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花實 > 月桂子 月桂子 yuèguìzǐ 亦稱“天竺桂實”、“桂子”。樟科植物天竺桂之果實。大如樟子,形如蓮子,色白如玉,紋如雀卵,中有仁,嚼之味如芝麻。主治散寒止噦,胃脘寒痛。始載於唐代典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天竺桂》:“此即今閩粤浙中山桂也。大樹繁花,結實如蓮子。”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木部·桂子》:“《臨海志》:唐垂拱四年三月,月桂子降臨海,芳香有桂氣味,食之和暢。宋紹定間,舒某于天臺山得月桂子二升。” 月桂子yuè guì zǐ《本草纲目》木部第34卷月桂(12)。药名。 【基原】为樟科植物月桂(《本草拾遗》)Laurus nobilis L. (又名:老利儿的果实)药名。 【别名】月桂实(《国药的药理学》)。 【性味】辛,温,无毒。 【功用主治】 ❶《本草拾遗》:“治小儿耳后月蚀疮,研碎敷之。” ❷《国药的药理学》:“煎汁,可为误食河豚鱼的解毒药。” ❸《中国药植图鉴》:“治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二钱。外用:研末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