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集
别集名。三国魏曹植作。《曹植集》在魏中叶有两种本子,一为曹植亲手编定,其《前录自序》说:“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虽触类而作,然芜秽者众,故删定别撰,为《前录》七十八篇。”由此可知,曹植自名其集为《前录》。二为景初中魏明帝曹叡下令所编辑。《隋书·经籍志》载“陈思王《曹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载《陈思王集》20卷,又30卷。当为两种本子。至宋代仅存10卷。今存最早宋刻本是南宋宁宗时所刻,《四库全书》据此本翻刻《曹子建集》十卷。清代同治问丁晏著《曹集铨评》,据明程氏刊本,参校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陈思王集》本,又参考类书,收辑佚文,是较为完善的本子,注文虽标异同,但未加别择。1957年由叶菊生校订,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赵幼文整理《曹植集校注》,以丁晏《曹集铨评》为底本,参校他本,以正谬误。赵氏不因旧本据文体异同分卷,而依作品的年代先后分为3卷。卷一收建安时期作品,卷二收黄初时期作品,卷三收太和时期作品,卷三末收有时期未定的作品和“非曹植所撰,旧集误收者”5篇。书末有附录。《附录一》收逸文,注明出处;《附录二》收版本卷帙、旧序、旧评录;《附录三》收“曹植年表”;《附录四》收“曹植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代的影响”一文。每篇作品均有简要评析,富有参考价值。这是最为齐备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