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更渡一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更渡一遭

更渡一遭

宋代寓言。见南宋岳珂撰《桯史》卷九。写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小竹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行,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 富翁五贼   梁溪漫志 ☛

更渡一遭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岳珂《桯史》


 想吃鳖却不愿承担杀生之名,于是想了一个让其自蹈死地的办法。吃鳖无可非议,但故设罗网,博取美名,却令人憎恶,这就不能不使人联想起那些口称仁义心如蛇蝎的作恶者。
 罪恶常常需要蒙上美名,这是因为作恶者心虚。犯罪的恐惧既使他们失去自我精神平衡,罪恶的后果又使他们难逃社会正义的谴责和惩罚。这就是反动统治者既残酷又伪善的原因。“更渡一遭”这则寓言便是针对这班丑类进行讽刺的。
 进而言之,虚伪或伪善又是传统思想造就的知识分子二重人格的典型表征。儒家的所谓“内圣外王”,实际上是一方面提倡和追求超现实的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又追求和企图满足现实的人生欲求。有些人为了调和这种二重追求的内在矛盾,遂有对内之“自欺”和对外之“欺人”。这则寓言中的食鳖者, 以横筱(xiao小竹子)为桥,令鳖自渡以坠入釜(fu古代的无脚锅)中烹煮的主意,其精神实质,乃儒学真传。由此看来,这则寓言的矛头所指,又不止于作恶者,而具有更深广的文化心理批判意义。
 这则寓言虽短,却写得波澜曲折。主人与鳖相约,本意在逼其就死,却似乎是给予生路:“能渡此则活汝。”不料鳖竟然渡过。主人满口夸奖,语气轻松和蔼,却毫无放生之意,他违背诺言,提出再渡一遭的新要求,使情势更为严峻。花样变换,软硬兼施,这更突出了欲吃鳖者的虚伪狡诈。仅能一渡的鳖命运如何?作者没有写,也不必写。这种制造悬念的结局,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天地:倘若鳖能侥幸“再渡一遭”, 主人会放过他吗?接着而来的,一定是花言巧语提出新要求,第三次, 第四次……直到被主人心安理得地送进肠胃,“死而后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