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有线广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有线广播yǒu xiàn guǎng bō靠导线传送的广播。1955年2月《无线电》第2期:“‘有线广播’在我国还没有普遍地发展。”1955年毛泽东《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在七年内,建立有线广播网,使每个乡和每个合作社都能收听到有线广播。” 有线广播 有线广播利用导线向用户提供声音节目的广播方式。有线广播多限于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它具备能有效控制收听范围、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频带宽、接收质量高、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另外它的接收设备简单,价格低廉,用电集中,在广播站,用户不需自备电源,对贫困、边远地区更为适用。有线广播与现代技术结合,还能一线多用,多功能兼容,构成双向传输系统。有线广播出现于1826年电话发明之后,1893年,西奥多·普斯卡在布达佩斯将700多条电话线连接在一起,进行新闻广播,当时被称为“电话报纸”。目前在我国,有线广播主要用于农村广播网。 ☚ 电视 无线广播 ☛ 有线广播利用架空线路或电缆传输节目信号的一种区域性广播方式。电台和广播站通过专线把节目输送给用户。它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 有线广播 有线广播城市有线广播 1949年,安徽各地相继建立人民政权,芜湖、淮南、蚌埠等地很快就办起了城市有线广播。从1953年起,全省各市、县先后建立了城区的有线广播站,购置小型扩音设备,架设到主要街道、学校和车站的广播线路,安装广播喇叭,按时转播中央台和省台的广播节目,播出自办节目。50年代末,形成连接街道、居民住宅和工矿企业的有线广播网。1978年,城市居民中的入户小喇叭发展到10万多只。80年代,9个省辖市先后开办广播电台,有线广播主要在各县(市)城区开展。到1990年,全省城市广播喇叭、音箱共有1.7万多只。专业有线广播在1949年以后就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大中型工矿企业、大中学校、农林茶场、部队营房和商场、车站、码头以及轮船、旅客列车都设有自己的专业有线广播。 ☚ 无线广播 三 电视 ☛ 有线广播 有线广播通过导线或光导纤维将广播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设备的区域性广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能构成双向传输系统、能有效控制收听范围、传输频带宽等特点。有线广播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1893年西奥多·普斯卡在布达佩斯将700多条电话线连接在一起进行新闻广播。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德国利用电话网建立有线广播网。50年代起,前苏联和西欧许多国家相继建立地区性的有线广播网。中国农村广泛采用有线广播,既能转播无线电台的广播节目,又可以自办节目。 ☚ 广播电台 无线广播 ☛ 有线广播 有线广播通过导线或光导纤维将广播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设备的区域性广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能构成双向传输系统、能有效控制收听范围、传输频带宽等特点。有线广播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1893年西奥多·普斯卡在布达佩斯将700多条电话线连接在一起进行新闻广播。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德国利用电话网建立有线广播网。50年代起,前苏联和西欧许多国家相继建立地区性的有线广播网。中国农村广泛采用有线广播,既能转播无线电台的广播节目,又可以自办节目。 ☚ 广播电台 无线广播 ☛ 有线广播 有线广播利用导线向用户提供声音节目的广播方式。有线广播多限于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它具有能有效控制收听范围,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频带宽,接收质量高,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另外它的接收设备简单、价格低廉、用电集中,在广播站,用户不需自备电源,对贫困、边远地区更为适用。有线广播与现代技术结合,还能一线多用,多功能兼容,构成双向传输系统。有线广播出现于1826年电话发明之后,1893年,西奥多·普斯卡在布达佩斯将700多条电话线连接在一起,进行新闻广播,当时被称为“电话报纸”。目前在我国,有线广播主要用于农村广播网。 ☚ 有稿播音 后期制作 ☛ 有线广播wire (/rediffusion)broadcasting 有线广播wire-broadcast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