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甲辰八月辞故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甲辰八月辞故里 甲辰八月辞故里明诗篇名。七律。张煌言作。见《张苍水集》第三编《采薇吟》。清康熙三年甲辰(1664)七月,张煌言被清军俘获,八月初,将转解往杭州。这首诗即在离别家乡鄞县前所作。全诗为:“国亡家破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诗中从大处落墨,盛赞于谦、岳飞的丰功伟绩,激荡着爱国主义情怀。诗人视死如归,愿在忠良坟旁借取一席葬身之地。其抗清志向并未因被捕而有所动摇,决心死后也要化为钱塘江的怒涛,复国之志永不泯灭。诗中自始至终直抒胸臆,感情激昂,具有气壮山河的艺术力量。 ☚ 别云间 凤阳花鼓 ☛ 甲辰八月辞故里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2〕,乾坤半壁岳家祠〔3〕。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4〕他日素车东浙路〔5〕,怒涛岂必属鸱夷〔6〕。 〔1〕这首诗写于康熙三年诗人被清军俘虏押赴杭州之时,是诗人的狱中表志诗。甲辰八月,即康熙三年八月。张煌言(公元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宁波人。顺治二年,起兵抗清,任鲁王小朝廷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顺治十六年与郑成功合师,终因郑师败,孤军难支,潜入皖、浙山区,康熙三年被俘牺牲,葬于杭州南屏山荔子峰下。有《张苍水集》。 〔2〕于氏墓:指于谦墓,在杭州西湖边三台山下。 〔3〕岳家祠:岳飞祠。 〔4〕“惭将”二句:赤手,犹空手,谦指自己毫无建树。分三席,意为与于谦、岳飞一样也在西湖边占一席之地。丹心,赤胆红心。二句说我惭愧自己毫无成绩不配与于谦、岳飞同葬在西湖边上,但我抗敌的一片丹心与他们一样,愿也能借一角之地。 〔5〕素车:灵车。 〔6〕“怒涛”句:鸱夷,皮制的口袋。吴王夫差杀伍子胥,将尸体装入鸱夷投江,子胥为神,驱水为怒涛。此句意为自己死后也要化为怒涛。 这是一位面对死亡的囚俘,向人间所作的最后的表白。他对国破家亡的现实,并无所留恋,只求像他仰慕的为抗敌而献身的民族英雄那样死亡。 诗人是自豪的,自豪的是有与于谦、岳飞一样的一颗丹心,一样为国家民族抗战,即使在死后也要化为怒涛,战斗不息,永垂不朽。 这首用生命书写的诗,歌唱出英雄断头前的自豪感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甲辰八月辞故里[明]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②?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③,乾坤半壁岳家祠④。 惭将赤手分三席⑤,敢为丹心借一枝⑥。 他日素车东浙路⑦,怒涛岂必属鸱夷⑧! 〔注释〕 ①本篇选自张煌言《张苍水集》。甲辰八月,指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当时,张煌言已被捕,清政府将其从故乡鄞县押解至杭州。②何之,何去。③于氏墓,指于谦坟,在杭州西湖旁侧三台山下。明英宗时,兵部尚书于谦,曾经为抵御瓦剌的侵略,立下过不朽的功勋。耿耿忠心,与日月同光。④岳家祠,指岳飞的祠墓,在杭州西湖栖霞岭下。南宋高宗时,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屡挫金兵,保卫了南宋的半壁江山。⑤惭,羞愧。赤手,空手。席,坐次。⑥一枝,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鹪鹩是一种形体很小的鸟,栖息丛林枝上,所占的空间也很有限。这里比喻一小块坟地。⑦素车,原是古代帝王居丧时所用的车子,用白色的麻和缯为饰;后来泛指丧事用的灵车。这里是指奔腾的潮水,汹涌澎湃,看上去犹如张着帷盖的素车。枚乘在《七发》形容广陵潮曾说:“其少进也,浩浩,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东浙,即浙江东部。⑧鸱(chi蚩)夷,一作鸱鴺,皮制的口袋。《国语·吴语》:“(申胥)遂自杀。将死,曰:‘而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之亡也。’(吴)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 〔分析〕 明朝灭亡后,奉鲁王监国、官至权兵部尚书的张煌言在浙东沿海一带辗转据守,抗击清兵。至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见大势已去,收复无望,遂解散余部,隐居于南田悬岙(ao奥)岛(今浙江省象山县南)。其年七月,为清兵所俘,押解至家乡宁波;八月初,转解往杭州。此诗即离别故乡时所作。 “国亡家破欲何之?”之,往,到。诗一起首,诗人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归宿问题:在这国亡家破的时刻,我将何去何从呢?接着,他以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西子湖头有我师。”西子湖,杭州西湖的别称。因为诗人将要被押往杭州,所以马上想到西子湖旁有自己学习的榜样。师,在这里是榜样的意思,亦即下一联中所提到的于谦与岳飞。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于氏墓,指于谦的坟墓,在杭州西湖旁三台山下。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明朝大臣,官至兵部尚书。瓦刺(蒙古一部落)入侵,明英宗皇帝被俘,国势危颓。于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并亲自督战,击败瓦剌军,使局势转危为安。英宗还朝复辟,于谦以“谋逆”罪被杀,后来昭雪日月双悬,是说于谦抵抗瓦刺侵略的功绩永垂不朽,可与日月争光。岳家祠,即岳飞的祠墓,在杭州西湖栖霞岭下。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是南宋抗金名将。后被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所害。乾坤半壁,是说岳飞的抗金斗争,支持住了南宋的偏安局面。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表示了要学习于谦、岳飞等人宁死不屈的精神。这两句诗既是第二句诗的注脚,又为下一句的“三席”张本。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席,坐次。枝,枝栖,栖息的地方。这两句是说,自己恢复明室的功业未成,不敢希望与于谦、岳飞在西子湖畔鼎足而立,只是凭着自己的丹心,在他们的墓旁借取一席葬身之地而已。“惭”字在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谦虚,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功败垂成、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素车,灵车,丧车,因灵车为白色,这里借喻为江中的怒涛。汉代赋家枚乘在《七发》中,曾把江涛喻作张着篷幕的素车和高大的白马,为此诗所本。东浙,浙江东部地区,诗人曾在这一带抗清十余年。鸱夷,皮口袋,这里指春秋时的伍子胥。伍子胥因劝吴王夫差伐越,被谗而死。死后,夫差将他的尸体装在鸱夷里投于江中。后来传说他的精魂不泯,尸体随波浪奔流,驱水为涛,以溺杀人。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肉体虽将灭亡,但反抗的意志永远不会消灭,将于死后化成汹涌的怒涛,报仇雪恨。 全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自己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决心。情绪慷慨激昂,风格苍凉悲壮,读来动人心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