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3.经济林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3.经济林 3.经济林广西经济林主要树种有:油茶、油桐、八角、肉桂、板栗、核桃、柿子、枣子、白果等。 表3-4-2 1978年以来各年种植油桐面积情况
(3)八角。为广西驰名中外的特有经济树种,栽培历史已有400多年,主产区以防城、德保、宁明、龙州、百色最多,那坡、上林、凌云、金秀、上思、浦北、平南、桂平、藤县、玉林、凭祥次之,三江、融安、融水、临桂、阳朔也有栽培。中国的八角、茴油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而广西产量又占全国的85%以上。从1950—1985年广西总产干八角(干果)14.95万吨。到1986年,全自治区种植八角面积7.5万公顷,成林3.2万公顷,当年产八角1.61万吨,比1985年增长1.3倍。近几年来,桂西南、桂南建立了大面积八角基地。至1992年全自治区八角面积约10万公顷,八角产量增至1.72万吨,茴油681吨。八角生产已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 (4)玉桂。桂皮是广西的特产,是著名的经济树种。栽培玉桂以平南、容县、岑溪、藤县、防城等县(自治县)较多,桂东北的临桂县有零星分布。1950—1992年累计种植玉桂9.052万公顷,一般年产桂皮6 000—7 000吨,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占国际市场销售量的20%以上。1992年广西桂皮产量为6 837吨,仅次于最高年产的1976年;桂油产量达208吨,其中岑溪县年产桂皮2 098吨,桂油93吨,名列广西第一。见表3-4-3。 表3-4-3 1978年以来各年种植玉桂面积情况
(5)木本粮食。包括板栗、柿子、枣子、白果以及利用橡子资源等。其中,板栗全自治区从1950—1992年累计种植9万公顷,在全国板栗产区省份中排第13位。常年生产量约2 500吨,收购量1 750吨,出口约500吨;1992年产量达6 762吨。柿子在广西各地均有分布,1986年共有柿子树面积4 333公顷,主要产区是阳朔、平乐、恭城、武宣、融安、容县、平南等县,其中恭城、平乐、阳朔等县所产柿饼扬名国内外,广西年产鲜柿3 000吨,年均产柿饼1 250吨,以后,恭城、平乐等县大力发展柿子基地,至1992年全自治区种植柿子面积约1万公顷。枣子,其分布较多的是灌阳、平南,历史上苍梧也很多,仅灌阳县1992年枣子产量为1 826吨,平南最高年产量为800吨。白果,广西是著名产区,具有早熟质优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产量在全国居第2位,主要集中在兴安、灵川等县,龙胜、阳朔、隆林也有分布。兴安县是全国五个白果基地县之一,该县近年新种白果良种嫁接苗14万多株,使全县总数达42万株。其中挂果有4万多株,同时还进行施肥、人工授粉等技术,使单株产量提高3—5倍。全自治区白果产量由1950年的500吨提高到1992年的1 929吨。橡子大部分处于野生状态,以桂西较多,1978年曾收购457.5吨。主要用于酿酒,80年代以来,收购已逐渐减少。乌桕,多为野生树种,少量为零星种植,主要分布在天峨、凤山、凌云、乐业、桂平、平乐、临桂等县,常年产量为60吨,至1986年,全自治区有良种乌桕1万多公顷,年产桕籽近500吨。详见表3-4-4。 表3-4-4 1950—1992年经济林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吨
☚ 2.林业基地建设 4.营造薪炭林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