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月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月光 月光短篇小说集。徐葆炎著。1929年9月上海光华书局初版。收《卖莎乐美去》、《月光》等短篇小说5篇。 ☚ 爱的牺牲 不识面的情人 ☛ 月光你的心灵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假面和贝贾莫舞令人陶醉忘情, 舞蹈或跳啊, 唱啊, 弹着琵琶, 奇幻的面具下透出一丝凄清。 当欢舞者用 “小调”的音符 歌唱爱的凯旋和生的吉祥, 他们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 当他们的歌溶入了月光—— 月光啊, 忧伤, 美丽, 静寂, 照得小鸟在树丛中沉沉入梦, 照得那纤瘦的喷泉狂喜悲泣, 在大理石雕像之间腾向半空。 (飞白 译) 《月光》是魏尔仑第一首充分表现象征主义风格的抒情诗。 诗人捕捉瞬间的感觉、 印象和情绪, 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心灵的风景画, 谱写出了一支心灵的回旋曲。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诗、画、 音乐融为一体。 魏尔仑曾受画家瓦多作品的启发, 瓦多的画有洛可的风格, 而又富于生活气息, 他的笔触轻灵, 富于音乐性, 带有雾一般的氛围和半透明的色晕。 他牧歌式的题材中又常会透出几丝忧郁。魏尔仑的 《月光》模拟的正是这样一幅风景画。 当然, 《月光》并不是一幅客观实体的风景画, 而是“心灵的风景画”,诗中的客体,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是主体世界的投射,这使诗中的画面带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我们在画面上看到的是美丽的园林,狂欢的假面舞,但歌声舞姿又被凄冷的月光所笼罩,这月光“忧伤、美丽、静寂”,象哀婉的旋律一般弥漫于天地之间,形成了全诗的“小调”调式(小调调式多用于表现哀伤情调)。 通常的诗建构在形象和情思上,比较容易用语言去把握,而魏尔仑的诗却溶解在音乐之中,他不再把语言当作单纯表意的符号来使用,而力求把语言“液化”,化为悠扬流动而无定形的音乐。固然,《月光》一诗也有形象性,但并非音乐服从形象,倒是形象服从音乐,因其音乐性反而使诗中的形象变得模糊。难怪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选中了魏尔仑的这首名作,把它谱曲,使之成为著名的钢琴曲《月光》。这首曲子荡漾着如水的月光,飞腾着轻盈的喷泉,颤动着难言的心情,它正是德彪西的成名作。 魏尔仑的《月光》不仅为德彪西提供了音乐素材,他的诗本身也带有音乐性的语言。例如法语中“假面”和“贝贾莫舞” (意大利的一种民间舞蹈)是谐声词; “月”和“光”二词都含同一个元音,魏尔仑又围绕着“月光”连用同一个元音,在音响上造成了“玲珑望秋月”的效果。 《月光》并无什么“微言大义”,也琢磨不出什么哲理,但是却让人感觉到它流水般的和声,亲切而动人的艺术魅力。诗中如梦如雾般缭绕萦回的暗示,使他的诗成为“面纱后美丽的眼睛”。 (董小玉) 月光
〔法国〕 魏尔伦 你的心灵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假面和贝贾莫舞令人陶醉忘情, 舞蹈者跳啊,唱啊,弹着琵琶, 奇幻的面具下透出一丝凄情。 当欢舞者用“小调”的音符, 歌唱爱的凯旋和生的吉祥, 他们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 当他们的歌声溶入了月光—— 月光啊,忧伤,美丽,静寂, 照得小鸟在树丛中沉沉入梦, 照得那纤瘦的喷泉狂喜悲泣, 在大理石雕像之间腾向半空。 (飞白 译) 保尔·魏尔伦(1844—1896),法国著名诗人,象征派大师。生于法国东北部一个上尉军官之家。青年时代曾上过法学院,因喜爱文学而中途辍学。其时恰逢法国巴那斯派诗歌兴起,便开始在该派刊物上发表诗和散文。1866年发表第一部诗集《感伤集》,诗中一种惶惶不安的情绪和富于暗示的音乐性,显示出象征主义的发展趋向。1871年曾为巴黎公社起义而振奋,并担任公社新闻处主任,起义失败后陷入颓废。同年抛下妻儿与少年诗人兰波出走,流浪到美国和比利时。流浪期间著成的诗集《无题浪漫曲》(1874)是他创作的高峰,诗中伸张着他焦急的欲望和飘弥着他婉约的情思。两年后因兰波决定与他分手,他便在激愤中开枪射伤兰波。这一场悲剧性的同性恋导致他被判入狱两年。狱中作为他思想情感记录的诗集《智慧集》(1881)中充满了宗教和忏悔的情绪。后期魏尔伦生活上穷困潦倒贫病交迫,然而创作上却名声大震卓尔超群。1884—1885年撰写了《被诅咒的诗人们》,树立象征派诗歌的地位,推动了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涨。1890年左右被年轻的象征派诗人们奉为诗坛魁首,1894年被推为“诗人之王”。其一生创作除提到的诗集外,还有《游乐图》、《忧郁诗章》、《无音歌》、《爱情集》、《往日与近日》等十余部诗集。他善于捕捉瞬间的感觉、印象和情绪,绘制一幅幅心灵的风景画,笔触轻灵,透着忧郁的抒情,把日常生活的欢乐和痛苦构成一片轻灵婉丽的音乐,实践着他的诗艺主张:“首先是音乐”,其次是“明朗与朦胧相结合”,像“面纱后面的眼睛,中午颤动的亮光,秋夜的繁星”。 《月光》是诗集《游乐图》的卷首诗,是诗人第一首充分表现象征主义风格的抒情诗。写“月光”,实则是在月色朦胧的光晕中涂画着人的心灵的风景画,“月光”洗练着的乃是一个象征的世界。法国另一位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曾提出象征主义诗歌的纲领——契合论,诗意地宣布了象征主义的世界观: “自然是一庙堂,圆柱皆有灵性, 从中发出隐隐约约说话的音响。 人漫步行经这片象征之林, 它们凝视着人,流露熟识的目光。 ……… 既然自然万物皆有灵性,于是象征主义强调诗人用洞察的眼光审视、感受、传达着宇宙万物间、人与自然间、精神与物质间的契合。而在卓有象征主义风格的诗作《月光》里,诗人引导我们将精神契入“忧伤、美丽、静寂”的月轮,倾听有灵性的月光流泻出的自然的、心灵的神秘信息。面对冷凝的月华,诗人仿如面对自己久慕的恋人;洞视幽丽的月轮,仿如洞视恋人幽妙的心灵秘处,于是他看到:“他的心灵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而以下七行诗则是这幅风景画传递出的人的神秘心音:“假面和贝贾莫舞令人陶醉忘情,/舞蹈者跳啊,唱啊,弹着琵琶,/奇幻的面具下透出一丝凄清。”诗人把无声化作有声,无形化为有形,在可闻可视中让人捕捉无声无影的情波意绪,“月光”般表面的华丽掩不住内在的幽冷,带着假面陶醉,面具下却透出凄清,爱的心灵在努力唱啊,跳啊,然而唱也唱不去,跳也跳不脱的却始终是那份隐在的哀伤。“当欢舞者用‘小调’的音符,/歌唱爱的凯旋和生的吉详,/他们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当他们的歌声溶入了月光——。”本来是“歌唱爱的凯旋和生的吉祥”,用的却是表现哀伤的旋律——“小调”,无疑歌舞升平中坠着一份沉沉的哀伤,而这哀伤的旋律溶入凄冷的月光,则构合成一副有声有色,然而声色俱凄俱哀的风景画,反照出心灵一片清苦的洼地。 也许苦涩的风里有着最深的姿容,娇美一经忧郁点化更别有一番美韵。由此诗的第三节抒发了对月光,对被忧郁的美装点了的爱的深诚的爱感:“月光啊,忧伤,美丽,静寂,/照得小鸟在树丛中沉沉入梦,/照得那纤瘦的喷泉狂喜悲泣,/在大理石雕像之间腾向半空。”诗情以深沉摒弃浮浅,以神韵穿透表面,以玄秘克制噪动,给人以温婉与静谧,令紧张疲倦的神经松弛,如小鸟沉沉入梦;而这温婉静谧又唤起蛰伏的激情,撩拂起生命的颤栗。爱的敏感神经如“纤瘦的喷泉狂喜悲泣”激奋不已,亢动的激情从“大理石雕像”般静冷、凝固的理智中冲出“腾向半空”。物我神秘的交合中,生命燃烧起腾越的冲动,深沉的爱改造着生命。 这首诗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是将诗、画、音乐融为一体,语言的符号不仅排列出美丽忧郁的诗情,并且幻变做绘画的色彩及音乐的旋律,共同谱写出心灵的画与歌,是爱的心灵的观照,更是生命感悟自然的绝唱。 月光你充沛渗透泻注无所不在 我沐浴于你呼吸怀恩于你 一种清亮的情操一种渴想 芬芳热烈地在我体内滋生 你照着笑着沉默着抚拭着 多情激发着永恒地感化着 大声雄辩着微妙地讽喻着 古今山川草木物我的德性 生来须为创造到死不能休 你不是宗教是大神的粹思 凭藉贝多芬的手指和琴键 在树叶上阶前土地上独白 我如虔诚献祭的猫弓下身 但不能如拾穗人拾起你来 这首诗情感颤动而形式工稳,诗人主动寻求一种限制,将放逸的诗思嵌入整饬的行节,造成一种高洁宁静的“颂”体诗的效果。 月的精神化育山川万物,使世界一派安详澄明。诗人仰望着这枚上帝树上的果子,深深感到一种涤漱灵魂般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感,不同陶渊明的“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它内含着一种生命底层的忧郁和不安。月亮和他的关系,不是天人合一式的乐感,而是一种拯救关系,近似于人与“神”的关系(非宗教中的神)。 第一节,诗人写“我”在月的抚照下,生命的开放。“何等崇高纯洁柔和的光啊/你充沛渗透泻注无所不在”。这里,月的形体隐去了,变成一种抽象的精神和情操,四个形容词和两个动词的连锁推出,使月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我沐浴于你呼吸怀恩于你/一种清亮的情操一种渴想/芬芳热烈地在我体内滋生”。由“沐浴”到“呼吸”再到“在我体内滋生”,这是一个灵魂超度的微妙过程。正是月亮的精神,使诗人从尘世的纷扰和忧患中暂时走出来,向生存圆之外投出了第一道目光,所以,他“怀恩”于月。那是怎样一种“清亮”、“芬芳”、“热烈”的感觉呵,它使人领悟了生命被拯救和升华后的美好。但超脱的目的是为了更清醒地投入。 第二节,诗人隐去“我”而单写月。这里的月,被充分人格化了,它成为无所不在的生命偶像在俯视下界。“你照着笑着沉默着抚拭着/多情激发着永恒地感化着/大声雄辩着微妙地讽喻着/古今山川草木物我的德性/生来须为创造到死不能休”。这里,“古今山川草木物我的德性”,与月成为观照与被观照、评判与被评判、施恩于受惠的不可逆过程。高高在上的先知是月,它亘古至今在以沉默的神谕昭示下界生命的真谛。它既激发又感化,既大声雄辩又微妙讽喻,它已不再是华美飘逸的自然物,而成为智慧生命的一种境界,成为真善美的最高裁决者。也许我们不理解诗人的看法,但须知这是诗啊! 第三节,写诗人对月的理解,这是对以上两节的“说明”。月在这里,是人类理性和美感的代表,它由人创造又反过来提高人拯救人成为“神”。我们从“大神的粹思”和“贝多芬的手指和琴键”这两个核心意象上,便可看出这是现代理性和艺术美浑然和谐的理想,使诗人创造了月的“人格神”形象。最后的两句写这种理想的难以企及(“不能如拾穗人拾起你来”)和诗人心向往之的虔敬之情(“我如虔诚献祭的猫弓下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体味诗人笔下的月光究竟是什么。它是人类的永恒精神,虽然屡被践踏,但不能使它毁灭和宁息,它无处不在地启示着人类中的优秀分子“生来须为创造到死不能休”!这就是“神”:一种形而上的人类的永恒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月光yuèɡuāng月亮反射的太阳光。 月光yueguang月亮的光线。由太阳光照到月亮上反射形成:今晚~很好,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般。 月光yuè guāng月亮的光:晴雯只摆手,随后出了房门,只见~如水。(五一·1163) 月光yuè guāng月亮:走出门来,见~已上,照耀如水,凤姐便命,“打灯笼的回去罢。”(一○一·1289) 月光←→日光yuè guāng ← → rì guāng月光:月亮的光线,是月亮反射太阳光而成的。 月光 月光月(月华;月色;月辉;月波;月影;月宇;月浪;月晷;月气;月阴;月魂;月魄 月棱;月笼;月明;月痕;月影;黄月) 金波 瑶波 凉波 夜景 悬光 凉光 阴光 霄光 冷光 轮辉 霜辉 兔辉 纤辉 珠晖 玄晖 冰晖 晖素 素晖 素魄 清影 清光 娥影 素彩 璧采 晓晕 冰壶 鹊华 高寒 霜痕 霜晖 霜影 霜缟 晓晕 银箭 桂影 婵娟(千里共~) 蟾光 蟾辉 蟾彩 蟾影 蟾魄 蟾蜍魄 另见:夜晚 月亮 天光 明亮 ☚ 月光 月光明亮 ☛ 月光/月光明亮/各种月光/明亮的月光 ☚ 各时的阳光 月光 ☛ 月亮 月亮月(月儿;月子;月光;月窟;月宫;月轮;月魂;月魄;月影;月娥;月兔;月婆;月精;月杵;月灵;月规;月华;月轮;月镜;淡月;蟾月;冷月;孤月;麝月) 阴(阴兔;阴怪;阴宗;阴灵;阴精;玄阴;太阴;太阴精) 兔(兔月;兔窟;兔轮;兔魄;兔影;金兔;玉兔;瑶兔;蜍兔;雪兔;玄兔;老兔;踆兔;顾兔;夕兔;阴兔;冰兔) 魄(魄宝;魄渊;丽魄;霜魄;宵魄;玉魄;冰魄;娟魄;圆魄;娥魄;寒魄;素魄;晚魄;暗魄;怨魄;地魄 夜魄;阴魄) 娥(娥月;娥轮;娥魄;霜娥;常娥;嫦娥;素娥;金娥;姮娥;姱娥;瑶娥) 桂(桂月;桂花;桂枝;桂兔;桂魄;桂轮;桂蟾;桂华;丹桂) 轮(轮光;轮彩;霜轮;晶轮;孤轮;瑶轮;兔轮;丹轮;一轮;玉轮;孤轮;娥轮) 姮 蟾(蟾宫;蟾蜍;蟾兔;蟾魄;蟾精;蟾影;金蟾;银蟾;明蟾;孤蟾;小蟾;冰蟾;海蟾;蜍蟾;霜蟾;灵蟾;皎蟾;西蟾;寒蟾;素蟾;玉蟾;玉蟾蜍;青蟾兔) 玄烛 玄度 霄晖 宵晖 大明 夜光 圆光 素舒 望舒 珠龟 仪景 圆景 圆影 冰壶 冰盘 冰鉴 冰镜 宝鉴 明镜 海镜 天镜 宝镜 晶盘 碧华 金饼 金鉴 金精 金镜 晶盘 清质 清银 秋液 幽阳 素舒 素女 银葩 高寒 天眼 水银 穴鼻 决鼻 盈缺 佩环 明鉴 顾菟 菱花 结鳞 清规 玉轮 玉蜍 玉杵 玉壶 寒玉 轩辕镜烂银盘 清凉宫 另见:月光 运行2 日月出没地 ☚ 月亮 不圆的月 ☛ 月光 月光钢琴曲。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890~1905年,前后经历15年创作了包含《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帕斯比叶舞曲》四首钢琴曲的《贝加摩组曲》。标题取自魏伦的《月光》诗篇中有“假面具与贝加摩”的字句。《月光》是组曲中的第三首。它是很有表情的行板,降D大调,9/8拍子,三部曲式。旋律优美动人。 ☚ 雪橇 莫斯科的回忆 ☛ 月光 月光又名窗旁座。杨家埠木版年画体裁之一。多以花卉、儿童为主要表现对象。画面呈满月形,供农家张贴于窗户两旁。 ☚ 公茂画店 月宫图 ☛ 月光moonlight;moonbeam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