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有关于识才的名言名句大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有关于识才的名言名句大全

 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不取。
 

——《晏子春秋·问上十三》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


 选利器于良材,求莫邪于明智。
 

——《后汉书·崔骃列传》


 知人之道有七焉: 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知人性》


 凿石索玉,剖蚌求珠。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其实,观行必考其迹。参三者而详之,近少失矣。
 

——[晋]傅玄《傅子·通志》


 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唐]孟郊《哀松》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相人之术有三: 迫之以利而审其邪正,设之以事而察其厚薄,问之以谋而观其智与不才。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君之择臣,士之求友,当以志气为先,患难为急。
 

——[唐]李德裕《臣友论》


 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六年》


 其择人宜精,其任人宜久。凡今之弊,皆不精不久之故。
 

——[宋]苏轼《策别课百官四》


 窃谓朝廷用人,以行实为先,以才用为急,二者难常,故兼不免偏取。
 

——[宋]苏轼《乞擢用程遵彦状》


 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
 

——[宋]苏轼《答乔舍人后》


 夫以外观人而不求其内,不足以尽天下之才,而适以滋天下之伪。
 

——[元]蒲道源《闲居丛稿·送陈洪道后序》


 其取材也,惟其良,不问其所产。
 

——[明]刘基《郁离子·用贤》


 取人当观大节。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
 

——[明]吕坤《呻吟语·省察》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
 

——鲁迅《<思想·山水·人物>题记》


 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也该有知人之明。
 

——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三)》


 以望远镜看人,还得对准焦点,什么是大节,什么是细微,观察人者又必须自己弄个清楚。
 

——孟超《谈从望远镜中看人》


 看人看事,要论其大节,细微末节则不应过分计较。
 

——何满子《文以人传两题》


 一个人无论平时掩饰得多好,在面临一种重大的考验时,他的缺点,就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别人面前。
 

——古龙《武林外史》


 存在局限是真实的,而毫无局限则是伪装的: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局限。
 

——周介人《文学:观念的变革》


 优点展现得越充分,缺点也往往暴露得越多。
 

——陈祖芬《爱是圆的》


 识鉴人伦,相其外而知其中, 察其章以推其微, 就人之形容声色情味而知其才性。
 

——汤有彤《读<人物志>》


 要想对于一个人作较为精确的判断,就必须熟悉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历史。
 

——[德国]奥古斯特·倍倍尔《我的一生》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英国]毛姆《遭天谴的人》


 完全无私利考虑的,无所求的、客观的、完整的认知另一个人,只有当对他无要求和无需要时才有可能。
 

——[美国]亚伯拉罕·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


 一个人未来成就的最佳指标,是他以往在同样或相关活动中的表现。
 

——[美国]布兰德《创业十诫》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