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救国抗战时期国民党实行的一种降日反共政策。即指使一部分军队投降日军变成伪军,进攻解放区。至1943年8月,降敌的军队即达50万人之多。 曲线救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的降日反共政策。即让一部分军队和官员投降日本,变成伪军、伪官,和日军一道进攻解放区。他们称之为“曲线救国”。至1943年8月,国民党投降日本帝国主义的文武官员中,有国民党中央委员20人,高级将领58人,投敌的军队达50万人。这一政策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求荣、坚决与人民为敌的丑恶嘴脸。 曲线救国save the nation in a devious way—theory propounded by Chinese collaborator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1937-1945) to justify their capitulation 曲线救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投降派的投降反共政策。最早由国民党河北保安司令张荫梧提出,以此为汪精卫等投降卖国活动进行辩护。在这一论调掩饰下,蒋介石指使部分官员或将领率部投敌当汉奸,打着伪军的旗号配合日军进攻八路军和新四军,妄图消灭或严重削弱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掩盖其降日反共的目的,伪称“曲线救国”。据不完全统计,到1943年8月国民党高级文武官员叛国投敌的共七十八人,其中有国民党副总裁和中央委员二十人;旅长以上高级将领五十八人;国民党军队五十余万人,占全部伪军的百之六十二。 曲线救国 “曲线救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为实行降日反共政策而制造的一种谬论。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和官员投降日本侵略者,成为伪军,在日军的指挥下进攻抗日根据地。在日本战败时,这些投降部队立即宣布 “反共”,乘机占领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并配合国民党主力向解放区进攻。这一理论提出后,被亲日派和顽固派大肆宣扬,结果,在1943年,国民党内出现了 “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局面,有近50万军队、67名高级将领投降了日本,对抗日战争起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 同盟会宣言 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 ☛ 00001142 |