流涎,遂不知渴。

望梅止渴wàngméi-zhǐkě

比喻借空想来安慰自己。是由三国时曹操的一个故事引申而来的。
南朝宋·刘义庆在其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假谲》中曾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但是没有交代地点。《历阳典录》和《巢湖风物志》曾载: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伐吴,率兵10万,从许昌南下,途经安徽含山县梅山,将士口渴心焦,找不到水喝。曹操马上心生一计,指着前方说,前山有一片大梅林,梅子很多,酸酸甜甜,可以解渴。将士听说都流出口水,于是振起精神,继续前进。
现在梅山北麓乌龟坡石壁上还保存着前人刻的“曹操行军至此望梅止渴”十个大字。宋代王安石到此游览时曾写有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将军马上设良谋,遥望青山指梅树。”
由于这个故事,后来人们把虚妄而不能实现的愿望或空口答应人家的要求,仅仅给人以希望,实际却不能解决问题,也叫“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wàngméi-zhǐkě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幻想从心理上予以安慰。
【同】画饼充饥
故事汉朝末年,曹操带兵行军途中,将士干渴难忍。曹操用马鞭指着前方说:“那里有大片梅林,梅子又酸又甜,可以解渴。”将士们听了,直流口水,感到不那么渴了,于是继续行军。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成〉比喻愿望难以实现便以空想或空话等来安慰自己和别人:这种望梅止渴的手段是不可取的。
【提示】又作“望梅解渴”。
【同义】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指曹操诡称前有梅林使士兵得以解渴之事。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 (曹操)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比喻以想象求得安慰。《水浒传》第五一回:“白秀英道:‘官人今日眼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 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也作“望梅消渴”。宋赵去卿《惜香乐府·好事近》词:“犹胜望梅消渴,对文君眉蹙。”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后用“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来宽慰自己。元·佚名《桃花女》二折:“你休言语,恁成合,可正是望梅止渴。”《水浒传》五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歧路灯》八五回:“一家吃穿,等着做官,这官是望梅止渴的。”也作“望梅消渴”。宋·赵长卿《好事近》:“犹胜望梅消渴,对文君眉蹙。”也作“说梅止渴”。宋·李清照《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参见“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同)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望:向远处看。比喻用不切实际的空想进行自我安慰。也作“望梅消渴”。三国时,曹操率领部队行军。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渴得嗓子冒烟,队伍行进十分缓慢。曹操心生一计,骗士兵说:“前面不远有一片大梅林,梅子个大,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一听,口中立刻生津,精神振奋,加快了行军步伐,不久找到了水源。(见《世说新语·假谲》)

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望梅解渴)

盼望着吃梅子就止住了口渴。原指曹操的将士们在行军途中口渴时,听说前面有梅林,就消除了口渴,振作精神前进。后用来比喻虚妄而不能实现的愿望。现指用空想安慰自己。

☚ 望穿秋水   恶湿居下 ☛
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

自广 自慰
自己做事让自己开心,自我安慰:自娱自乐
借空想来安慰自己:画饼充饥 画饼充肠充饥画饼 指雁为羹
用空想或假象来安慰自己:渴望梅 望梅止渴 望梅解渴 望梅消渴 止渴思梅 止渴望梅 说梅止渴
稍微还能使自己感到安慰:差堪自慰 差可自慰 差足自慰
姑且用来自慰:聊以自慰
羡慕的东西得不到,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聊以自慰:屠门大嚼 大嚼屠门望门大嚼 过屠大嚼 过门大嚼
勉强给自己找开心的理由下台阶以自我安慰:聊以解嘲
(自己安慰自己:自我安慰)

☚ 感到安慰   宽慰 ☛

望梅止渴

原指曹操率军行进得口干唇燥时,假称前有梅林,诱使士卒不觉口渴,奋力前进。后多用来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用欲望刺激士卒。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 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元代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你休言语,恁成合,可正是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quench one’s thirst bythinking of plums—console oneself with false hopes;Barmecide’s feast; feed on fancies; imagined sa tisfaction
❍ 白秀英道:“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画饼充饥’。”(《水浒全传》641)Then Bai Xiuying said,“Sir,today you have nothing at all,and how is it you talk of three or five ounces of silver?It is as though you made my mouth water to quench my thirst;it is as though you gave me the picture of a loaf and bade me be fed.”/小王说: “~就是了,好比一说十四旅攻进来,就会腾的站起来干。” (梁斌《红旗谱》414)‘“To quench thirst,look at a plum,”’quoted Wang.“For instance,if the Fourteenth Brigade were to attack now,we’d stand up to it all right.”

望梅止渴wang mei zhi ke

look at plums to quench thirst—console oneself with false hopes

望梅止渴

quench one’s thirst by thinking of sour plums—console oneself with false hopes;feed on fancies

望梅止渴wànɡ méi zhǐ kě

远远地看到酸梅就解了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feel on fancies, console oneself with false hopes, satisfy oneself with fancies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解义】口渴时没水,想到梅子,便会暂止口渴。比喻用空想或空话来安慰自己或别人。
【典故】一次曹操领部队行军,因沿路缺水,兵士们口渴难忍。曹操心生一计说:“前面有片很大的梅树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想起梅子的滋味,嘴里流出了口水,就不感到渴了。(《世说新语·假谲》)
【用法】用虚假愿望来聊以自慰,可用此语。
【例句】这种~的办法,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近义】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辞源》源云:《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水浒》五一:“白秀英道:‘官人今日眼见一文全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也作“望梅消渴”。宋·赵长卿《惜香乐府·十·〈好事近〉词》:“犹胜望梅止渴,对文君眉蹙。”
按,此语之出,诸本迭有所见。内蒙古版《汉语常用成语手册》云: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四川辞书出版社《汉语成语词典》云:《元曲选·无名氏〈桃花女〉二》:“你休言语,怎成合,可正是望梅止渴。”
又按,此语或当出:宋·沈括《梦溪笔谈·二十三·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有一士人遣人醋梅与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髪。”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想到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比喻借空想来安慰自己。语出曹操故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 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政治上很有才能,并且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打仗。
有一年夏天,他带领大队人马绕到敌后去作战。行军途中,经过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当时已经到了中午,烈日当空,万里无云,天气非常炎热。将士们身带武器,行进在被太阳晒得龟裂的泥路上,汗水把全身都湿透了,没有水喝,十分难受,不少人还中了暑,行军速度受到严重影响。
曹操虽然骑在马上,但也又热又渴。见将士们渴得难受,心里很焦急。他派人将向导叫来,轻声问道:“这里附近有水源吗?”
向导摇摇头说:“最近许多天没下雨,恐怕没有水源。”
曹操命令队伍停下来休息,派人分头到附近各处去找水。过了好一会,全都提着空桶回来。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原,没有河流,也没有山泉,根本就找不到水。
曹操出于无奈,当即下令就地挖井。士兵们挥汗挖土,过了好长时间,连一滴水的影子也不见。
曹操心想,不能让部队继续在这里停留下去,得动员大家走出这个鬼地方才行。但将士们已渴得难以行进,该怎么办呢?
他灵机一动,走到一个高处,放开喉咙对将士们说道:“有水啦!有水啦!”
将士们纷纷起身,高兴地问道:“水在哪儿?水在哪儿?”
曹操指着原先要前进的方向,说:“这条路我很熟悉。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结的梅子又多又大。那甘美的酸汁可以解渴。咱们振作精神,快到那里去吃梅子吧!”
将士们一听说梅子,就想到了它的酸味,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口水,顿时不觉得那么渴了。
曹操乘机指挥队伍迅速行进。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把队伍带出了这个没有水的荒原,来到了有水源的地方。大家痛痛快快地喝足了水,又焕发起精神行军了。
“望梅止渴”的成语,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提炼出来的。酸可促使将士口齿生津,从而暂缓干渴。后来就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从空想中得到安慰。

望梅止渴wànɡ méi zhǐ kě

比喻借空想来安慰自己。《世说新语·假谲》记载,曹操率队行军,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口渴难耐。曹操骗士兵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酸又甜。士兵们听了,流出口水,不再喊渴。
【例】如果现在丢开这些基本的书籍不认真苦读,一心想找秘本,只恐~,无济于事。(马南邨《有书赶快读》)
〔近〕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wànɡ méi zhǐ kě

【释义】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 ???, ??(曹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句】他想买房子,却没有那么多钱,只能望梅止渴。
?? ?? ?? ?? ??? ?? ???? ?????? ????? ??.
【近义词】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wànɡ méi zhǐ kě

望见梅树上的梅子就不口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安慰自己。马南邨《燕山夜话·有书赶快读》:“如果现在丢开这些基本的书籍不认真苦读,一心想找秘本,只恐~,无济于事。”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变式〕望梅消渴
〔近义〕画饼充饥
〔连用〕画饼充饥 无济于事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望梅止渴
wang mei zhi ke
【画饼充饥】 画个饼来解饿。比喻光有虚名,无益实用。后也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源出《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望梅止渴】 原指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用以止渴。后比喻借空想来安慰自己。源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例﹞ 官人今日眼见一文也无,提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比喻借空想来安慰自己。《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率领部队行军,一时没有找到水,士兵们渴得嗓子冒烟,队伍行进缓慢。曹操对士兵说:“前面有片梅林,树上的梅子又酸又甜,可以止渴。”士兵听了,嘴里生出了口水,都不觉得渴了。
〔例〕你的想法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这么做无异于~、画饼充饥。
【提示】“渴”不能写作“喝”。多含贬义。前面常与“只是”一类词语搭配。

望梅止渴wàngméi-zhǐk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汲道:能取水的道路。饶:多。曹操骗自己手下干渴的士兵说前面有杨梅树林子可以解渴,士兵听了流出口水,缓解了干渴,终于支撑到寻找到新的水源时。后以“望梅止渴”比喻借空想来宽慰自己。

望梅止渴wànɡ méi zhǐ kě

解释 梅:杨梅。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军队去打仗,途中错过了水源地,全军士兵都非常口渴。曹操害怕士兵因为口渴而影响士气,灵机一动下令说:“前面有一个非常大的梅林,树上结的梅子非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到这消息,想起梅子酸甜的滋味,马上流出了口水,暂时缓解了口渴之苦。曹军趁此机会得以到达前面的水源。
近义 画饼充饥
例句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即使你有很高雅的情趣,也只能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wànɡ méi zhǐ kě

望着梅子,就不口渴了。比喻借助空想安慰自己。也作“止渴望梅”、“望梅消渴”。

望梅止渴wànɡ méi zhǐ kě

【解义】 口渴时没水,想到梅子,便不口渴了。比喻用空想或空话来安慰自己或别人。
【典故】 三国时,一次曹操领部队行军,因沿路缺水,兵士们口渴难忍。曹操心生一计说:“前面有片很大的梅树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想起梅子的滋味,嘴里流出了口水,就不感到渴了。(《世说新语·假谲》)
【用法】 用虚假愿望来聊以自慰,可用此语。
【例句】 这种~的办法,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近义】 画饼充饥、指雁为羹

望梅止渴wànɡ méi zhǐ kě

望着梅子,想象它的酸味,口水不禁流出,以此缓解口渴。这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中的故事: 东汉末,曹操率军行进,一路上没有水,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假说前面有片梅树林,结了很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一听又酸又甜,立刻嘴里生出口水,于是乘势前进,终于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后来就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空想来安慰自己。鲁迅《张资平氏的“小说学”》:“现在我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精华,提炼在下面,遥献这些崇拜家,算是‘~’云。”
◆ 也作望梅消渴

望梅止渴wang mei zhi ke

望:盼望。盼着吃梅子,口就不渴了。东汉末,曹操的人马长途行军时,士兵都渴了。曹操下令说,前面有梅林,梅子可解渴。士兵听后,流出口水,暂时忘记了口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也作】望梅消渴说梅消渴
【近】画饼充饥聊以自慰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wàng méi zhǐ kě;huà bǐng chōng jī

《世说新语·假谲》说,曹操行军缺水之处,兵士渴,曹操骗说前有梅林。兵士信以为真,口中生出口水;又,《景德传灯录》中智闲和尚对人说,画出的饼不能充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实际并未解决问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银子,正是教俺‘~’了。”

望梅止渴wàngméi-zhǐkě

望着梅子嘴出口水,就止住了口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jué)》记载:“魏武(曹操)行役,失汲(jí,取水)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多)子(梅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水源)。”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宽慰自己或他人。
【例】如果现在丢开这些基本的书籍不认真苦读,一心想找秘本,只恐望梅止渴,无济于事。(马南邨《燕山夜话》)

4M2S【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盼着吃梅子也就不渴了。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渴:口干。也作“望梅消渴”。

望梅止渴wàngméi-zhǐkě

〔连动〕 原指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用以止渴。后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也。”
△ 贬义。多用于描写借空想以自慰。
【近义】画饼充饥。
也作“说梅止渴”、“望梅消渴”。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原指想起吃酸梅子,会流涎而止渴。比喻借空想来安慰自己。也作“望梅消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